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仇雅菊接诊了七八位因为催婚或者被催婚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患者。“每到年底,因为这个问题来咨询就诊的人就特别多。”
资料图,王金辉 制图
因为儿子的婚事,65岁的老彭和他冷战了差不多7年时间,这7年间,父子关系一度跌入冰点,老彭还曾突发心梗。
老彭的儿子小彭今年37岁,硕士毕业,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大企业上班。小彭称得上一表人才,收入尚可,凭自己的努力在杭州贷款买了房子。
但小彭的感情生活一直不大顺利,工作之后谈了一位女朋友,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从28岁开始,小彭就一直单着。
这件事成了老彭的心病。
儿子过了30岁,他真急了
最初几年,老彭只是经常在电话上催小彭:不要忙着工作、要考虑下个人问题。那个时候,老彭说话还比较含蓄:他会在情人节、七夕这种日子,给儿子发个信息,问当天有没有和朋友出去之类的。
“那个时候挂心,但没那么着急,觉得年龄还不算太大,他如果不想早城成家,可以再等等看。”
等小彭过了30岁,老彭就坐不住了。
儿子对他的催婚总是避而不答,要么转移话题,要么不接电话,不回短信。
儿子对婚姻大事到底怎么想?老彭其实并不清楚。他开始通过亲戚朋友主动给小彭介绍女孩子。
“他不说,我就主动出击,也能探探他的口风。”让老彭失望的是,他发给儿子的关于女孩的个人信息,都石沉大海。过段时间,老彭从女方那里了解到,小彭根本就没有联系对方。
“我和他妈真的急了,30岁,年纪不小了。老话说:三十而立。都说成家立业,不成家,事业也立不住啊。”老彭从老家赶到杭州,开始出没各种相亲会:万松书院、黄龙洞、社区红娘等,有相亲活动的地方他都去。
那几年,每到周末,老彭就早早起床,随身带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水杯,还有一堆小纸条,上面写着儿子的基本情况。他在相亲会上一转悠就是一上午。
去多相亲会,让他更加焦虑自卑
相亲会去得越多,老彭越焦虑:相亲市场上二十五六岁的男孩女孩越来越多,过了30岁的小彭已经是典型的大龄男青年。
“我看很多小年轻的条件都很好,家里两三套房的不再少数。”老彭家境一般,虽说儿子靠自己的努力在杭州买了房,但房贷没有还清,而且只有一套,按现在的情况,也没有再购一套的实力,“很多女方的要求说得也很清楚:不要有房贷,或者虽少有两套房子,有些对年薪有要求,很多要求是本地的,还有的要求男方年纪不能太大。”
在相亲会上,老彭内心是有些自卑的。每次开口前,他都有些小心翼翼:我们不是本地的;我们家庭条件一般。
这种自卑加剧了老彭的焦灼,他更迫切地希望小彭能赶快找到另一半。
刚开始的时候,老彭去相亲会时还抱着极大的期待,总觉得适合小彭的女孩子可能马上就出现了,每次回来后,他都把收到的女孩子情况的小纸条仔细筛选后,郑重交给小彭。
小彭虽然没有很配合,但也默许了父亲的这种行为。偶尔会去见一两次面,但都没有下文。
“他从来不说原因,有时候会说没有感觉,有时候说对方不满意他。”老彭埋怨小彭看不清形势,太挑剔,“他不知道相亲会上,他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个人条件,都已经处于劣势了。我们觉得找另一半,只要女孩有稳定的工作,善良,有上进心,就不差了。小日子是要靠两人以后经营的。”
很明显,老彭的这套理论在小彭那里行不通,儿子拒绝和他在这件事上沟通, 可能是心烦,也可能是因为有代沟。
想到儿子不结婚,他半夜惊醒
老彭开始失眠,经常睡觉到半夜,突然醒来,想到如果儿子一直不结婚,他能惊出一身冷汗。他想不通,结婚成家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为什么到儿子这里就行不通了?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也有不结婚的,但那毕竟是少数,为什不能向大多数看齐?
再去相亲会时,老彭已经没了原来的精气神儿,他觉得大概率又是一场空,但他又不甘心不去,“好歹去了还可能有机会,我们在杭州又没亲戚朋友,不去哪儿,找谁介绍呢。”
有时候,老彭在相亲会转一上午,不收小纸条,也不再递儿子的小纸条,但下一次他依旧去转,仿佛这样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
偶尔,他会碰到经常在相亲会上的熟面孔,也都是为子女找对象的家长,大家彼此尴尬笑笑,“你们也还没定下啊?”
