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吉拉德的政变式夺权也打开了一个“逼宫”魔盒,此后10年,澳大利亚总理6次易主,其中4次是因为逼宫,目前的总理莫里森也是通过逼宫上位。 澳大利亚承袭英制,由议会多数党领袖自动担任总理。但与英国议会5年一选不同,澳洲议会3年一选,因此总理的选举压力更大。而且,由于担心党内同僚借“民调”逼宫,澳洲总理格外重视民意,常常为了短期民意牺牲本国长期福祉。 民意也确实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1996年的澳洲,出生地为中国的人只有10万出头,位列第九。但是2019年,出生地在中国的人已高达67万,位列第二,仅次于澳洲前宗主国英国。中国移民的增加,也带来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买房。 来自中国的移民者数量从2009年来迅速上升,位居第二图片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13年后,澳洲房价迅速上涨,买不起房但逐渐加入选民大军的澳大利亚年轻人将房价上涨归咎于中国买家的助推,加之中国资本的影响力在各个行业的提高,澳洲民间反华情绪日渐发酵,臭名昭著的“白澳情结”都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民意暗流潮涌,终于在2017年炸开了锅。时年,澳洲安全情报组织ASIO指控中国商人向当地政界人士捐款,酝酿已久的对华疑惧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民调岌岌可危的总理特恩布尔仿佛逮到一个救命稻草,旋即推出《反外国干预法》,嘴上说该法案并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但在之后接受采访时用中文喊了一句,“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7]!”一句“站起来了”,让特恩布尔短期内大幅提升了个人威望,但却让中澳关系自2017年起急转直下。此后,对华鹰派在澳洲政坛逐渐抬头,有反华议员为了对抗中国“战狼”,还形成了自诩为“金刚狼”的小圈子。 到2019年,特恩布尔已被同样是逼宫上位的莫里森取代,莫里森在当年的议会选举中爆冷胜出得以连任总理,原因之一就是靠反华狂魔克莱夫·帕默(Clive Palmer)。 克莱夫·帕默堪称澳洲特朗普,同样是大商人(帕默最早也是靠房地产发家,后来转做矿业,财富在澳洲排名第五),同样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想法(帕默曾打算重建泰坦尼克号,并通过克隆恐龙建设侏罗纪公园),就连他俩从政时的口号都出奇地一致: 帕默竞选口号:让澳洲伟大起来但与特朗普相比,帕默的中国渊源或许更多。他自称童年时在中国住过大半年,还见过毛主席和末代皇帝溥仪[8]。转投矿业后,靠给中国卖矿赚得盆满钵满,一度为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辩护。但在之后由于和中国企业的商业纠纷,一下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粉转黑,变成澳洲反华急先锋。 帕默不仅在言语上把中国称为“杂种”,还似曾相识地叫嚣中国“强奸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经济”[9],甚至自掏腰包几千万,成立了反华色彩强烈的小党澳大利亚联合党(UnitedAustralia Party)。不断鼓吹“中国人控制了我们的乳制品和房地产,这样下去澳洲的娃儿就没奶吃,澳洲人也会没地方住[10]。”澳大利亚联合党还在YouTube上开设了自己的频道,在一则名为“保护我们的未来”(Protect our future)视频中,联合党声称中国政府秘密控制了西澳大利亚的机场和港口,并利用这些重要交通枢纽薅澳大利亚的羊毛。这条视频播放量高达344万。另一条攻击梅里登机场的视频播放量高达689万,要知道,澳洲总人口才2500万。 澳大利亚联合党的官方油管账号,攻击梅里登机场的视频标题为:对每一位澳大利亚人都至关重要的安全信息不过,由于主张过于激进,口号过于辣眼睛,澳大利亚联合党在澳洲政坛上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2019年大选中,帕默豪掷6000万美元给联合党打广告,疯狂抨击对华相对比较友好的工党,鼓吹中国收买了澳大利亚工党,利用工党政客渗透澳大利亚。 虽然大选后,联合党只赢得了3.5%的选票,且一个议会席位都没捞到,但的确分走了工党一部分选票,以至于在当年所有民调都显示工党将胜利时,莫里森领衔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爆冷逆袭,他也得以连任澳洲总理。 民粹情绪的发酵,以及病态的“逼宫”体制下,领导人对民意的格外重视导致的政策转向,是澳洲反华的第二个原因。 而靠逼宫上台的莫里森,在2019年5月连任后使出一招过河拆桥,通过修改法案大幅提升了“逼宫”的门槛,自此稳坐铁王座。