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聚焦青少年群体的剧集,正引发成年人的热议——或者说,恐慌。
Netflix这部英国剧集讲述13岁男孩被控谋杀女同学的故事,促使专家们纷纷为家长出谋划策。澳大利亚总理Anthony Albanese建议学校组织学生观看该剧,其核心议题包括有毒男子气概、孤独感与性别对立——英国首相Keir Starmer已在英推行类似举措。
但青少年群体作何感想?它该成为校园教育工具,还是存在更合适的传播方式?

Ella认为该剧更适合高年级青少年观看 (BTN High: Michelle Wakim)
18岁的Ella指出,这部虚构剧集极具”冲击性”,可能对低龄青少年造成震撼。”需要设定合适的观看年龄线,”她表示,”年幼孩子很可能会感到不安,剧情确实直面了许多尖锐问题。”
校园放映争议
16岁的Emily信奉”身教胜于言传”的格言。她回忆剧集首播时立即成为校园话题引爆点:”同学们都在讨论’你看没看这部剧’,TikTok上也铺天盖地。听说有人没看过时,我简直难以置信。”

Emily表示该剧已成为校园热议话题 (BTN High: Michelle Wakim)
她强调直观呈现厌女症后果的震撼力:”亲眼目睹暴力影响的效果截然不同。”18岁的Imogen同样支持校园放映:”极具教育意义,虽然可怕却真实反映了现实。”
真实性遭质疑
15岁的Beau等青少年则认为剧集过于”戏剧化”,家长反应过度。”他们过度解读每个细节,”这位穿紫色校服的少年表示,”虽然剧集试图揭示网络霸凌,但把问题夸大了。”

Beau(中)认为剧集偏离现实 (BTN High: Michelle Wakim)
这部揭示青少年网络厌女现象的剧集已获1.24亿次观看。青少年心理学家Deirdre Brandner强调:”这是Netflix面向成年人的娱乐作品,绝非教学工具。让学校承担额外教育责任存在风险。”
对话契机
尽管对校园放映意见分歧,各方认同剧集能开启代际对话。Brandner指出:”我们这些’老古董’成长于前数字时代,难以理解网络生态。”男性心理健康组织Tomorrow Man联合创始人Tom Harkin发现性别共情鸿沟:”成年人震惊的内容,年轻人却习以为常——这种认知断层将引发更多悲剧。”
早期教育必要性
18岁的Michael认为影视并非讨论厌女症的理想载体,但赞同将其纳入类似”性同意”的课程体系。16岁的Bella强调:”不是对男性发号施令,而是倡导’暴力不可取’的普世价值。”Ella则呼吁尽早开展相关教育:”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Bella呼吁学校正视厌女问题 (BTN High: Michelle Wa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