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01
这个故事,是在知乎上看到的。
题主在肯德基,看到一个爸爸带着孩子来买儿童餐。
坐下来吃的时候,爸爸对孩子说了一句话:
“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那孩子看着有7、8岁的样子,听完之后父子俩都没再说话。
但从男孩低着的头和咀嚼食物的缓慢动作来看,他听懂了,也听进心里去了。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大概在那位父亲眼里,自己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教育小孩的机会。
一句话,既表明了自家的经济状况,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又把自己塑造成了尽力去满足孩子需求的慈父形象。
不知道那个孩子,以后会如何消化这句话,只是当我读完这个故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中国小孩,基本上都是在饭桌上听着父母的这些话长大的。

“我们家里条件比不上别人,你在学校不要参与同学之间的攀比。”
“爸妈养你不容易,还要供你读书,不该花钱的地方就不要乱花。”
“唉,你这补课费也太贵了,都够咱家好几个星期的生活费了。但你别担心,爸妈就是卖血也会送你去上学。”

在父母看来,这些不过是不掺杂恶意又无关紧要的唠叨,然而落在年幼的孩子心里,却可能变成捆绑自己的诅咒。
他们听到了父母的“潜台词”:
“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欠我的,所以你必须好好听我的话,将来报答我,孝敬我,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句句话像针扎进心窝里,父母或许没有多想,但却可能在孩子心头回荡余生。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02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为了把鱼肉让给孩子,总说自己喜欢吃鱼头,孩子信以为真。
妈妈吃了一辈子鱼头,临终前却对孩子吐露真心:我不喜欢吃,我那么做都是为了省下来给你吃。
故事外的我们,都会为妈妈的付出而感动。
可故事里的那个孩子呢?
母亲累积了一辈子的委屈,也变成了孩子余生的内疚,如鲠在喉。
同样爱吃鱼肉的妈妈,真的无法和孩子共享同一条鱼吗?
不见得。
大多数父母,只是想要“善意”地提醒孩子:“爸爸妈妈赚钱很不容易,但是为了你,爸爸妈妈宁愿委屈自己。”
可是,7岁的小孩,只能承受7岁小孩该承受的压力。
如武志红老师所说,“任何一个超过他们承受范围的复杂挑战,都有可能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内心打击。”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试图“无私奉献”,潜意识里又觉得孩子亏欠自己,于是总在自以为适合的场合,在孩子面前泄露“父母不容易”的情绪。
这似乎是中国家长的“通病”。
可那些脱口而出的话,对一个孩子会产生恒久的影响。
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快乐,每一个小心愿的实现,都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
为了减少负疚感,他会学着“懂事”“体谅”,压抑自己索取的冲动,更谈不上奢侈的愿望。
歉疚地想要剔骨还父剜肉还母的心情,是很多父母无法想象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相信的。
03
心理医生曾奇峰说过一句话,父母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
他们沉默不说,自责却不断蔓延,疾病开始悄悄滋生。
知乎大V@巴赫爱喝胡辣汤,举过一个女孩的例子。
8岁,她站在橱窗前,看见心仪的芭比娃娃,她会想:“虽然我很想要,但爸妈说过他们赚钱很辛苦,我不该这么不懂事,不能再给他们添加压力。”
18岁,她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专业,可脑袋里飘过的是父母说的“学艺术不稳定,学会计吧,将来进银行,好歹是铁饭碗。”
她学着说服自己:“是啊,艺术还得砸钱。我不该做让父母为难的事,还是选择让他们高兴的专业吧。”
26岁,她交了男朋友,男生提出要和她发生关系。她内心有点抗拒,觉得进展太快,可转念一想:“他对我这么好,付出这么多,我拒绝他会不会伤心?会不会觉得我不够爱他?
就这样,她习惯于在关系中过度替对方着想,习惯于过度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对方为她付出一分,她就觉得自己欠了对方十分。宁可委屈自己的意志,也要让对方满意。
 
