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德语媒体:欧洲经济被中国渗透 怎么办?

By 德国之声

September 17, 2021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欧洲经济有可能很快中国化”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欧洲要想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和美国、中国势均力敌,就必须高举自由贸易大旗;但矛盾在于,只有各方都坚持自由贸易时,这种理念才会奏效。

文章注意到,欧盟在面对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竞争时,正在逐渐背离开放市场的理念,转而运用更多的产业政策来试图保持竞争力。”留给欧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十年后的欧洲经济将和今天截然不同,它将更加环保、更加数字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欧洲需要新的网络设施、新的电力设施、新型工厂。中国在众多领域的转型中都领先于欧洲。尽管中国依然在新建燃煤电厂,但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半导体技术等领域已经遥遥领先于欧洲同行。”

作者指出,中资企业近年来正大举收购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欧洲企业,”要是欧盟不加以小心的话,欧洲经济有可能很快中国化。至于美国,其科技行业早已渗透了欧洲。”

“几十年来,欧洲一直大规模补贴本土农业,从而避免粮食供应依赖于进口。现在,欧盟开始担心在数字化领域、电池产业、芯片制造业方面受制于人。欧洲想要全力追赶,打造自己的云计算中心、电池生产基地、芯片产业链。但是,欧盟必须要小心行事,以防投资错过真正的需求。80年代,欧盟因为错误的农业导向,各成员国面临巨量的过剩奶酪、过剩牛奶。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欧洲将堆积大量本土生产的低劣电池,而汽车厂商则选择中国生产的优质电池。”

文章接着指出,如果贸易伙伴不配合,盲目相信自由贸易同样是有害的,近期的芯片供应紧张、疫苗分配不公正等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便在拜登治下,美国也不会如欧洲所期望的那样迅速恢复为可靠的紧密伙伴。拜登更愿意推行’购买美国货’政策。所以,欧洲在全球范围内坚持自由贸易理论固然是正确的,但同样正确的还有这一认知:只有双向的自由贸易才能持久地奏效。”

中国内需疲软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

法兰克福出版的《证券报》以”回落”为题,刊评分析了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作者注意到,尽管中国工业产值今年4月同比增长近10%,但是内需的涨幅依然低于总体趋势。

“中国的经济复苏建立在生产和消费极不平衡的增长之上。尽管中国是当前唯一一个不受疫情封城影响的经济大国,但是消费者的信心依然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对于其他亟待复苏的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国家而言,这绝非什么好消息。”

“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超过60%。消费复苏疲软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还面临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似乎出现了减弱了迹象,它将很快体现在GDP增速放缓中。在今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后经济反弹的效应,中国GD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创下历史记录。但是今年第二季度的涨幅预计将只有约8%。”

“这一回落的进程已经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必然进一步放缓。今年下半年中国GDP增幅很可能只有6%左右,这意味着,猛烈反弹后的中国经济,还是会回到疫情之前的发展轨道上来。届时,值得关注的话题将是:消费能否及时复苏?如果消费无法提振,那么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甚至有可能跌破5%。”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