深度:央视新闻一姐柴静离职真相‏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对柴静而言,央视13年,告别是困难的。但是,看看消费主义洪流裹挟下的央视吧,这个号称中国最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在去年吞下了158亿的招标蛋糕,也迎来了周立波、谢娜、何炅,综艺娱氛围乐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吞噬着央视,也吞噬着柴静以及她那略显突兀的新闻理想。在这个意义上,离开何尝不是正确抉择?

在公众视野消失半年多后,柴静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是以出走的名义:

10月13日有媒体爆料,柴静早已从央视低调离职。对于离职传闻,柴静并未回应,不过柴静好友、在《看见》中有过合作的原央视主持人邱启明随后在其个人微博上证实了此消息。根据邱启明透露的信息以及相关媒体的报道,去年七月《看见》停播后,柴静便有了辞职意向,央视进行了挽留,但没留住。

关于柴静为什么要离开央视,众说纷纭,真相究竟是什么?

娱乐化趋势中的“离职真相”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柴静离职的消息就已传出,但并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2013年11月18日,央视广告招标正式举行。在之前的11月8日,中央电视台召开了2013年重磅节目推介会,天娱传媒的头号人物龙丹妮亮相会场,现场解读新节目《嗨!2014》为央视招标站台,提及会有柴静主持。

据悉,《嗨!2014》是一档定位为民生娱乐的脱口秀节目——通过情景化的剧场设计和角色化的人物设定,点评社会热点问题;让明星以普通人的姿态去扮演各种不可思议的人物角色,体验万万想不到的人生体验。

当时,这是唯一一处出现“柴静”名字的节目。与之同时,《看见》则看不见了。也就是说,假若柴静仍在央视,唯一的选择,就是《嗨!2014》。如果说之前做《看见》时,还算得上是在一片综艺氛围的包围中,守望着突兀的新闻理想,那么,现在连这一点奢求都无法满足了。

2014年4月11日,央视推出的一档新型综艺性娱乐节目《嗨,2014》的第一期,主持人为庾澄庆(左一)和谢娜(左三)。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离职似乎是自然而然。对于柴静离职,邱启明在微博上写道,“《看见》是柴静之前在央视唯一主持的一档节目。但做得好好的一档节目,突然停播了。我觉得这就类似一个再优秀的大厨,让你突然去端菜了,不让你在真正的空间里去施展专长的时候,提出离职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带着点悬念,却又像引线般,这条微博将方向指向了央视——那个不让大厨做菜的舞台。

就像邱启明所指出的,央视正在逐步娱乐化。这个副部级事业单位,中国最大的公共电视台,这个被视作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迎来了周立波,迎来了谢娜、何炅……似乎,柴静已经不合时宜了。

“看不见”的《看见》最终“看不见”

一般认为,柴静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得益于央视这个舞台。央视13年,告别是困难的,但实际上,央视的官媒体制,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柴静去“看见”。

与其他媒体一样,央视也要靠传媒营销来生存,包装是顺理成章的传播方式。柴静想要通过采访抵达事实真相,但这个抵达的过程,很难说是完全个人化的。只要不是自生自灭的自媒体,柴静就得在被包装的状态下从事新闻生产,即便在她手下《看见》已由编导主导变成记者主导,她有绝对自主权。被包装、管束,等于在不同程度上束缚了手脚,这种情况下想要直逼真相,谈何容易?

太多的人看不见真实柴静所面临的身份上的割裂。这种割裂只好留待柴静,留待她用新闻专业主义将个人融化在她所关切的社会现实中。

只是,看看消费主义洪流裹挟下的央视吧。被综艺娱乐包裹的央视,去年一口吞下了158亿的招标蛋糕,但柴静十三年来的职业经历都是严肃新闻和对社会的深刻审视。泛娱乐兴起,多多少少预示着严肃的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式微。

深度:央视新闻一姐柴静离职真相‏

央视对外公布的2014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书截图,多款综艺性的“重磅节目”首次亮相。

那些年曾改变观众收视习惯的《东方时空》,曾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焦点访谈》,如今还不是早已湮没在这种小时代的娱乐趋势中,逐步衰弱?以《看见》所在的央视一套为例,当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性频道只剩下《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晚间新闻》这样例行公事般的新闻资讯类产品,离开又何尝不是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意义上,柴静离职是对央视的告别,却是向初心回归。她既要离开所有无法正视她真实人生况味的社会舆情,告别体制对个人的割裂,给自己被大众真实完整地“看见”创造条件,也要继续用新闻直抵人性,实现她的“抵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像一把刀直扎下去直到刀柄一样”,插进新闻最底部去剖开这个社会的真相,“不问为什么,也不要管会碰到什么”。

围观风暴中的平静与自由

当然,柴静的离职毫无意外地成为坊间谈资。急切消费的欲望,与其说是窥探,不如说是对号入座,将预设的离职理由嫁接到他们想象中的柴静上。它与真相无关,更像是一种撕扯——“造神”或者“倒神”的快感总让人难以抗拒。

央视离职潮的大咖名单上,有邱启明、崔永元,柴静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些大咖名嘴的去职,使央视的体制机制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揣测与审视,故而有人将柴静离职,以悲情渲染的色调来讲述出来。类似于柴静离职“揭示了权势的一手遮天和真相难以纠察的局面”,“有良心的人在央视都呆不下去”的猜疑广为传布。也有另一些人对她离职的注目,仅仅是为了完成“央视知性女主播赴美生子,不堪压力低调辞职”这样知音体式的自问与自证。

柴静没有回应,正如她的离开是如此平静一样。她不想来回撕扯,把内心解剖给别人来消遣论说。对于舆情的运作规律,媒体出身的柴静比一般人看得更清。这一点,在“砍柴风波”上体现得很明显。彼时,美国产女、老男人饭局、小三传闻等竹筒倒豆子般呈现出来时,她平静、沉默,任“砍柴”余波在议题降温后自动消散殆尽。即便是她信奉的“采访是一种抵达”遭到了来自媒体同行的臧否,她也没有透露出半点自辩的意思。

深度:央视新闻一姐柴静离职真相‏

柴静于2013年1月出版的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封面照,《看见》也被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图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样的柴静比任何时候都冷峻,一反她在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温情。但是,当被誉为“柴徽因”的邻家女孩面无表情地注视着风波、传闻与非议时,这种没有温度,难道不是真实柴静的一部分?就好像她悄然嫁做人妻时,她混迹圈子时,她初为人母时,我们的讶异与陌生,不是源于柴静的改变,而是我们仅仅活在柴静的一个侧面里。

灯火阑珊,柴静安静地生活,这种安静,又岂能见容于那些想要浇筑自己块垒或者患上消费饥渴症的现代观众?浸淫在消费与窥私快感中的围观人群,又何曾去向央视追问离职背后的真实动因?这场沉默,越来越像一台精心导演的央视春晚,而柴静的平静,与扰攘人群的喧闹,就像从来没有遇见过。既不相识,何谈看见?

那么,祝福吧,祝福已为人母的普通女性柴静。至于对离职真相的窥视与索取,就把它留给央视吧。

凤凰网深度:央视新闻一姐柴静离职真相‏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健康医药

如果不是权贵 中国的百姓怎么谈尊严‏

2014-10-22 12:30:06

健康医药

好想带你回家 澳洲那些可爱的萌宠们‏

2014-10-22 13:30: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