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德语媒体: 利益外交可耻?道德外交过时?

By 德国之声- 文山(摘编)

September 16, 2021

(德国之声中文网)慕尼黑《南德意志报》以”德国的义务”为题,刊发由驻华记者撰写的评论指出,德国政府在面对中国侵犯人权现象时,却因忌惮经济利益而不敢大声抗议。作者认为,德国政府的这种姿态非常可耻。

文章注意到,加拿大、荷兰的国会都已经通过议案,将中国新疆的侵犯人权、强制同化现象称作种族灭绝。”德国也必须做出反应。虽然出于历史原因,德国不能轻易地使用’种族灭绝’这个概念。但是也同样出于历史原因,德国也承担有特别的职责,尤其是其他国家都视而不见的时候。而德国联邦政府却出于政治考量、出于担心遭到中国报复,在这个议题上犹豫不决。这种做法不可取。”

“中国基本上不会改变其现行的少数民族政策。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强硬对待一切被猜测可能具有分离主义倾向的群体。在内蒙古、西藏等其他边疆省份同样如此。在刚刚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国当局还有可能修订香港的选举制度,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香港的控制。但是,若想缓和与少数民族、或者与香港之间的关系,北京必须要赋予更多自治权。在习近平治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北京若想开启和解进程,也必须为其行为承担起责任。这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不过,德国以及国际社会也并非完全无力去改变。自从美国出台制裁政策以来,跨国企业开始更为仔细地审视其供应链。欧盟也可以出台针对罪行关键人物的制裁措施,经济制裁也应该拿到台面上来讨论。”

“目前,中国根本就不怎么害怕柏林。恰恰相反,德国主导的欧盟方面还在12月底给予北京以《欧中投资协定》之奖励。德国政府给出的辩解理由是:这份协议为德国企业争得了经济利益。这真可耻。”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则在柏林《每日镜报》撰写了题为”以道德为导向的对华政策注定失败”的客席评论,认为欧洲的对华政策依然应该坚持以利益为导向的”贸易促转变”战略。

“在对华政策上,我们当然不能抱有幻想。在香港,中国打垮了民主运动。全国范围内的宗教与少数民族群体都在受到打压。中国在南海上的扩张、吞并行径也无可辩驳。北京还在坚定地扩充军备,其核武库也在扩充中。”

“中国之所以能实行这种’可控的进攻态势’,是因为北京运用了双轨并进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中国都是受欢迎的贸易伙伴、投资者、援助者。现在,北京还提出’经济双循环’,试图减少对外国科技的依赖性。鉴于中国在5G、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北京的这一战略有可能在今后10年到20年内取得成功。”

施罗德指出,目前德国企业越来越依靠中国市场,新冠疫情更是强化了这一趋势。”尽管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伙伴,但是我们欧洲仍然不应该被卷入美国开启的对华’贸易冷战’。拜登政府提出,美中之间的冲突是’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根本性矛盾’。这一方针其实指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这种将价值观单方面地置于现实利益之上的’道德外交’,具有其局限性。在面临诸多全球性挑战的当今世界,道德外交显得非常过时。气候变化、瘟疫、难民潮并不会止于国界线。国际社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应对这些挑战。比如,在气候保护议题上,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占到全球的三成,现在,习近平宣布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雄心勃勃,如果有欧洲企业的协助,这一目标甚至还能更早实现。所以,要是抵制中国,究竟有什么意义?”

施罗德认为,面对握有安理会否决权的核大国,制裁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依然是将中国纳入到国际规则中来。而现在饱受抨击的”贸易促转变”战略,则有望取得成功。此外,欧洲也应当更加团结,从而在面对中美争霸时,有能力当好独立自主的第三方大国。

“在面临重大变革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注重稳定的国际关系、扞卫我们自身利益。价值观固然重要,但是价值观不能成为指导外交与经济政策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开展对话、加强多边机制,这有助于我们和棘手的伙伴也展开合作。”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