而此时的中澳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量。两难:老大哥还是大金主?2018年,Netflix出品了一部澳剧《松树谷》。故事中的松树谷是五眼国家交换情报的小镇,但当时小镇上最热门的话题却是中国企业代表周先生要来买地。这个周先生不仅一反传统欧美剧集里中国人矮小瘦弱的形象,反而身材健美,举止优雅,还跟美国特工的太太搞了一段地下情。 《松树谷》中,健美型男“周先生”与美国特工太太的约会剧集的人物设置生动地反映了当前澳大利亚面临的微妙处境——一面是来自中国的金主被镇上官员拉拢着搞经济,一面是来自美国的盟友要求澳方好好搞情报。这也从侧面说明:中澳关系从来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对中澳关系的理解无法脱离中美关系的大背景。 在莫里森连任的同一个月,中美贸易谈判破裂,关税战再起,中美关系迅速恶化。这让长期走“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澳大利亚非常难办。中美关系平稳时,澳洲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毫无压力,但随着中美两国渐行渐远,如果迫不得已要站队,到底是站老大哥美国,还是大金主中国? 不过作为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小弟,其实澳洲也没有什么纠结的余地。2018年7月,美国要求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发难,向盟友展示对抗中国“非法行动”的决心。后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蓬佩奥大发雷霆,威胁说美国要与澳洲切断联系。 2019年8月,蓬佩奥就曾访问澳大利亚,座谈会上,有澳洲智库人士提到对华贸易给澳洲带来大量收入,认为澳大利亚不应该支持美国,还来了一句“美国很可能也赢不了中国”。就是这句“美国赢不了”惹毛了蓬佩奥,后者义正言辞地反驳:对,你可以选择拿灵魂换别人买你家大豆,但也可以选择保护你的人民[11]。然而没过几个月,美国就和中国签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蓬佩奥既保护了人民也卖掉了大豆,只不过牺牲的不是灵魂,而是澳大利亚。一年后中澳贸易冲突爆发,中国拒收澳大利亚龙虾,缅因州的龙虾养殖场主笑了;中国审查澳大利亚红酒,欧洲的酒商笑了;中国叫停澳大利亚肉类进口,整个美国都笑了。但即便如此,澳洲在总体上仍然对美国亦步亦趋。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从澳洲的外交与文化心理中寻找答案。由英国殖民者与流放者建立的澳大利亚,虽然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与英美同宗同源,但在地理上却位于亚洲的南端。身是亚太身,心是欧美心,堪称“香蕉国”。这使澳洲在现实中明明与亚洲邻居交往更密切,但心理上却更向往欧美,且往往对亚洲近邻报以疑惧。 此外,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让澳洲总有一种被抛弃的焦虑,甚至幻想一旦爆发世界大战,很快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二战期间日本进攻澳洲时,由于距离英美都很远,澳大利亚得到的支援微乎其微。这种不安全感让澳洲格外希望“抱大腿”。二战前,大腿是英国;二战后,解体的日不落帝国无法再为澳洲提供安全保障,澳洲又迅速转向美国,并且把美澳同盟作为澳洲对外政策的基石。 疑惧和焦虑伴随着意识形态偏见,在中国崛起及特朗普时代美国的“退群”中被不断放大。以至于最终让安全需求压倒了经济考量。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仅仅等着美国的重返是不够的,澳大利亚必须证明它能做也会做更多的事情[12]。”用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就叫“纳投名状”。在中美竞斗越发激烈的大时代,出于美国的压力和对自身安全问题的焦虑,通过更积极地反华来表忠心纳投名状,是澳洲反华的第三个原因——即便这么做的代价,是中澳1720亿美元的贸易额,和澳洲5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尾声:当安全逻辑盖过效率逻辑很长时间里,大家都认为经贸关系是外交关系的压舱石,只要生意做得好,没什么不能用钱解决。 然而,2016年,中美两国贸易额高达5786.7亿美元,这块“压舱石”又沉又重,仍然被特朗普掀个底朝天。中澳贸易额虽不及中美,但中国却是澳洲最大盈余来源,按理说更没有理由掀桌子,但最终还是落得一地鸡毛。 不仅是美国与澳洲,近年来,日本新首相菅义伟也呼吁要将关键供应链从中国迁回国内,欧洲也表示要加强对中国的投资审查。