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捷利康(AZ)新冠疫苗在开放接种后,包括欧洲、韩国、泰国等皆出现血栓案例,多数案例发生在60岁以下妇女,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罕见在声明中将血栓症状列为AZ疫苗副作用,而美国民众在接种娇生疫苗后,也与AZ疫苗一样出现血栓、甚至因此死亡。对此,德国与挪威研究团队分析,恐怕与患者体内出现“特定抗体”有关,导致同时出现血栓、引起不寻常出血。
根据《美联社》报导,欧盟在声明中承认AZ疫苗出现的血栓副作用,丹麦14日更宣布停打AZ疫苗,包含韩国等多国将年轻人从AZ疫苗施打对象排除,而美国也暂停娇生疫苗接种。
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Greifswald University)团队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Oslo University Hospital)于今年3月底找到疫苗引发血栓等副作用的原因,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研究成果,解释了疫苗引发血栓的机制。
德国与挪威研究团队点出2项诡异之处,分别是血栓皆出现在异于寻常的身体部位,如大脑排出血液的静脉,且患者体内血小板数值非常低,使得体内形成血栓、凝块的机制出现异常,导致体内出血。2国的科学家推测,某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对AZ疫苗产生异常反应,形成了攻击自己体内血小板的抗体。
密歇根大学凝血专家巴恩斯(Geoffrey Barnes)表示,患者接种AZ疫苗后所出现的血栓副作用,其实与医界广泛使用的抗凝血剂肝素诱导的副作用类似,在某些非常罕见的情形下,使用肝素的患者体内竟能产生同时攻击、过度刺激血小板的抗体,然而肝素的使用美国医疗院所相对频繁,因此这种血栓副作用反应是美国每间医院都懂得如何诊断、治疗的症状。
美国卫生部门一名官员解释,暂停娇生疫苗之施打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医生懂得如何治疗患有血栓的患者,而其中一项实验方式是避免患者使用肝素。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德国与挪威研究团队在部分接种AZ疫苗患者的血液中发现攻击血小板的抗体,而患者们体内出现奇怪的块状凝血,尽管患者从未使用肝素等凝血剂,但却出现类似的症状。
报导指出,目前不清楚娇生疫苗引起血栓的机制是否与上述推测有关,但娇生与AZ疫苗,以及来自俄罗斯与中国的某款新冠疫苗,都是使用同样技术制造,采用经改良的黑猩猩腺病毒做为载体,携带新冠病毒棘状蛋白DNA,部分科学家认为黑猩猩腺病毒或其DNA恐怕是造成血栓的原因,不过该项推测尚未获得证实。
另外,在美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新冠疫苗为辉瑞与莫德纳,这2款疫苗都是采用与AZ疫苗不同技术制造的,且并未出现类似血栓的问题。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