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最后的浪漫主义大师

本周,一位同事目睹了有人用ChatGPT分手的场景。在伦敦地铁上,这对情侣并肩而坐。她看着年轻男子仔细阅读即将成为前女友发来的长篇激烈恳求,然后复制粘贴信息,添加几个提示词,迅速回复。

他并未完全让聊天机器人代劳:保留了几行文字并用自己话改写,其余部分则直接照搬。比如他否定了”在一起的时光是浪费”这种表述,采用了”从你身上学到很多”的建议。

最令同事震惊的不是他用AI处理分手,而是借助大语言模型寻找人性化语气。其中一条提示词要求”更具同理心”。虽然通过AI冷酷分手,但至少听起来很温柔。

ChatGPT满足了他的需求。在Russell Square到Holborn的短暂车程中,这段感情画上句号。

这个神奇的文字工厂用途广泛。OpenAI首席运营官Brad Lightcap透露,ChatGPT周活用户已达4亿,预计2025年末突破10亿。美国用户约占15%,45%以上是25岁以下年轻人,女性仅占36%——或许这解释了为何其语言风格略带”兄弟”气质。

或许ChatGPT能让我们听起来更富同情心,在人际交往的尴尬时刻提供情感缓冲

在事务处理方面它表现惊人:能压缩论文要点、整理会议纪要、按要求生成剧本,还能模仿名家文风,比如写出像模像样的Bob Dylan风格歌词。但最让我着迷的,是它作为爱情挽歌写手的潜质。

分手信向来残酷。1919年Agnes von Kurowsky写给海明威的绝交信催生了《永别了,武器》;马龙·白兰度用铅笔给舞者Solange Podell写下”抱歉我没更努力”的便条(换作是我,绝不会让他轻易脱身)。

ChatGPT——最后的浪漫主义大师
《欲望都市》里Carrie(Sarah Jessica Parker)举着男友写着”对不起,我做不到,别恨我”的便利贴

Edith Wharton曾犀利评价与记者W Morton Fullerton的恋情:”认识你之前我过得更好,这是这悲伤之年给我的悲伤结论。”比起现代分手方式,这些信件堪称仁慈。随着手机普及,分手艺术严重退化——Tinder等交友软件盛行的当下,被”已读不回”的冷暴力才是常态。

ChatGPT或许能开创更文明的分手时代。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我们既能保持文学性的优雅,又能避免直面人际关系的尴尬。职场中,AI也在重塑失落的礼仪,为被邮件麻木的人们提供语气润色和自动应答模板。

这项技术或许能拯救我们粗粝的情感表达。虽然大语言模型缺乏真正创造力,但在撰写分手信这种需要礼貌而坚决的场景中,它比地铁上那个试图用提示词减轻负罪感的傻瓜强得多——它不及Agnes von Kurowsky深刻,也不像《欲望都市》Jack Berger的便利贴简洁,但情感智商绝对碾压多数普通人。

联系作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关注FT Weekend的Instagram、Bluesky和X账号,每周六早晨获取最新内容推送

从伦敦地铁的AI分手现场到文学巨匠的绝笔信,技术正在重塑人类最私密的情感表达。当数字工具既能保持优雅措辞又可避免直面伤痛,我们是否正在经历情感沟通的范式转移?在效率至上的时代,连告别都开始追求”无痛升级”。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生活品味

男士短裤:优品、次品与雷品

2025-7-5 15:01:09

生活品味

如何举办一场弗拉明戈庄园式的极致盛宴

2025-7-6 10:02:48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