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ticleer》是澳大利亚顶尖的商业专栏。Wesfarmers首席执行官Rob Scott深谙此道。
尽管他能滔滔不绝地谈论Wesfarmers的核心业务——Bunnings、Kmart、化工与能源集团WesCEF,但分析师们的前三个问题总会万变不离其宗:”你们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Scott明白其中缘由——并购交易养活了大批从业者,包括当年在德意志银行埋头做交易的年轻Rob Scott。新交易总是光鲜亮丽令人振奋,即便可能演变成代价高昂的干扰(对Wesfarmers也不例外),这正体现了上市公司对盈利增长永无止境的追求。
他今年的答案聚焦现有业务组合的内生增长,尤其是三大核心板块:Bunnings、Kmart和WesCEF。
“我们可以斥资数十亿收购数亿利润的业务,但这对股东有何益处?”他反问道。
“显然,如果我们能在现有业务中创造增量收益的新业务,而非耗费巨额商誉对外收购,对股东更为有利。”
这是缓兵之计吗?对于拥有澳交所最大企业开发团队的Wesfarmers,这始终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战略发布会上大谈内生增长,但并购基因同样深植于这家企业:超市、零售商、煤矿、保险经纪、锂矿与能源公司,过去十年概莫能外。
部分分析师认为确有可能。Jarden的Ben Gilbert——绝非等闲之辈——表示Wesfarmers”为更大规模并购略微打开了大门”。其资产负债表处于偏保守区间,加上创纪录的股价,都为并购提供了条件。
Scott不认同Gilbert的推论:Wesfarmers虽具备资金实力,但”很难找到真正增值的收购机会”。
“Anthony和我很清楚,我们拥有澳大利亚最优质的业务组合和惊人增长潜力,”他提及深受投资者青睐的财务总监Anthony Gianotti时说道。
这些潜力包括Bunnings进军汽车养护领域提升坪效,Kmart加码年轻时尚并扩大Anko业务——他认为这些才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但需谨记:无论Wesfarmers未来进行何种交易(终会到来),短期内都难见显著成效。并购是场持久战。
其最近两大收购——进军医疗和锂业领域——进展缓慢就是明证。锂业务仍在亏损,旗舰氢氧化物工厂尚未投产;医疗业务回报率仅3%,难度超预期。
Scott任内收购的在线市场Catch今年初已解散。即便如Coles这般规模的业务,资本回报率也差强人意。

Wesfarmers首席财务官Anthony Gianotti周四与Rob Scott共同接受提问。Trevor Collens
分拆呢?将Coles剥离给股东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决定,即便削弱了母公司体量。”我们保持机会主义态度,但目前没有明确目标,”Scott表示。
因此未来几年,Scott在战略发布会上谈论的重点仍将是Bunnings、Kmart和WesCEF。
这些业务蕴含着最明显的中短期增长潜力,也是实现首要目标——股东总回报跻身顶尖25%行列——的关键。作为业务巨头的Bunnings,今年三月还专门举办了投资者日活动和实地考察以传递这一信息。
Scott与Gianotti不断强调顶尖25%的股东总回报目标——这是他们的驱动力。与多数管理团队不同,他们高度关注股价走势,始终站在投资者角度思考。
对投资者而言,需要相信Bunnings、Kmart和WesCEF的内生增长能在未来数年持续壮大,为管理层寻找下一个增长点赢得时间与耐心。
截至周四,Wesfarmers股价对应32倍预期市盈率,远高于五年均值25倍。
Wesfarmers在核心业务深耕与战略并购间寻求平衡,尽管近期更侧重内生增长,但市场仍期待其并购基因再次激活。当前估值高企既反映对现有业务的信心,也暗含对未来战略布局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