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指鹿仙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国内211、985大学毕业,出国留学常春藤名校,年薪百万起”;“人在美加澳新,刚下私人飞机” ……
在如今的各大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只要一上网现身,就似乎恨不得个个都是“华尔街精英”出身的天之骄子。
然而,互联网上的这些琳琅满目的成功人设和残酷狗血的现实世界之间,总会有惨烈脱钩的那一刻。
2020年5月,一位上海大学生在豆瓣创建了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短短三个月内就吸引了近10万用户加入。
整个小组充斥着“丧”的气息,小组成员大多来自985、211计划大学,他们在发帖时自称Five,与废物谐音。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有人黯然神伤地说起自己“是一个985毕业两年,待业两年的Five”时的失望和迷茫;
有人求生欲满格地自称“没有良心的Five”在小组里提问,“有没有什么舒适的啃老办法求分享”;
还有人壮志未酬地发表感慨,“我从没想过,原来我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考上大学的那一刻”。
实际上,正如每一个“高分低能”的“985废物”,当初都可能曾天真地以为考上大学就等于改变人生;很多华人本以为移民澳洲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起点,殊不知,这个充满梦想的起点,其实也有可能是梦想的终点。
究竟有多少人,是在被层层围绕的“海外华人精英”的人设光环下来到了这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第一世界国家?
而又有多少人在来到澳洲后,才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活成了一个什么事儿都干不成的“废物”?
1. 专业的澳洲华人太少了?
位于悉尼的乔梁(化名)告诉澳洲同城网聚焦工作室(ID:localsyd),根据他本人这么多年穿梭于中国和澳洲两地之间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澳洲招聘到专业素质过硬的华人,实在比在中国难太多了。
乔梁说,他曾在某个澳洲中文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招聘金融从业背景人士的启事。
结果收到的应聘者简历虽然不少,有些教育背景介绍里的大学和专业也可圈可点,但澳洲本地工作经验却不是在房产中介或留学移民中介的销售或前台,就是在亚超的收银理货员;
甚至还有一个修窗户的大爷给他发了一长段感人肺腑的短信,表示自己来澳洲二十年了一直想做点“专业”的事情,但无奈英语不好才只能做苦力活,恳求他给个机会。
“这都什么事儿啊”,乔梁哭笑不得地感慨,“哎,你别说,最后还真的找到有一个有金融业从业经历的。”
“这个员工原来在外汇公司做过一段时间,面试时觉得还OK。结果来我这儿才上了一天班,就和我说了好几次跟着他的师傅入金怎么怎么赚钱。我没搭理他,他第二天就不来上班了。”
那么采访中描述的这种情况,在澳洲华人圈中究竟属于特例还是一种更普遍的现象呢?
2. “精英”还是“废物”?
近年来,澳大利亚作为离中国地理位置最近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又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时差的优势,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华人趋之若鹜的移民目的地。
克莱顿(Adam Creighton)在《我们不是亚洲的白色废物,但我们必须小心》(We’re not Asia’s ‘white trash’ but we must be careful)写道:截至2023年,在澳洲出生地为中国的人口将增长一半至65万人,是同期澳洲总人口增长的8倍有余——届时,在澳洲的中国人口总数很有可能会超过出生地为英国的人口。
来源:iStock
那么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的华人群体,在澳大利亚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实际上,对于那些更早来到澳洲的华人移民,或许可以在澳大利亚国会的1996-1997年《亚洲移民》(Asian Immigration)报告中一窥端倪:“商务类签证的移民主要来自于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讲英文,更年轻(45岁以下),属于中产阶级,工作更加‘高级’,薪水也比平均水平更高。而家庭团聚签证和人道主义签证的移民,在近年来多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这些移民不会说英文,失业率居高不下,对政府福利的依赖也更大。”
也就是说:早年间,在澳洲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像大名鼎鼎的着名心脏外科医生张任谦(Victor Chang)这样出类拔萃的“精英华人”;
但更多从中国大陆来到澳洲的普通移民,可能更像本文采访中提到的“修窗户大爷”一样,或许因为语言的障碍和异国环境的壁垒,逐渐变成了长时间地失业或做着零工、领着政府的救济金过日子的“废物”。
被誉为人类现代心脏移植医学之父的张任谦 / 来源:Daily Telegragh
有人可能会说,澳洲国会的这份报告离我们历史太久远了,现在的华人在澳洲早就“当家做主”了。
那么不妨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份距离华人今天在澳洲的处境或许更接近的数据。
根据2016年的澳洲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在澳洲15岁及以上的中国移民收入中位数仅为375澳元/周,与澳大利亚本地人高达688澳元 / 周的收入相去甚远;甚至连和在澳洲的印度人等其他族裔移民的平均收入(615澳元 / 周)相比,华人也只有“提鞋”的份儿。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问题之一可能在于:在澳大利亚,能够同时满足勤劳工作、学术优秀、专业精进这几点的华人数量实在太少了;更多的华人,甭管手里的签证是什么类别,却可能大多做着“低技术门槛”的工作——哪怕是拿着技术类签证的人。而当这种工作遇到了疫情的不可抗力,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最早被牺牲的NPC炮灰。
比如根据新南威尔士州工会在今年3月份到5月份的调查显示,约有60%的留学生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间丢了工作,其中39%的人表示自己无法支撑基本生活开销。
那么更扎心的问题来了:既然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有这么多的华人在澳洲活成了“二等公民”,为什么人们仍然选择前赴后继地从中国来到澳大利亚?
说实话,这些年在中国愈演愈烈的移民澳洲大潮,最应该“好好感谢”的,或许应该是澳洲政府以及其他已经留在澳洲的华人同胞们。
因为如果你不来澳洲移民,那么这些年一直靠着移民输入刺激的澳洲经济怎么办?
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 来源:ABC News: Adam Kennedy
去年9月,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澳洲经济增长数据申辩时表示,澳洲的经济状况与英国和德国相比并没有太过难堪。
但不知道总理是不是忘了,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速连澳大利亚的一半都不到。如果按照人均经济产出来算的话,澳大利亚实际上早就已经开始倒退了。
实际上,不管是“考上985”还是“出国留学移民、走上人生巅峰”的成功学鸡汤,人人可能都会甘之如饴地一饮而尽;但移民后尝到的现实苦涩,却可能只有自己在经历了以后才会懂得。而且就算是懂了,也很有可能并不会分享给身边那些准备移民的人。
因为如果你不来澳洲移民,那么你可亲可爱的澳洲华人同胞经营的留学移民房产中介,还有靠这些行业养活的人们,又该去赚谁的钱呢?
难道去赚在澳洲的印度移民的钱吗?
注:本文中关于“中国移民”收入水平的数据特指“出生地在中国的移民”,原数据来自澳洲内务事务部的 China-born Community Information Summary 索引的abs2016人口统计。
本文转载自指鹿仙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着方,可联络。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