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钦的初衷是”不想成为自负膨胀的讨厌鬼” (供图:艾伦·史密斯)
春日的阳光如祝福般倾泻而下,蒂姆·明钦坐在悉尼歌剧院高耸的玻璃穹顶下,手指在三角钢琴上翻飞起舞。
他完全沉浸其中——看似即兴随性的音符背后,暗藏着精妙的音乐构思。

明钦操刀词曲的音乐剧《玛蒂尔达》曾斩获托尼奖、奥利弗奖等多项殊荣 (资料图片)
虽然我们正在为《创意人格》节目拍摄素材,但当蒂姆指尖触碰琴键时,周遭世界仿佛瞬间隐去。
“对我而言,这从来不是工作,”这位集音乐人、作家、演员和喜剧演员于一身的澳洲全才说道,”演奏就像呼吸般自然。我总想:’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创造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我从未停止精进。”
无法回避的深刻对话
采访当天,我们都带着未愈的伤痕:我刚失去母亲,拍摄结束后就要赶去准备次日清晨的悼词。
蒂姆的母亲也在去年离世。我们聊到,幸好都有个热闹有趣的大家庭,让丧亲之痛变得稍可承受。”但终究要直面这个话题,对吧?”他轻声说道。
这个从不回避尖锐话题的男人坦言:”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总忍不住深挖痛点…我患有一种’不刨根问底就难受’的病。”
或许正是这种特质成就了他的艺术生命——那些魔性旋律与环环相扣的歌词像捕鼠夹般钳住听众,将宗教、战争、情趣玩偶甚至中产观众的虚伪都化作辛辣素材。
但如今的他似乎找到了新平衡:”讨论宗教已不时髦,但宗教极端主义仍在。只是作为49岁的知名白人男性,拥有话语权的我更需谨言慎行。我不再是愤怒青年,毕竟写过《玛蒂尔达》的人,总不能一辈子困在某种模式里。”
从酒吧乐手到百老汇
每当拍摄间隙,蒂姆总会回到钢琴前。尽管他的演奏充满激情与技巧,却总自嘲:”认识很多爵士乐手后,我深知自己就是个冒牌货——至少和他们差着境界。”
当我隔壁传来琶音练习时,突然意识到:他正在用音乐做着和我相同的事——为即将的对话调整状态。他钟爱的雅马哈钢琴比斯坦威更明亮,恰如其人。

明钦还著有《偶尔当个淘气鬼》等儿童读物 (资料图片)
如今他正定制专属的雅马哈钢琴——这是连他自己都惊讶的人生巅峰。当你的音乐剧在伦敦西区连夺7座奥利弗奖、5座托尼奖,且上演15年经久不衰时,这种奢侈便理所当然。
“曾经我只是个跑场子的乐手,”他回忆道,”突然获奖成名后,一部分自我会膨胀,另一部分却清醒地说’你不过是个幸运的傻瓜’。”
“突然获得关注时…既要避免变成怪物,又不能自我设限。“
如今的蒂姆确实变得圆融:”现在我只想突破创作边界,让观众感受无限可能。”
《创意人格:蒂姆·明钦》将于4月15日晚8:30在ABC电视台播出,全集现已在ABC iview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