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一直不大愿意写,我们实在也不明白为何会忽然爆红,我们有同事其实很久以前就知道他,路上都看到过好几次,不知道怎么就忽然爆红了。N多同学,特别是不在上海的同学们都希望我们写写他,大家都充满了好奇。
我们当然不可能去现场,我们不凑那个热闹,事实上他的事情我们断断续续也知道不少,大概的说一下吧,当然,我们肯定不会泄露他和他家人的个人隐私。
很多同学都问我们,他到底是不是上海人,特别是很多上海的同学都觉得很怀疑,觉得怎么会这样的。
这点我们很明确的告诉大家,的的确确是上海人,土生土长的,徐汇的,具体地址就不说了,67年生人,祖籍这种事情不去谈,没有任何意义的,他祖籍是江苏的,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办公室都是上海人,除了一个嘉定本地的同事之外,其他的人的祖籍都是五花八门的。
还有人问,他到底是不是所谓复旦大学毕业,妻子儿子多么惨之类的,我们明确的告诉大家,都不是,非常普通的大学,也没有结过婚。
这个事情其实早几年徐汇那块的街坊都知道,后来房子拆迁了,搬到浦东去了。浦东那里也有老街坊,具体的地方我们也知道,在浦X路上,目前很多网友甚至记者都不知道那里,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有人去打扰他的家人。
家人放弃他?其实没有,真的叫做没有办法,这个是人家接他走的画面。
他从小其实怎么说呢……我们讨论的时候也挺唏嘘的。
很多比较年轻的朋友可能对历史有点模糊,大家现在都知道他以前是某局公职人员。很多人对这个非常好奇。
其实这个事情是要结合历史背景来说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很值钱的,“大学生=天之骄子”就是说的他们那批人。
现在大学生满地都是,当然价值低太多了。他们那个时候进了大学基本等于捧了铁饭碗。
所以很多年轻的同学问我们,他都能考公务员了怎么会这样?
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首先,那个时代的公务员待遇并不怎么样,那个时候最吃香的是什么?国营工厂,比如纺织厂、化工厂等,收入高,待遇好,稳定。公务员这个概念并不突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做生意赚钱是最红的,公务员无论在待遇上还是各种情况下都不是最佳选择。
他当时进的徐汇那家单位就应该是包分配的,什么叫包分配?就是大学生一进学校,基本上专业对口的单位就差不多就定了,就那么几家,到时候来收人,没有现在孩子们的就业面试啊,更没有所谓的公务员考试、面试,大军过独木桥的那种。
所以,这点,很多同学都对他误解了。他是86年也不知道87年毕业直接包分配进去的,不是像我们现在公务员考试,不过,那个时候能读大学也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现在很多企业的中高层其实都是他那个时代的那批人。
他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患者?起码我们知道是的确算是……可能很多人对这个精神病有误解。
精神病不等于精神失常,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精神病患者其实看起来都和常人差不多,某些方面可能有点“异常”。
这是医院的事情,到底算不算,我们无权去判断,就把知道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
他这个事情和他爸有关,以前老街坊也说了,他爸小时候貌似经常请他“吃生活”,他爸其实严格来说比他更了不得,是更早时期的大学生,理论上更值钱,一般每个单位都会当成个宝,不过现实中他爸本身的工作没搞好(海事方面的工作,和职级有关,中国的很多事情讲不清楚,不是你有能力有证书就能上去的,当然还有些小道消息就不说了),没有上的去,整个人就消沉了。
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按照我们现在的话讲,他从小的压力也蛮大的。
他爸经常逼他读书的,还有貌似他爸自己本身和家里的关系也不大好,三天两头吵架,周边的老邻居都知道。
其实我们讨论下来,他本身其实从小就有点特别的癖好,我们不能说这个癖好算不算精神病,只能供大家讨论。
就是从小和大家一起玩的时候,只有他是一直在捡“垃圾”的。
现在网上很多说法是他小时候家里多穷困,其实我们了解到的不是这个,大家要知道,那个是什么时代?1960年,1970年,谁家里特别有钱?吃大锅饭的时代基本上都差不多的。物质本来就匮乏,他从小喜欢读书倒是真的,但是他爸不让他看其他的书,不给他钱买。
然后呢,他自己捡,这个捡到底是因为“没钱买书”还是“特殊癖好”我们很难判断,但是周边老邻居的反馈的确是比较不好,也很正常,一个小孩子整天捡“垃圾”这个的确比较让人费解。
他自己说过是捡了买书,但是事实上我们更偏向于是一种“收集癖”。
我们一直的观点是任何东西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不是说一个人有收集癖就是精神病,这个要看程度,很多收藏家当然不是精神病,这个要明确区分。
他这个东西已经变成了“什么都要捡”。
有人说捡个垃圾就是神经病了?这不是笑话?
