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澳洲的香港人,从去年开始至今,越来越感到需要组织联合在澳的香港社群。这段时间在澳建立的一些网上香港社群,人数最高的一个社群已经高达一万四千人!这些新建立的网上社交群体,以近年年青一代的新移民和留学生人数较多。这些年青人,懂得善用互联网科技,热衷於联络「同声同气」者,很容易就走在一起建立社群圈子,探讨生活在澳洲面对各式各样的事情。
生活在澳洲的香港人,逐渐关注保障本身的权益,以至发展在澳的港人经济圈。在澳港人中一些已经成家立室并且有小朋友的,难免又提到对下一代的中文教育与广东话教育。
澳洲华裔人口变化
新一代的年青移民,充满干劲魄力,提出很多建议。最近看到有提议,包括讨论聘请港人教师教授小朋友广东话及繁体字,并且探讨如果组合在澳港人的力量,是否足以建立香港人自己的学校?不过,已经立即有其他人提醒,澳洲其实已经有不少中文学校存在。很明显,新移民并不太了解澳洲华人社会的情况。
事实上,澳洲华人社会与香港有关的,不可不谓历史悠久,在下祖父那一辈已经从大清国踏足澳洲,在澳洲辛勤工作赚钱,积累工作收入去保障香港的家人生活稳定。早期的澳洲华人,基本上以广东人为主,说广东话或广东其他方言。但八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其他省份的留学生与移民,令原本以广东人和说广东话为主的澳洲华人,逐渐变成以中国大陆各省份同胞及华语普通话占主导地位。
在澳洲历史比较悠久的中文学校,已经具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早期就是教授广东话及繁体字,但自从澳洲华裔人口变成中国大陆背景及华语普通话占大多数,这种情况也影响了中文学校的发展。中文学校变成数以百计,互相竞争。近年已经有一些中文学校倒闭,包括教授广东话与普通话的。
是否保障港人利益
一群热心家长加上专业教师,与在下九年前创办中华文化学校时,已经有人提醒说有些学校创办一两年就无法维持下去。但当时因为大家都一心想教好下一代,培养好小朋友的中文语言能力与自信心,所以一步一脚印地坚持办学。
在最近网上社交群的讨论中,由於看见有人放上个别中文学校的网址链接,所以也放上自己学校的网址链接,让大家了解多一点关於中文学校的情况,但迅即被网群管理员删掉网址链接。说起来也有点讽刺,因为个别社交群早前筹备成立社团,并且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资助时,曾经要求在下的学校发信协助参与申请。但现在一见到网址链接贴上社交群,却立即删掉!「打完斋,不要和尚」!
诚然,香港人有时会厌恶一些商业行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澳洲的中文学校大部份都是在澳洲教育部门登记,注册成为不牟利性质教育机构,并不等同於数理化补习学校那样的商业牟利性质。学费便宜一大截,已经明显不过。第二,最近讨论保障和发展在澳洲的香港人经济圈,如果连香港人的网上社交群体都不许放上成员的网址链接,让大家了解香港人建立的中文学校,以至其他港人事业,这样到底又是否保障和维护在澳洲的香港人利益?
选煲冬瓜或广东话
网上社交群的讨论有时也很有趣,谈到中文教育,不时就会演变成争论,到底应该学习正体字(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学习广东话还是普通话?一方面,不少香港人都主张坚持学习正体字,反对学习「残体字」。另一方面,已经有不少香港家长让子女学习「煲冬瓜」(普通话),但也有香港人主张保育粤语(广东话),因为粤语才是香港人的语言。
保育粤语,是一个极之良好的主观愿望,笔者「举脚赞成」,因为事实上粤语保存了汉语古文的很多特色,包括发音与用词。譬如古诗「悠然见南山」,粤语就保持了「见南山」的「见」。现在「煲冬瓜」说的是「看」,通常会说成「看南山」。「煲冬瓜」大概只是清末民初发展出来的一种语言,没有粤语的历史悠久。
据说,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曾经讨论过使用哪种语言为「国语」,当时提出两大选择,就是广东话和北京话,孙中山倾向选择广东话为中国的国语。但最後在表决时,广东话以一票之差落败,北京话成为国语。时至今日,广东话不时受到「国语人」的歧视,遇过来自北方的家长质疑广东话是什麽方言,问为什麽不说标准的中国语言「煲冬瓜」?
香港特色的菠萝包
谈到中国大陆同胞尤其并非广东人,不了解粤语在一定程度上好好保存了古代汉语的一些东西,只是从政治角度去否定粤语。但对於提出在澳洲保育粤语,客观事实却是有点冷酷的。
三四十年前在澳洲开办的中文学校,还可以招收到大量学生学习广东话。但近年的澳洲华裔家庭,让子女学习中文的话,已经转向学习普通话,包括部份香港人家庭。因此,近年已经有教授广东话的中文学校无法经营下去。开设广东话中文班,根本就无法招收到足够的学生。年轻的香港新移民,看来不了解澳洲中文学校的情况。
在下的学校,近年就推出一对一、一对二的教学。这种灵活安排,既可以满足到一些港人家庭的需求,在教学上更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更理想和见到成绩。但问题是,有的家长宁愿把金钱花在数理化或音乐体育上,而不愿意花在学习中文、粤语方面。
保育广东话,并非不能做,但如果要保障和发展在澳的香港人经济圈,中文学校就得多元化发展,既提供广东话课程,也提供华语普通话课程。就像香港人也可以开上海菜馆、马来餐厅一样。香港食店可以卖香港特色的菠萝包,也可以卖并非香港特色的饺子和汤圆,这是为了生活。
一个良好的主观愿望,是否能够成事,就得看看如何调整去配合面对的客观事实。事实上,香港这个城市的文化,本来就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是建基於彼此互相包容!
(欢迎读者意见回馈,作者电邮:DrLinBin@hotmail.com)
新南威尔斯大学政治学博士
林 松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