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发病率在年轻群体中攀升,肠道细菌或是罪魁祸首?

最新研究指出,幼年时期接触胃部常见毒素可能与早发性肠癌发病相关。

全球急诊科正面临相同困境:越来越多晚期癌症患者初诊即确诊。这些患者颠覆了典型癌症患者画像——他们年轻力壮、无家族病史,以致肿瘤长期未被察觉。令人忧心的是,早发性癌症(即50岁以下成人确诊癌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乳腺癌、肠癌、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等十余种癌症均呈现此趋势。

作为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肠癌发病率增速尤为惊人。数据显示,1990年前后出生的美国人50岁前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是1950年出生人群的2倍,直肠癌风险更高达4倍。这种代际风险递增现象已蔓延至至少27个国家。虽然肥胖、饮酒和缺乏运动等非遗传因素与肠癌相关,但现有观察性研究尚未揭示早发病例的特异性诱因。

基因组学技术正带来转机。通过识别突变特征——特定外部因素引发的细胞基因组特异性改变,科学家发现烟草和紫外线等致癌物各有其独特”指纹”。《自然》期刊最新研究揭示突破性发现:幼儿期接触特定肠道菌群或导致早发性肠癌。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衔的国际团队分析了11国981例结直肠癌肿瘤基因组,在年轻患者中普遍检测到由大肠杆菌等细菌释放的colibactin毒素特征突变。这种突变在40岁以下患者肿瘤中检出率超50%,而60岁以上群体不足20%。

突变测序带来更大发现:colibactin造成的基因损伤不仅出现在肿瘤发展初期,更精准作用于触发肠癌的关键基因。科学家推测这些突变多发生于出生后十年内。对20国儿童粪便样本的分析显示,早发肠癌高发国家儿童携带产colibactin大肠杆菌的比例更高。抗生素滥用和剖宫产率上升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衡,以及含该菌的益生菌使用,可能是潜在推手。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Ludmil Alexandrov解释:”若致癌突变发生在5岁,相当于将结直肠癌发病时钟提前20-30年。”都灵大学Alberto Bardelli评价这种影响堪比遗传性癌症易感基因。但谜团仍未完全解开——研究同时发现另外两种在年轻患者中更普遍的致癌突变特征,三者协同作用可能才是关键。

《自然·微生物学》三月刊载的动物实验显示,低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纤维饮食会促进产colibactin菌增殖,加剧结肠细胞DNA损伤。哈佛大学Shuji Ogino团队2022年研究证实,西式饮食(高红肉加工食品、低纤维)与含产毒大肠杆菌的结直肠肿瘤存在关联。微塑料破坏肠道屏障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

针对早发肠癌的治疗探索已现曙光:抑制大肠杆菌药物、益生菌竞争疗法和噬菌体靶向治疗正在研发中,但距临床应用尚需时日。Alexandrov团队正加紧开发粪便突变检测技术,预计五年内可实现早期筛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癌症阻击战,每一步进展都至关重要。

<

p class=”-_137dbe642694dac0-source”>The Economist

研究揭示幼年接触特定肠道毒素可能大幅提前肠癌发病窗口,基因检测与菌群调控或成防治新方向。科学界正多管齐下破解早发癌症之谜,但健康饮食和规范用药仍是当下关键防线。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健康医药

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巴布亚新几内亚暴发脊髓灰质炎疫情

2025-5-15 15:51:34

健康医药

北领地唯一私立产科病房即将关闭 新医疗服务方案全解析

2025-5-15 18:44:40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