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对澳洲教育心存焦虑?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导语

每天上午,我都推着胖天使在Westfield内外游荡。时不时的会遇见几个或者认识或者面熟的人微笑路过,这不今天就在Apple Store的门口与她姜姨不期而遇。我其实也不知道她姓谁名谁,只知道她给我的微信名叫“她姜姨”,就这么一路叫过来了。

她姜姨爱穿紧身衣,略显丰满,依稀看得出些许姿色。名下有多项业务,移民,留学,房产,我去过她的公司,没几个人,也不像有业务的样子。但据说她姜姨背景神秘,不靠这些赚钱,纯属玩票,提供大众就业。我也从未见过甚至听她提起过她先生,每每问起,讳疾莫深。

她说,怎么最近没看到你发文章了?我指了指童车里熟睡的胖天使说,最近带孩子有点累,也懒了。她说想请教你关于教育的问题,焦虑的睡不着觉。她问我三个问题,两个孩子,一个考中学,另一个上小学。私校,精英该上哪个?补课肯定要,何时开始补最好?另外,哪家私校最好?她姜姨说,钱不是问题,我只想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我告诉她姜姨,请教我太抬举我了,但这些问题我都有答案,可是你一定不爱听。话不投机,她姜姨扭屁股撤离。

这些问题困扰我很久,直到我在澳洲长居三年,陪伴老大度过艰难的时光,这期间我观察,反思,总结,提炼,回到家,趁着老二睡觉,坐下来写写自己的想法。

澳洲的教育即便不是最好,也是最好之一

赵本山说,评价一个药的好坏的关键点是:“不看广告,看疗效”,评价教育也可以照方抓药:看结果!一个国家教育的水准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教育水平低下的国家,同时,也没有一个具有一流教育水准的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

你为什么对澳洲教育心存焦虑?

澳大利亚这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之所以位列发达国家行列,无可否认是秉承了传统的英式教育再结合自身做了优化的教育使然。不然,无论是科研,医疗,艺术,体育,文学等。它没有道理在几乎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顶尖?

澳大利亚没有办法打人海战术,只有区区二千多万人,其中主流还都是被称为“流氓和强盗“的后裔;它地大但物并不博,打开卫星地图,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间的大部分地区是沙漠。

它的确有不少的矿产储备,但光有矿产,空有资源是出不了诺贝尔奖,搞不出科研的,不然,中东那些富得流油的国家才应该是最发达的国家,沙特,阿联酋到现在也没看到在科研上有任何建树。

毋庸置疑,澳大利亚的发达是建立在它长期高水准的教育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找不出任何理由来质疑澳洲的教育,就像中国足球的从业者总在走马灯似的用高薪聘请着足球发达国家的教练,却屡屡在只看了个皮毛后就开始了质疑”排兵布阵还不如我呢,不过如此“, 然后自己在世界足球的板块上越滑越远,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趁着儿子上了中学,我也借机可以系统的了解中学的教育方法,了解的越多,觉得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差距越大。

澳洲的学校无论公校,私校,教会学校,基础课程都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课程繁多,根据这个大纲,七年级到十年级是广撒网式教学,提供给学生很多课程的选择,数理化之外,木工,烹饪,音乐,视觉艺术等等种类繁多,其用意在于给孩子们多样选择,总有一款适合。

然后十年级到十二年级是重点培养的时间,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科目重点突破。

你为什么对澳洲教育心存焦虑?

单就新州而言,HSC(高考的可选科目有145个之多)。这种理念给了孩子们最大程度的自由发掘自己的兴趣,进而重点突破,这就是为什么国外那种天赋异禀的天才很少被埋没的原因。

同时,澳洲的教育关注在”授人以渔“,比如,我就是跟着儿子的英文教学学会了如何写”Essay”, 每一次留作业写文章,老师都会给出详细的写作要求,同时給一篇范文,学生可以逐条跟着老师的写作要求进行临摹写作,坚持一个学期下来都会有不小的进步。

另外,这里的assessment很多,类似国内的阶段测试,但更灵活,难度也更大,基本上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相反需要大量的看书,上网查资料才能获取好成绩。

不要小看这种方式,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历练了孩子们资料检索,总结归纳的能力,这些在未来的学习和人生至关重要。

澳洲的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公众表达,礼仪和逻辑,这就是为什么澳洲人普遍都那么自信,似乎每个人在公众场合都能侃侃而谈,极少见到面对镜头说不出话,开口说话磕磕巴巴的人,这些历练在中国的教育里是被长期忽视。

澳洲的教育强大在于它始终在尝试挖掘和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而绝不是只有数理化成绩这唯一的标准。

你为什么对澳洲教育心存焦虑?