老彭觉得相亲会上的父母们才能相互理解。
再后来,老彭的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而且这块石头越来越沉,有时候,想起这件事,他甚至会胸痛发闷。
有一次,他胸痛难忍,被紧急送医,确诊是突发心梗。老彭诧异:自己不吸烟不喝酒,怎么突然会心梗?
医生说,这个病和心情也有很大关系。老彭沉默不语。
老彭操心儿子的婚事,不仅是因为“时不我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一直觉得单身的儿子生活太毛糙,“结了婚,两个人相互照应,能有人管管他。他一个人在这里打拼,不容易,有事也不愿和我们说。但如果成家了,说话、办事,也能有人商量,两个人相互提点。”
另外一个原因则和大多数父母一样,老彭觉得自己和老伴现在身体还可以,“如果他有了小孩,我们还能帮忙看看,再过几年,就有心无力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这么多年,本来老彭觉得儿子结婚无望了,他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但去年年底,小彭忽然对他们说,自己有女朋友了。
“说是朋友介绍的,认识有段时间了,这小子,一直也没告诉我们。我们也没见过,但只要他们自己处得好就好。”那一天,老彭让老伴炒了几个菜,从不喝酒的他甚至喝了一口小酒,“心里那个敞亮啊。”
女儿过了25岁后,妈妈开始失眠
上周,31岁的杭州姑娘被妈妈带来看病,就因为她迟迟不谈朋友,妈妈怀疑她心理有问题,一定要让仇雅菊给女儿做一次心理测试。
“女孩其实并没有独身的打算,她只是不想将就。” 仇雅菊问询下来,发现女孩的心态蛮好,反而是她的妈妈有轻度焦虑。
仇雅菊说,女孩妈妈50多岁的样子,说话干脆利索,显得很强势,“她不让女儿开口,自顾自说:给她介绍了几个男朋友、每次见了都不满意、哪个男孩条件挺好的,她就是看不上等。”
女孩妈妈很担心:女儿已经过了30岁,再不抓紧,机会会越来越少。
“她感受到一些变化,觉得特别有急迫感。她说,女儿25岁之前,亲戚朋友来介绍的人很多,到二十八九岁之后,明显觉得没什么人来说了。这是她最大的担忧,另外就是,她听到周围人都说她女儿眼光高,这让她也非常有压力。” 仇雅菊说,这位妈妈说自己心急上火,有时候甚至睡不着觉,或者睡到半夜会惊醒,有段时间连吃饭都没有胃口,满脑子都是女儿的婚事。
做父母的,首先要自我调整
多年的门诊观察下来,仇雅菊发现,那些觉得不婚子女有心理问题的家长,自身反而多少有些心理问题:或者焦虑,或者抑郁。“但他们却很少正视或者很少承认,很多人甚至不接受。”
仇雅菊时常会建议心焦的父母一起和子女来做家庭心理治疗,“父母不理解子女迟迟不结婚,子女又觉得父母没办法沟通,问题的根本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这才是亟需解决的。”
仇雅菊解释,就如那位被妈妈带来看病的女孩,妈妈本身很强势,女儿又觉得自己肯定会找到男朋友,只是暂时没有遇到合适的,她其实一直顾虑到父母的情绪和心情,但觉得没必要去和父母沟通,也认为说了,父母可能也不理解,索性不说。双方的误会就越拉越深。
“但我发现,凡是执着于子女婚事的父母都有一个共性:一是平时在家里都比较强势;二是他们退休后大多没有个人的兴趣爱好,主要的精力就是操持家务,所以儿女的婚事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心。也想着,下一代早结婚、生子,自己可以帮忙带。这也是他们找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仇雅菊有时候会对这些焦虑的父母讲她曾接诊过的一位患者的故事:一位23岁的女孩带着2岁的孩子来看门诊,与此同时,她已经二胎怀孕两个多月。女孩老家在北方,两年前,在父母的催促下仓促相亲、结婚。
婚后,她老公到杭州工作,她在老家,两人没什么共同语言,感情冷淡。她不甘心,就带着孩子到杭州来,希望两人在一起生活能相互磨合,培养一下感情,没想到来了之后,更绝望。她老公下班后,就躺在床上玩手机,不沟通不交流,对怀孕的她也不闻不问。
女孩在仇雅菊的诊室里哭诉了一个多小时,说如果不是孩子,想立刻离婚。也非常怨恨父母当时的催婚。
“我也希望,所谓大龄男女的父母不要把压力都堆在子女身上,而是首先要自己先调整好心态,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仇雅菊说。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着方,可联络。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