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那部失策的《超人归来》中,超人记者女友Lois Lane终于赢得梦寐以求的普利策奖。她的获奖主题?论证世界不需要超人。
下周,超人将再度登陆银幕:曾执导《银河护卫队》的James Gunn执掌导筒,David Corenswet披上红色披风。正如Brandon Routh版超人在离开地球五年后面对全然陌生的敌意世界,Corenswet饰演的氪星之子也将降临未知疆域。
此刻恰逢漫画改编电影褪去光环——过去二十年里,这类作品本是好莱坞最稳的票房保证。由DC影业联席主席Gunn领军的这部新作,是华纳兄弟第二次尝试效仿迪士尼构建超级英雄电影宇宙(首次尝试始于Zack Snyder 2013年的《钢铁之躯》,既未赢得口碑也未取得持续商业成功)。

但当下亦是超人的尴尬时刻。Lois Lane在2006年错了,如今依然错误——这个世界亟需救世主,问题在于很难指望高呼”真理、正义与美国方式”的来者。漫画已在2021年将经典口号更新为”真理、正义与更美好的明天”,但超人对光明美国的依附不仅是修辞需要:这个角色必须依托成功的美国叙事才能成立。
超人阳光的乐观主义、全美价值观与超凡力量间始终存在张力。漫威的美国队长虽秉持相似理念,究其本质不过是格斗高手。他可以与当局对抗而不违和,因其无力重塑世界秩序。
在Richard Donner 1978年执导的《超人》中(该片与其续作是唯一兼具商业成功、口碑与持久影响力的超人电影),Margot Kidder饰演的Lois Lane听闻超人标榜”真理、正义与美国方式”时戏谑道:”那你最终要对抗这个国家所有民选官员了”。关键在于超人确实具备这种能力。
因此当代创作者更热衷探索超人反乌托邦版本。《守望者》中的曼哈顿博士(登场台词精辟:”上帝存在,而且他是个美国人”)仅凭存在就改写了冷战轨迹;《黑袍纠察队》的祖国人则是力量滔天、道德沦丧的恐怖存在(2019年恐怖片《亮光》对此主题探索较为失败,本质是追问”如果《凶兆》里的Damien变成超人会怎样”)。

《超人归来》与《钢铁之躯》各自以不同方式丢失了标志性的昂扬基调。《归来》中《星球日报》主编Perry White质疑超人是否仍信奉”真理、正义那些陈词滥调”,折射出小布什执政末期好莱坞对美国爱国主义的微妙态度。
《钢铁之躯》里Laurence Fishburne饰演的White更直言人类永远不会接纳超人,影片似乎认定传统超人电影已失效,唯有套用Christopher Nolan《黑暗骑士》三部曲的暗黑风格才能让这位超级英雄在21世纪银幕重生。
相比其他超级英雄,超人更需要存在于与现世困境迥异的世界。1990年代剧集《路易斯和克拉克》让这对伴侣游走于略显滑稽的后冷战世界,其观感远胜于描绘后工业时代家庭矛盾的阴郁剧集《超人与露易丝》(2021-2024)。当超人过于”接地气”,难免引发”为何不解决南苏丹问题”之类的诘问。

Gunn版《超人》能否成功?预告片满溢明快色彩与乐观精神,连超犬Krypto的加盟都显示导演把握住了核心:超人故事本质必须颂扬生命。但涉及干预国际事务的剧情设计,恐将重蹈近年超人作品过度严肃的覆辙。
这位超级英雄比任何人都需要更光明的翱翔天地。环顾2025年的世界,没人会认为我们不需要现实版超人——问题在于,这种刺眼的缺失究竟会助力还是阻碍银幕超人在口碑与票房上的腾飞。
《超人》将于7月11日在英美上映
欢迎在Instagram、Bluesky和X平台关注FT Weekend,订阅每周六早间通讯优先获取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