事实上并不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他捡垃圾可以认为是他自己的事情,问题是他捡了垃圾往哪里放?哪里有地方给他放?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根据他老邻居的回忆,其实他家里人早就说过这个问题了,你真要当天捡了卖掉还钱倒也罢了,很多垃圾都是堆在家里,那个时候家里都没空调的,即使现在有空调也受不了,人家丢掉的东西很多都很脏,他捡回来,时间一长,家里都是垃圾。
这个癖好是不是天生的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办公室讨论的结果是极有可能并非天生而是后期被他爸弄出来的,压迫的太厉害了,导致孩子还没有健全的心智产生了扭曲。
是什么样的感觉?
就是孩子想要什么,爸爸都不给,久而久之,只能自己捡,这种行为是“给自己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我捡来的东西我有安全感。堆的越多我安全感越强,特别是部分垃圾还有人来收了卖钱,更是给这种行为一个很好的“借口”。
但是他没有想到后果,就是这些垃圾堆在哪里?是否会有人反感?这单他没有考虑到,按照那个年代徐汇老城区“鸽子笼”的住法,的确是有点头疼的。不熟悉那个年代的同学们可以看看这张图,这就是老徐汇那块的住房条件,当然,现在的徐汇区是比较高大上了。
事实上,他从孩提时期产生的这个癖好直接影响到他未来。
他以前的一个老同校(现在是我们一个同事的同学的爸爸,和他同校不同级,但是知道他这个人),都说他在学校里也是一直捡的。
但是那个时候提倡节俭,所以学校里也没说什么,大多数是捡捡纸头之类的,也倒罢了。
到了工作中问题来了,本身他的专业是按照他爸爸的意愿选的,他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到了单位他还是依旧捡,这个很多同事就吃不消了。
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经济上的负担了,那个时代虽然谈不上有钱没钱,但是起码是一份非常正当稳定的工作,比很多人都要好了。
但是他还是捡,基本上无法控制的捡垃圾。
就和很多人无法控制的剥嘴唇皮的感觉一样,他还是在那里捡啊捡。
我们平心而论,很多人都觉得他没有精神问题,假设有这么一个一直捡垃圾的人在大家身边,大家觉得能接受吗?
我们办公室讨论的结果是不能,起码卫生就吃不消啊对不对。
一开始同事们只是觉得他好像比较节俭,也没怎么,后来发现不对了。
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卫生纸”,我们上海人叫“草纸”,人家用完的草纸,可能没有完全用掉,只用了一小部分,他都要捡起来撕掉还没用的然后收集起来。
很多同事看到都傻眼了。
他自己心理上早就给这种行为找了一个非常适合发泄的口:
1、捡垃圾环保。
2、丢垃圾的人不追究为何说我捡垃圾的有问题?
3、垃圾卖掉能换钱,何错之有?
4、绝对不能浪费东西。
他的这些理念很多网友都觉得“根本不是精神病啊,很正啊!”
很多网友的看法是建立在主观认定”他对其他人没影响“的基础上,事实上,的确产生了影响。
一个从小到大他都没意识到的问题:他捡来的、收集来的垃圾往哪里堆?会不会影响别人?特别是他某些进卫生间捡垃圾的行为,人家会怎么看他?
囡囡不圣母,也不会道德绑架,大家可以扪心自问,去卫生间捡卫生纸的大家能不能忍受?特别是这样的同事还在一直在身边?
事实上,很多人并没有排挤他,一开始就劝,说别捡了,但是他就是不听,依然捡。
大家注意,他这个捡和人家捡了丢在垃圾箱是完全不同的,他要么堆在家里,要么堆在办公室,时间一长,谁受得了?很多同事就去说了,他还是不听,还是坚持自己的理论。
只信自己的理论、只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去考虑对他人的影响,这种行为算不算精神疾病的一种?我们无法判断。
他一直认为,自己后来捡垃圾又不是为了卖钱,不拜金,而且还给单位节约了资源,自己何错之有?
问题是,这些东西并不是单位需要他去做的,而且更要命的是的确影响了整个大环境,身边有个囤积垃圾的人谁受得了?
类似他这种情况,太多了,我们随便搜搜就有大把的相关新闻:
基本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套路,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上都是独家寡人一个,因为谁都受不了啊?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
所以他好像是1993年就回家了。
后续房子拆迁啊我们就不说了,至于为何和家里人断了,还是因为这个事情。拼了命的捡垃圾,好像在浦东还是哪里,邻居都受不了,找物业投诉过好几次。几次好像还产生了冲突。
但是他依然不改,还是在拼命捡。
他的确坚持了他自己的理念,听起来非常的正。
但是他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比较大家都是住在一起的生活在一起的。
他不断的再给自己找捡垃圾的理由,小时候是为了卖钱,长大了是为了给单位解约,现在是为了垃圾环保,但是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他的行为,就不会误解为什么鉴定机构给他鉴定成精神病了。
当然,他这种属于“偏执”的一种,不是那种完全精神错乱的,你只要不和他谈捡垃圾,其他一切正常,远远超出了大家对于“流浪汉和精神病人”的理解。
但是如果你把他请回家里,我们敢保证,1个月你就吃不消了。
他后来租了很多房子,都被房东赶走,没人吃得消啊,垃圾一大堆,卫生、消防安全都有隐患。这样反反复复很多次。
他对这个问题是视而不见的,只坚持他自己的看法,没有看到他的这种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认为对他的鉴定有错误。迷恋于过分收集垃圾的“偏执狂”本身的确可以判断为精神疾病的一种。
回到我们开头说的,很多人都喜欢收集东西,但是收集也有一个“度”,这个度的底线我们认为是不影响他人,收集手办、邮票、古玩、奇石花草等都是ok的,过了这个底线就不对了。
最后,和很多偏执的收集癖一样,他孤家寡人了。
这个事情我们完全不怪他,也不怪周围的人,本身而言是一个悲剧。
大家可以看看他的一处落脚点,成堆的垃圾,试问,这些东西如果堆在你的家里,你的办公室,你受得了吗?