从经济逻辑来看,无论是打贸易战、迁供应链还是加强资本审查,没有一个符合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反而徒增成本,因此也常常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但效率至上只在一个经济逻辑优先的世界中才管用,如果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了呢?今年7月,贸易战的旗手莱特希泽在美国顶尖的《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系统阐述了其贸易思想。他认为,美国的贸易政策应该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实现平衡,走一个平衡的、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路线。虽然莱特希泽的论述围绕在贸易,但本质是在说: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正从效率至上,变成安全优先。无独有偶,今年8月,中泰策略团队在一份名为《内循环为主体下的投资机会在哪?》的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内循环”的出发点在于中美“持久战”下,安全比效率更加重要。当中美这两个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开始将安全置于效率之先时,必然意味着全世界也终将踏入安全大于效率的时代。换句话说,以前大家可以朝秦暮楚专心搞钱,现在大家宁可少赚点钱,也要高举意识形态大旗。“站队”也许是未来十几年的一个关键词。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指标与综合国力稳定增长,老朋友逐渐老去,对华强硬的少壮派登上政坛,曾经的“诤友”陆续变脸,对中国的攻击和偏见越来越多,可能都会是未来的常态。与其拿着望远镜观察西方世界挺华辱华与否,不如拿着放大镜多关注、解决自身的问题。他们还没有那么弱,我们也还没有那么强。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参考文献:[1]陆克文:澳中应做超越短期利益的“诤友”,中国青年报,2008.04.10[2]Could China replace Australian iron ore with metal from Africa?, TheGuardian,2020.12.03[3]Wine, Lobster, Copper … What’s at Stake in Our Trade Tensions withChina?, The Sidney Morning Herald,2020.11.06[4]’Let us know next time’: How Obama chided Turnbull over Darwin portsale, AFR,2015.11.18[5]Push for Darwin Port to be nationalised to end Chinese ownership ofstrategic northern assets, ABC,2019.08.04[6]Security concerns sufficient to ‘break China’s lease on the Port ofDarwin’, Sky News,2020.05.19[7]’The Australian people stand up’: PM defiant over Chinese politicalinterference, SBS,2017.12.9[8]Palmer says Chinese companies are raping Australia’s resources,Australianmining, 2014.2.7[9]Go back to China: Clive Palmer’s tirade, the Australian, 2020.12.6[10]What will our babies be fed?, Youtube, 2019.4.21[11]Speech on AU/US Alliance with Secretary of State Pompeo, AustralianGovernment,2018.08.04[12]The World in a Vise: Sounding the Alarm on China, Then Running forShelter, The New York Times,2020.12.06[13]Trump’s Trade Policy Is Making America Stronger, ForeignAffair,2020.07.20[14]《内循环为主体下的投资机会在哪?》,中泰策略,2020.8.15[15]《精英的合谋——澳大利亚对华民意研究》,《国际论坛》,2019.05[16]Demystifying Chinese Investment in Australia, KPMG,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