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例行发布会。
世卫组织专家组组长彼得·本·安巴雷克表示,此次国际专家组中国之行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对疫情暴发时的情况有了更好的了解,包括病毒传播情况、病毒基因测序和野生动物溯源等领域。安巴雷克强调,“新冠病毒没有被实验室蓄意使用”,“疫情暴发之前没人见过这种病毒”。
新冠病毒没有被实验室蓄意使用
彼得·本·安巴雷克指出,世卫组织专家组去了武汉的实验室并与工作人员讨论,这些实验室最初没有新冠病毒,这与全球其他实验室的说法一致,即该病毒没有在任何研究冠状病毒的实验室中被蓄意使用。虽然新冠病毒“有可能存在于尚未被处理的样本中”,但从所有实验室了解的情况来看,“疫情暴发之前没人见过这种病毒,否则新冠病毒早已出现在研究论文中了”——研究者如果发现了新病毒,会立刻发表,这是全球范围内普遍的做法。
世卫组织专家组组长 彼得·本·安巴雷克:在2019年12月之前,武汉及周边区域没有出现大规模疫情,但尚不了解病毒起源、动物宿主和12月进入人群传播的途径。
世卫组织专家组成员马里恩·库普曼斯
世卫组织专家组成员马里恩·库普曼斯则表示,已对三万多种不同种类和不同地点的动物进行了检测和筛查,没有发现其中有新冠病毒的潜在宿主,目前还没有确定中间宿主,但这些溯源工作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专家组也看到了针对蝙蝠的尚未发表的研究结果,包括试图从中培养新冠病毒,但这种培养过程很少成功。此外,该研究中大规模筛查发现的病毒也与新冠病毒相距较远。
谭德塞:病毒溯源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已完成中国行程,感谢专家组所有成员。目前专家组正在准备报告概述,预计将于下周发布,最终报告将于未来几周发布。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陈俊侠 摄)
谭德塞指出,在与部分成员讨论后,预计将对病毒溯源的所有假设持开放态度,对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部分工作可能不在本次专家组讨论范围之内。
谭德塞强调,此次专家组不会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会提供重要信息,从而更了解病毒起源。专家组对疫情初期情况有了更好的了解,并确定了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领域。
谭德塞表示,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已连续四周下降,新增死亡病例数量也连续两周下降,这应该是因为各国更加严格地执行了公共卫生措施。
谭德塞强调,虽然这让人鼓舞,但自满就像病毒本身一样危险,现在不是任何国家放松措施或任何个人放松警惕的时候。除传统的公共卫生措施外,扩大疫苗生产规模和所有国家推出疫苗的速度将决定我们控制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时间。
谭德塞同时呼吁在今年的前100天内,为所有国家的卫生工作者和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07423526例。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2日15时07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17768例,达到107423526例;死亡病例增加12695例,达到2360280例。
张文宏:靶向性抗病毒药物5年内应该能成功
2月13日,大年初二,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文章,回顾了过去一年对抗新冠疫情的经验与体会,以及对未来疫情的判断。
图据@张文宏医生
抗新冠一年回顾与展望
张文宏
当新年第一天的深夜来临,回想一年抗疫,有些经验与体会,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一直在脑海中不肯远去,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全民团结是战胜百年一遇大瘟疫的基础。
武汉一役,展现中华民族在灾难来临时的强大意志。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可以确认,无论多大的瘟疫,只要最大程度执行“发现和救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原则就能战胜超大型的瘟疫。
世上的事情都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全民意志形成合力,绝非易事。
武汉战役之后,历经北京新发地、大连、新疆、河北以及东北,甚至上海与天津的疫情,无论大小,中国形成了系统性的执行方案,并因此免除了我们对疾病的恐惧,这是过上祥和春节的保证。
二、政府治理能力是战胜瘟疫的关键。
瘟疫是人类与自然的一场博弈。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与民众的互动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历史上的瘟疫大多是通过局部或者全球性的群体免疫逐渐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但人类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但是这次疫情显示,强大的政府能力,得到民众的配合,是可能把人类的死亡降到最低点,达到人定胜天的理想结局的。
三、早期识别病毒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是不幸中之大幸。
