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

澳大利亚 – 医生的仁慈心-澳洲唐人街

By 民鸣

December 26, 2020

那天我要去一家专科门诊上班,是一个新的地址。为了怕有误,早点出门。最近的公共交通因了疫情,乘客大大减少。没想到因此带来的“副作用”或者是“外快福利”,倒是为我以前认为形象最差的公共汽车拖延的名声“老迟到”而平反。这下可谓班班准时,有时甚至提前一两分钟,因为一路上没有乘客在等待。

我提前十分钟到了上班地点。不一会儿,一个身穿黑色长外套,脸上戴着黑色口罩,看上去30开外的亚洲青年走进来了,外形有点像电影《佐罗》里的主角,身上有股朦胧的神秘感。在没有其他亚洲面孔在场的情况下,显然他是我的当事人。一来就一下子坐在隔壁的沙发上,我心里顿了一下,怎么不守1.5米间隔距离的规定呢?还好,医生即刻就让我们入内,我也不好意思挪动,就算了。

距离足够超过2米的“三角形”位置坐定了,医生开始了她的问题。此次是胃、肝专科门诊,应该没有传染的可能。X先生的英语够好。好像是来此念书,而且已毕业在工作的一类。经医生认可,他自己能够直接交流而全无问题。从他的名字上来看,是中国的汉语拼音。那位女医生更像是一位有中国背景的专业人士,我的意思是,她的爸爸妈妈应该是大陆来的。从她名片上的名字看来,英语结合汉语拼音都在一起;然而以她英语的熟练和发音纯正;句、词的运用模式猜测,也许是属于在此出生长大的“第二代”,读书、毕业,进而工作一类的。她的语速之快,让人想起我那同样背景的两个外孙女,单听声音的话,只当是地道的本土人。病人继续戴着口罩,“很好”,我想,这样我只需静坐细听,做个“旁备”就行。听到他前几天做了血检,报告已出来;其他尚可,就是有一个指标很高。我没听明白什么指标。他今天来看专科门诊,请医生检查血检报告和作些解释,并诊断治疗。又强调说,“所以我今天戴了口罩来见你”,说话时的音色略低,也许和情绪有关,口齿好像不属于清晰一类。

这里抱歉,有点题外话了。做我这一行的,语言、语音或口齿都十分重要,常常为这一点烦人。要是在法庭,那是最急煞人的。在翻译学院上课时,不止一次对同学突出做口译的基本要求,出口时声音要足够高,让房间里的人都能听到;发音应该足够清楚,让人理解;这两者都是为转达意思服务的。其实,这些对“吃开口饭”的职业,如教师、讲演、电影演员、医生、公交或机场广播员等都很重要,而在一般人平时之间交流时,也该是联络的必备条件吧。

病人有点含糊不清的描述,让医生几次变个法子问问题让他回答,以明白他目前的病情意图。我听到他做了一些呼吸测试;有个指标十分高。我心生疑,不像是肝功能,因他在讲述胃反酸等事情,但又怎么会有个指标很坏呢?还听到他同室的女友被传,测出来也是如此。这时,坐在两米以外凳子上我,心里敲起了小鼓,怎么回事?是什么病?在这疫情敏感期间,这该是十分自然的反应,还会扩展想象力“假如”起来,越想越怕。

原来不怎么感到恐慌的我,一下子觉得病毒今天竟有这么靠近的可能时,开始有点坐安不住了!又不好意思发问,甚至几次想拿出口罩戴上,都没敢。职业道德让我不那么贸然的提出要求,就这样把我按着,那么僵坐在那里,听他说……

正在此时,女医生突然走到我的面前,看着他对我说,“我想你可以走了,我允许你走。我们间的交流没问题,你的年龄怎么也长过他。”听罢此言,就如接到一个“释放令”的我忙不迭地起身,虽然还没有弄清那人的病情是怎么一回事,心中对女医生‘防范在前’这种善意的感激,是不言而喻的。

就这样匆匆一人走出门诊室,告诉前台姑娘我可离开的原因。就在我欲离开之际,那女医生意外的第二次又匆匆出来,“哦,我特地来告诉你,他是胃部问题,要进一步检查。因为一开始他隔着戴着口罩,说的内容不清晰。当我听到他女朋友也测出什么时,赶快决定让你先离开了。现在再回来是要让你知道,不用担心。他的胃部有幽门螺旋杆菌,女朋友也染上了。”说完又匆匆回去。怀踹感谢的我自感不便再问什么细节了,此时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离开后,脑子还是一直不停在打转。按理说这个事情就应该解决了,然疫情时期人的玻璃心很脆弱,我倒是真想就此问题增加一份知识。他胃部的什么指标?我至少得弄清楚他的大体病情,才可以放心。看着手中那张临走前要的医生名片,上面联络邮箱和详细姓名、时间等细节一样不缺等着我,给了我一分静静的安全感。

晚上定下心来,给陈医生发了个邮件。你可以想象,邮件里关键的问题就想知道这个病人是否和新冠或什么其他传染病毒相联?他来看的是肝和肠胃专科门诊,什么指数很高呢?另外他自己又说,“所以今天我带口罩来见你”是什么意思?

边想边写,思维往往因带有主观导向的可能而情绪变得忐忑不安,想象的事情也都可能会扯得远远的……邮件结尾还不忘特地附上一句,假如愿意的话,你可以用中文直接打电话告诉我,这样更简洁明了。

点下了“按’字键,我这头的事算是做完了,至于陈医生,显然是很忙的一位,至少过了明天,才可开始期待回复该是很正常的吧。

谁知道陈医生竟在第二天的一早上 8:45,就自己上班前来了电话!我知道一般医生起码九点开始上班,亲眼看到过一位糖尿病专科医生,十点半拖着疲乏的步子,伴着若无其事的高跟鞋滴答响,对已等候半小时的病人都不看一眼,就走进门诊室的。

又一次的感激!话筒的那头,她再次告诉我最关心的问题,病人的情况和病毒毫无关系。他怕口味冒犯医生,并疫情的缘故,戴了口罩来见她。临了,用肯定的语气说,“肯定跟新冠病毒没关系,你不会被传染。”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这下完全落了!

精神上一轻松,就觉得确实不会有这回事。我干脆带问了这个词的拼法 ——许多长长的拉丁语医学名称都只知发音,却怎么也拼不对。这也是其中之一。又自己在医学大词典上复查一遍,有个亲眼所见,这才完全定下心来。小小的紧张风波结束,去掉包袱,轻装上阵。

每每想起这件事儿,心里觉得暖暖的。整个过程中,她善解人意地用诚恳又热情的话语来解答问题,一点都没显示过不耐烦的样子。作为一个医生,既有医学知识,更有一种人文的关怀,这种真实的举动其实适用于任何专业工作者。

陈医生让我三次“意外”的举动,无疑就是无数医生人道和医德的具体体现,很好定义了“医生的仁慈之心”!有惊无险的意外所带来的那束散发着坚定而温暖的光,同情和关爱让人感到世界的光明。正是这种人性的熠熠闪亮之处,不经意间会使人心暖了一遍又一遍。

感谢你,心怀真诚善意,值得赞扬的好医生!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