当然,精神中的一处产生问题不代表影响整个运作,他其他的部分都正常,比如还会养流浪猫,所以很多人都产生了误解,觉得他是“大师”、“大隐隐于市”,根本原因是用“精神错乱的流浪汉”的标准去套在他头上,瞬间觉得他光芒万丈,马上红了起来。
他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很多人把他的话奉为“语录”、“金句”,甚至有人呼吁为他单独设置一个地方让他研究学习。
我们无语……这让那些真正的著作等身低调的大师们会怎么想?
如果说他的人生是第一个悲剧,那么现在的爆红则是第二个悲剧。
大家看他其实就在看一个稀有动物,“街头精神病流浪汉”看四书五经?能说出那些道理?必须围观啊!于是就出现了网上的那种情况:
马上被群围观,大家可曾想过,他的流浪本身就是一出悲剧,对他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一个人独自生活,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完全匹配他的想法。他或许也渴望正常家庭,正常生活,但是他对癖好的不放弃决定了一切。而人们并不关心这些,只想着如何猎奇。
更可怕的是什么?很多人看到了这种“猎奇”带来的巨大网络流量效应,开始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利用他进行各种流量的带动。
开设各类短视频账号,比如抖音:
还有各类快手账号:
瞬间爆红网络。鲁迅写过人血馒头,大家的猎奇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现在,这个场面,再次产生,大家都围在他的身边,拼命的吃他的人血馒头,即使他屡次发声明说别再来了,别再炒作我了,我需要安静,依然不断的有人来。
他几乎以恳求的语气求大家别来了,给他一个安静的生活,但是对于喜欢吃人血馒头的人们来说是没有作用的。
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人们只想吃自己想吃的馒头。
甚至有人打出了要嫁给他的招牌,获取了新一波的流量。
看看大家欢乐的笑脸,可曾想过这些笑容都是魔鬼吃完人血馒头后的满足表情?
不断的有网红找他合影,拍视频,因为他能为自己带起流量,这波人血馒头必须要吃,不吃就亏了。
很多其他的“网红”也闻讯赶来,拼了命的蹭流量。
所谓的什么娘,大姐也赶过来蹭流量。
甚至把自己包装成他的“初恋女友”,我们都恶心吐了。
一场全民吃人血馒头的狂欢正在上演。和北大才子卖猪肉、名校高材生回农村养鸡轰动全国的大新闻一样,沈巍不过是最新的一个例子而已。
他每天面对的是无数人的手机。
无数的网红和记者蹲点采访,希望能蹭到一点流量。
如果把他放在一个“正常人”的模式下,他的言论不会有任何人关注,正因为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他变成了一种“妖魔化”的人血馒头。看看这些单独为他开的账号。
随着对他的逐渐了解,很多人也开始反感这种东西。
事实上很多部门都关心过他,希望帮助他,但是他自己执着于自己的世界,拒绝了大家的关心,只想过自己的日子。
很多人问我们,他还能红多久?我们不得而知,最近的一个我们有印象莫名其妙红起来的是小吴。
但是小吴显然现在也没有了声音,“流浪大师”我们预计也就1~2个月时间的红,过了这段时间,不会再有多少人去关心他,人们会热衷于找下一个还没吃过的新鲜的人血馒头。
而对他本身来说,本身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后续势必再次回归平静,这其中会给他带来多少影响,无人知晓也无人关心。
停手吧,还给他一个平静的生活,这才是他想要的,他只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普通人,一个可怜人,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博学,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的脱俗不凡,甚至伟大到大师的地步,这些都是违背他自己意愿的他人炒作说法。吃人血馒头的魔鬼们不要每次都是把对方搅的一地鸡毛后满足的擦着嘴边的血走人。
这才是最残忍的!社会不该如此!
编者按:
我们清晰地知道他跟我们是如此不同——尽管在每个人内心都可能从未相信过这种理想主义,但我们仍然被这样的人所吸引。
他们都是真正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世界,当尼采抱着鞭挞的战马痛哭而疯掉,当梵高用割掉的耳朵嘲笑这个世界,沈魏选择二十多年流浪街头,拾捡垃圾来倡导环保理念。
他畅快淋漓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个独立而自由的灵魂;对世俗生活的不妥协,是一种弥足可贵的坚守。
愿我们这个社会如沈魏这样的理想主义者,都能被温柔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