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创业

创业成功密笈:合伙人比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更重要‏

By Leung

November 07, 2014

作为“人类历史上达到百亿美元销售,百亿美元估值发展最快的公司”(徐小平语),小米4年400亿估值背后的用人之道有何特殊之处?他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团队第一,产品第二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面对一家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有些面试候选人还会犹豫,这时候该怎么办?

也许,个人的力量远远比不上团队的说服力。小米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面对候选人,雷军与创始人团队选择以“车轮战”的方式轮番上阵面谈。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从中午1点开始,聊了4个小时后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后雷军对他说:“我把饭定好了,咱们继续聊聊。”后来一直聊到晚上11点多,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过后这位负责人自己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2、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人”

要搭建一个精良的团队,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人”,而这一点,在创业之初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就将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找人”上。

小米在搭建硬件团队上花费最多时间。因为最初几个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不懂硬件也没有硬件方面足够的人脉。在第一次见到现在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之前,小米方面已经和几个候选人谈了两个多月,进展缓慢,甚至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谈条件,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找人”之路可谓困难重重,然而这是必须跨过的关卡。

3、合伙人制:各挡一面的合伙人

创业其实是个高危选择,大家看到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1995年做中国黄页,失败!接着1997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算是阿里巴巴雏形,还是失败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

做老板的要负责把整个班子团队搭好,而合伙人则只需各管一块,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做什么,也不会管彼此。这样一来,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这样就能保证整个决策过程迅速有效。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近期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合伙人的重要性,他表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4、用最好的人:一个靠谱的工程师顶100个

员工招聘上,要用最好的人。因为研发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如果人不放松,或不够聪明,都很难做得好。你要找到最好的人,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是顶100个。所以,在核心工程师上面,一定要不惜血本地去找,千万不要想偷懒只用培养大学生的方法去做。

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力,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让他自己有玩的心态,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动他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所以你今天看到很多成功的工程师,他们都是在边玩边创新。

乔布斯有句话,非常让人震撼:“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据说乔布斯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多人的招聘,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乔布斯最核心的工作。

5、寻找最合适的人:要有创业心态

在小米创办四年后,市场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业界很多人把他们看作创业的明星公司。但在这种前提下,他们依然在“找人”上花费巨大的精力。原因在于他们要找的人才必须要最专业,也要最合适。

最合适,是指这个人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情要极度喜欢。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就会有更高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KPI考核什么的条条框框去约束。

而创业心态有时更通俗地说就是热爱,如何持续激发团队的热爱?首先,让员工成为粉丝。其次“去KPI化”。没有KPI不意味着没有目标。小米的做法是,不把KPI压给员工,而是合伙人负责KPI。

而小米如何定KPI,都只是定一个数量级,比如说今年要卖4000万台,不会去约定如果你完成A档、B档、C档,就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奖励。而是在定KPI的时候,更多地判断一个公司增长规模的阶梯:“我们到底到了哪个阶梯上?”,把这个信息测算清楚以后,再分配调度资源。

虽然没有KPI ,但小米的员工一天工作接近12个小时,而且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4年。网上有人问“如何看待小米6*12小时工作制?”,一位小米员工回复说:“坚决反对加班。但是如果是创业就算了,创业意味着工作就是生活,何来加班?我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王麒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