她不敢拒绝,也不敢坚持自己的主见。
不敢去照顾、满足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最终一步一步,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用隐忍来适应环境,将内心封闭换来“刻意成熟”的孩子。
有人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一笔债款,认为是自己的任性、贪婪,给父母添了累赘。没有索要幸福的底气,欠父母的还清就好。
长大后的他,把自己视作负担。无比自卑、懦弱,畏畏缩缩,没有丝毫尊严。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有人在爸妈哭穷之后拼命克制天性去讨好父母,知道家里并没有那么穷的真相后开始叛逆。
诋毁自己是阴沟里的鼹鼠,浑身脏水和恶臭,永远只能活在泥土里。
认为自己不配在阳光下行走,不配拥有温暖和爱。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如果你幼小的孩子在商店里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一件商品,回过头来却对你说:“我不喜欢,我不要。”
你此时绝不应该沾沾自喜地感到高兴。
04
“付出感”和“牺牲感”,是家庭教育中存在最多,也是最可怕的情绪。
可大多数父母偏偏不明白,比起装模做样的哭穷,呈现真实,就是最好的教育。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当他的小学同桌全身阿迪耐克的时候,他穿着的那双杂牌磨脚的球鞋会告诉他,他家境一般。
当他的初中同学每到假期就可以报名学校的国外游学项目,护照上戳满了各个国家的印章,而他只能坐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那把锁住他的椅子会告诉他,他家境一般。
当他的高中校友高考失利,还可以上一年学费几十万的中外合资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国,而他必须早点实习找到工作赚钱的时候,他早就明白了,他家境一般。
此时此刻再去看这句话:
“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早已知道“穷”“富”含义的孩子,早就知道这顿饭对自己来说“价值不菲”。
只不过由父亲亲自撕裂的伤口,愈合得比以往每一次都要缓慢。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是不是父母不能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了?
当然不是。
半弧画完,添上另一笔半弧,才能凑成一个圆满的“圆”。
在说完这句话后,把这个话题延伸出去,去做“呈现真实的教育”。

“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所以儿子,咱们一起开心地享受这顿饭,吃完咱们才能有精力有动力,你看书学习,爸爸工作打拼,赚更多的钱,吃更多好吃的。”
“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说实话,这对爸爸来说挺贵,但偶尔花钱去享受一次美好的事物,也能很值得。你喜欢的话就要加油啦,希望以后你可以比爸爸厉害,轻松买单。”
“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虽然爸爸现在的收入不高,可能还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我们还没机会体验,不过没钱不代表低人一等,以后机会长着呢,我们各自努力,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05
记得之前看过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
少年阿里家境窘困,连双像样的鞋子都买不起,兄妹俩分时段上学,共穿一双鞋。
承受着班上同学目光的洗礼,忍耐着难以言说的难堪和自卑。两个孩子,日复一日,奔跑在一贫如洗的岁月里。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可贫穷没有打垮这家人。
因为豁达又积极的父亲,周末带着儿子进城做园丁,挣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不是跟孩子抱怨贫穷,而是去描绘美好的未来。
他骑着家里唯一且破旧的自行车,笑着对孩子许诺:“再难也要努力,爸爸总有办法的。”
两个小孩,善良且积极。
看了肯德基里这对父子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都富不起来
穷,永远不是对孩子造成最大伤害的武器。
父母因错误的表达引申出来的自责、内疚的情绪,才是磨灭孩子心性的杀手。
对和你我一样出身普通,需要靠自我奋斗来维持日常的家庭而言,在能承受得起的有限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这就足以令人佩服。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是精神支持,永远别让孩子因匮乏感而白白消耗一生。
内心富足的孩子,日后必定会有满足自己的能力。
-END-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教育、留学

澳大利亚 - 终于!莫里森确认留学生返澳已成下一步优先事项,多校计划下半年恢复校园教学(组图) | 澳洲唐人街

2021-5-19 17:24:59

教育、留学

澳大利亚 - 澳洲留学生版“不理解万岁”,你懂了吗?(组图) | 澳洲唐人街

2021-5-23 6:39: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