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还是噱头?全新宝马M5混动版是否名副其实?

历经四十载七代更迭,宝马传奇车型首次搭载电动机,在速度与操控提升的同时,整车重量亦成为焦点。

四十年前问世的宝马M5,曾以”家用轿车碾压跑车”的彪悍性能缔造神话。如今这款标杆车型已历经多次蜕变:从直列六缸到V8、V10引擎,2011年回归涡轮增压V8,并逐步配备全轮驱动系统。第七代车型首次引入电动机,成就史上最强M5——不仅性能登顶,售价竟比前代更亲民。

然而舆论焦点却集中在”体重超标”:插电混动系统(PHEV)虽带来735马力/1000牛·米的狂暴输出(0-100公里/小时3.5秒,极速305公里/小时),却也使整备质量飙升至2510公斤,比保时捷纯电旗舰Taycan更快版本还要笨重。新增的豪华配置与科技装备,让这代M5成为史上最舒适版本,但615公斤的增重仍引发争议。


这套混动系统将4.4升V8双涡轮增压引擎与145千瓦电动机巧妙耦合,22千瓦时电池组(可用18.6千瓦时)支持68公里纯电续航(实测稍短)。纯电模式极速140公里/小时,加速时还可选配科幻音效。碳纤维车顶虽难抵重量激增,却有效降低了重心。

作为M5传统,新款采用宽体套件与外扩轮拱,车长增至近5.1米,轴距延长24毫米。这种设计既优化空气动力学,又强化视觉冲击力。但PHEV的通病依然存在:纯电行驶时需拖拽闲置的活塞引擎,燃油驱动时又背负着600公斤电机电池组。其纯电模式26.1千瓦时/百公里的能耗,几乎是优秀纯电车型的两倍。

宝马坚持V8策略显得明智——奔驰AMG C63因改用四缸引擎饱受质疑,尽管性能提升。某些买家始终坚信大排量不可替代。混动系统赋予新M5独特优势:既保留V8的声浪质感,又能像电动车般瞬时爆发扭矩。另一个意外惊喜是:清晨出门时可静音驶离小区。

加厚方向盘带来扎实握感,转向精准直接。常规驾驶时偏后轮驱动,亦可手动切换纯后驱模式。主动后轮转向系统与差速器让这个”重量级选手”在急弯中依然矫健。自适应悬架在崎岖路面表现优异,但城市行驶仍难免颠簸——这恰是M5的传统特质。

内饰采用飞船式氛围灯,红蓝M系配色在雨夜会因车窗反光稍显刺眼(所幸亮度可调)。方向盘集成双红色M快捷键,可存储两套驾驶模式。后备箱与后排空间充裕,选装的塞皮亚II金属漆价值11.1万澳元,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微妙变幻。

基础版5系起价约11.5万澳元,而M5售价达25.99万澳元(不含税费)。值得期待的是,融合性能与实用性的M5旅行版即将登场,为宝马拥趸提供新选择。

宝马M5核心参数

  • 售价 | 25.99万澳元起(测试车27.1万澳元,不含税费)
  • 动力 | 4.4T V8+电动机+22千瓦时电池
  • 最大功率/扭矩 | 535千瓦/1000牛·米
  • 综合油耗 | 3.0升/百公里
  • 二氧化碳排放 | 68克/公里
  • 纯电续航 | 68公里(WLTP标准)

车坛动态

  • 保时捷混动911打破常规,用实力征服挑剔玩家
  • 奔驰AMG GT 63轿跑空间性能双升级,旗舰地位实至名归
  • 宝马电动化车型设计日趋成熟,iX2等车型展现品牌转型智慧
  • 极星SUV科技感爆棚,但高昂售价考验消费者忠诚度
  • 迈凯伦750S Spider坚持纯粹超跑理念,传统工艺与新材料完美融合
  • 捷豹V8终极版限量60台,澳大利亚车迷的最后收藏机会
在电气化浪潮中,第七代M5以混动系统续写性能传奇,虽面临重量争议,却巧妙平衡了传统驾趣与新能源趋势。这款兼具狂暴动力与日常实用性的终极驾驶机器,再次证明宝马在性能与科技间的精准拿捏。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生活品味

蝴蝶收藏家毕生寻觅珍稀品种 藏品日益丰富

2025-4-13 12:29:20

生活品味

珀斯企业家放言:自行车永远不嫌多

2025-4-14 14:01:41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