相比其他冠状病毒与流感,新冠病毒更具杀伤力。新冠病毒通过广泛传播与较高的致病性,击垮医疗资源后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远超过流感的病死人数。
人类超速度发展必将带来超大规模的疾病传播,但是科技的发展,也抵消了疾病的危害程度,人类与自然界永远在失衡与再平衡间徘徊。
诊断技术的发展,包括当前我们具备一周内大规模筛查一个城市人口的能力,充分发现病例,是我们非药物干预的技术基础(充分发现感染者,隔离传染源)。
四、靶向性药物至今仍未取得重大进展,但已有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
尽管至今未获得确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药物。人类仍然没有掌握类似于针对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但是人类依靠已有的脏器支持技术,可以支撑重症病人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复,最终战胜疾病。
若是能够成功控制疫情不至于蔓延,医疗资源没有被压垮的国家与地区(如新加坡和武汉战役之后的中国),病死率可以降到0.05%以下。这个病死率足以让我们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但是前提是不能有疾病的蔓延和医疗资源的紧缺。一旦疾病扩散,医疗资源必将紧缺(挤兑),病死率必将上升,这也是世界至今未能打开的主要原因。
五、疫苗的进步超出了预期,人类可能因此得以走出泥潭。
新冠疫苗的研发创造了历史上研发疫苗的记录,在1年时间内,已经走完了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
假设疫苗的保护是永久的,若有效率为100%,建立群体免疫所需的接种率在60%~72%;如果疫苗有效率低于80%,则所有人都需要接种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当优先接种60岁以上成年人时,患者病死率可以降至最低。
新冠病毒已经成为在人世间的常驻病毒,除了疫苗,世界没有第二种打开的方式,除非愿意付出大量死亡的代价。
六、治疗性药物终究会问世并广泛使用,协同疫苗,新冠的病死率将大幅度下降。
相信人类终究能够获得确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药物,5年之内应能成功。
类似于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这样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我们摆脱高病死率的威胁,但是药物的成本远远超过疫苗,世界上也从未有通过药物治疗摆脱疫病的成功先例。
靶向性药物可以降低病死率,可以补充全球疫苗接种的不充分,让世界有重新打开的机会。
七、病毒变异是自然规律,目前人类仍能掌控。
冠状病毒广泛的宿主分布特性以及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使其在进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呈现遗传多样性。
根据进化的基本原理,病毒感染人群后可能会发生变异,自然选择偏好高且传染力强的突变毒株将更加利于在人群中传播。
D614G突变在欧洲最早发现后不断扩散传播,目前带有这个突变的病毒株已经成为了传播的主要基因型。
2020年9月B.1.1.7系变异株从英国开始出现,传播率增加了50%~70%,但疫苗与免疫后血清大部分仍有保护力。除B.1.1.7系,N501Y突变位点主要出现在南非,目前国际上的mRNA疫苗和中国的灭活疫苗对此仍有保护作用。
变异还会继续,但无论中国和国际,疫苗生产线目前来看足以应对这些突变。
八、全球重新开放取决于疫苗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以及推广的速度。
世界能否开放取决于全球疫苗的可及性是否遵循了公平的原则。
两周前,我受邀参加了世卫组织专家组的会议,讨论全球疫苗可及性问题。由于目前全球性的疫苗分配并未达成共识,世卫专家组对此忧心忡忡。
但随着中国新年的来临,从主要国家(中美)领导人的互动和年三十的互致问候来看,全球达成共识,支持世卫组织推动疫苗的全球接种,可能会从中国的新年到来出现转机。
九、中国必须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才能迎来真正的常态化生活。
疫苗接种有待时日,中国具有控制疫情的能力。但是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我们还是牺牲很多正常的生活,包括今年有1亿人在原地过年未回家乡。
事实上对于几乎没有本土病例的中国,通过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早期预警、快速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逐渐进入常态化的阶段,直至全民疫苗接种覆盖的完成。十、不管愿意不愿意,全球协作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项。
中国不能孤独地赢得这场抗疫的胜利,只因世界是个共同体。欧美也不能孤独地完成疫苗的接种,除非中美合作,全球完成疫苗的接种,否则世界的开放终究难以完成。也许这次瘟疫,再次给了人类一个团结的理由。
专题:武汉爆发新冠肺炎进入专题 >>
台湾最新民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超过8成民众自认“台湾人”!“中国认同”跌至30年新低(组图)
BBC:武汉开放逝世病人骨灰领取之后,死亡人数引争议(组图)
持续更新:中国共确诊新冠病毒肺炎80924例 死亡3140例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着方,可联络。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