我一直都很迷惑,为什么很多人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来到澳洲,但在到了澳洲之后又重回老路,照搬国内的那一套?为何依然焦虑重重?我用我和朋友们的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

我们固执的觉得成功可以复制

多年前,我还年轻,初入职场,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唐骏的那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被我翻的都卷了边。

若干年后,江湖上已没有了唐骏的传说,而当年苦苦复制唐骏的青年也早早退出了江湖,夜深人静,哄娃入睡。如果我也可以出书,我一定要告诉大家《没有人的成功可以被复制》。这是成年人世界的无知幻觉,很多人身处其中不能自拔。

我们时常听到张三买房子年收入300万,就马上觉得自己去卖房子也大差不差,但残酷的事实是当你真去卖房子,就会发现到了年底很多人3万块都不见得拿的回家。别人写公众号一个月写出十篇10万+,而我努力写了两年,连十万的影子都还没看到。

我们对教育的焦虑很多来自这种幻觉。

别以为李四的孩子上了精英,去了投行,你家的孩子上同样的学校,就能复制同样的成功。

你为什么对澳洲教育心存焦虑?

成年人的世界,想明白一些事情会少走很多弯路,比如,琨妈就时常教育我,生了二宝,你得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你得承认每个人生而不同,就像咱这两孩子,老大两个月了都抬不起头,这老二一个月就能挺起头傻笑。

就像有的种子种下三个月开花,有的要三年,能做的就是等待,陪伴。我听了释然。

我们天真的忽略原生家庭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看到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的故事,激动不已,人过中年,才发现,没有他妈在国会的引荐,他那第一批的软件根本没机会出手。

当年轻人被马化腾艰辛创业的故事感动的群情激奋的时候,看看盐田港的往事心里至少会凉个半截。少年的时候相信童话,成长让你明白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那些励志的故事很多的时候都是讲出一些不讲一些,而那些不讲的往往才是故事的最精华。

我曾经对很多谚语嗤之以鼻,譬如”龙生龙,凤生凤,天生老鼠会打洞“,再如,刻板的英国莎老头说“一代就能造就个暴发户,可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那时候的我相信领袖的话“人定胜天”。

可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些古语有道理。看了很多书,见证了很多事,发现,古今中外,跨越阶层的教育少之又少,这背后折射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

不管你情愿不情愿,看看你的身边,你的周围,清华园长大的孩子再不济也在清华这个层次上打转,菜场混大的小子再怎么努力最终也会回到菜场。

我越来越信服那个英国人做的跟踪研究结论,90%的人生教育是来自原生家庭,只有10%的人能跳出原生家庭的阶层,你来自怎样的家庭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80%。

用一句俗不可耐的话:“你才是你孩子的起跑线”。

有空的时候想想自己,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多少来自自己父母的隐形影响,就会明白你会有多少影响带给你的孩子。有空的时候再去看看你周围熟悉的朋友,究竟有多少人是跳出家庭影响的10%?

明白这些,就会少一些焦虑,重要的不是送孩子上怎样的学校,而是作为父母,你要过怎样的人生?千万别轻视你的人生给孩子的影响。那是非常巨大的。

你为什么对澳洲教育心存焦虑?

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最致命的。我们受过的教育,早已让我们把独立思考远远的丢下,于是我们被社会裹挟,我们迫不得已的跟着别人屁股奔跑。张三家送孩子补课,我也去。李四孩子上私校,咱家条件不见得差啊,也去上私校。可是,咱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人和人的不同,孩子和孩子的不一样。

就像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一个班里有人能考上北大,有的人能去清华,有的人怎么逼都自甘堕落不能自拔。你可以逼孩子去补课,你却对他的思想抛锚素手无策。

有人说,如果你知道你要去哪里,上帝都会给你让路。而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里,那就只剩下跟着别人屁股奔跑,然后庸人自扰。

没有人能消除我们的焦虑,除非我们自己慢慢明白道理。

作者简介

朱恺

生于三秦,求学上海;子承父业,从医六载;然心浮气躁,弃医从商,为斗银几两终日奔忙。及至不惑,顿悟菜根谭: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遂举家客居悉尼,一图耳根之清静,二享尘世之鸿福。人生苦短,迷途知返。闲时舞文,动时泼墨。睁眼看澳洲,拙笔写人生,无他,供尔等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本文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宗教、信仰教育、留学

突发:这个签证要火啦!澳总理改革WHV,延至3年!工作权益扩大!最全改革重点在这里!

2018-11-5 16:13:45

教育、留学

我为什么劝你一定要让孩子考精英?

2018-11-8 8:09: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