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澳洲唐人街

澳大利亚 – 中国登山队17人遭雪崩遇难,他用23年只为找齐遗体(组图) | 澳洲唐人街

01

曾彩云不愿回忆那次对话。

那天傍晚。

她从单位下班回家,看到8岁的儿子趴在桌上。

“你怎么不写作业呢?”

看着儿子的背影,她有些气。

图:纪录片

儿子没回答。

曾彩云径直走了过去,看见错愕的一幕。

儿子在哭。

“咋哭了呢?”

儿子还是没回答,她有些恼火起身走向厨房。

图:纪录片

过了一会,儿子忽然开口:“妈妈,我爸爸被雪埋掉了。”

曾彩云心头一紧。

连忙冲过去,捂住儿子的嘴。

“不准说,你爸在山上,说了对你爸不吉利。”

图:纪录片

那天,曾彩云彻夜未眠。

儿子的话像是一个咒语,勾引出她内心深处的恐惧。

那是1991年1月3日。

雪下得离奇大。

但曾彩云想不到,远在梅里雪山的丈夫李志云,真的被掩埋在了暴雪里。

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另外16条人命。

02

李志云离开前一晚,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

送花。

那是曾彩云从没拥有过的浪漫。

很奇怪的是,当时她心里并不觉得惊喜,甚至有一丝不安。

如今想来,都是预兆。

图:纪录片

那晚,李志云在外聚会。

直到凌晨,才带着几分醉意回了家。

“彩云,我要走了,明天登山去。”

李志云开门见山,不给曾彩云拒绝的机会。

“你去你的,你又不是第一次登山。”

曾彩云有些气。

但她没有表示反对,因为丈夫最大的爱好就是登山。

图:纪录片

当时,李志云已经是优秀的登山员。

隶属中国登山协会。

1990年11月。

中国登山协会联合京都大学山岳协会,开启梅里雪山的征途。

这是他们的第二次攀登。

第一次是在1989年9月。

他们在3个月时间内,持续往上攀登,但最终因恶劣的风雪天气,止步在5500米。

众人不甘心。

各回各家后,找来了更加强悍的成员,准备二次决战梅里雪山。

图:央视网

一些攀登爱好者称梅里雪山是“天堂”。

景色美得不像存在于人间。

这座山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西部,全长150公里。

最高峰卡瓦博格峰海拔6740米。

比珠峰矮了2104米。

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人成功登顶。

征服处女峰。

这对登山爱好者来说,是巨大的诱惑。

图:纪录片

梅里雪山山脚,生活着一些藏族村落。

他们称梅里雪山“阿尼卡瓦博格”。

寓意:祖先爷爷。

在他们心中,梅里雪山具有神力,庇佑着他们世代平安。

中日登山队的到来,触怒了他们。

随着出发的日期逼近,藏民的反应愈加激烈。

许多老人家跪在地上,烧香、念经,祈求山神阻止这场行动。

“阿尼卡瓦格博,千万不能让他们上去!”

图:纪录片

中日登山队的成员很是无奈,他们理解不了藏民的思维。

但藏民的阻拦,没有影响他们的决心。

出发前,他们举办了启动晚会。

吃喝玩乐,胜券在握。

结束前,中方队长宋志义发表演讲。

“希望这次能把梅里雪山登成功,安全地回到这儿,然后我们再跳舞。”

图:央视网

第二天。

众人在山脚的寺庙,进行了祈福仪式。

图:纪录片

仪式结束后,他们收拾行囊。

头也不回往山里走。

图:纪录片

就像每一次出发那样,他们满怀雄心。

03

因之前的经验,他们认为摸透了梅里雪山的地形。

决定选择雨崩路线。

很快就在雨崩村上部的一个牧场,建立了BC大本营。

地高3500米。

图:央视网

这一次,他们更谨慎。

整个12月里,他们都在6000米范围反复徘徊。

建立了5个营地。

图:一条视频 小林尚礼绘制路线图

每天休息时,他们都在感叹。

梅里雪山太美了。

尤其是天晴时,一抬头就能看到卡瓦博格峰。

顶端像是接壤着天空的另一边。

那里的景色,在他们梦里曾经出现了千百遍。

是不是真如梦境那样呢?

每个人都翘首以盼,希望得到答案。

他们曾拍下过很多照片。

每个人虽然都戴着墨镜,但挡不住脸上灿烂的笑容。

图:央视网

胜利在望了。

大家都以为,这一次终于能拿下梅里雪山。

12月28日11点30分。

中日登山队的5人突击小分队,第一次尝试登顶。

风刮得他们左右摇摆。

冰雪就像石头,砸向他们的脸。

图:纪录片

周围都是立陡的冰柱,时不时往下掉,砸向他们的身体。

但好胜心战胜了恐惧。

他们还是坚持往上,逐渐逼近6740米高度。

此时,距离峰顶只剩240米。

然而,天公不作美。

风雪愈加猛烈,乌云盖过了峰顶。

突击队连走一步都成问题。

无可奈何,他们只能就地搭起简易帐篷,等待这波风雪过去。

图:纪录片

奇怪的是,暴风雪并没有像平时那样过去。

反而越来越猛烈。

气温也随之急速下降,队员们冻得发颤,身体发出危险信号。

他们轮流出来铲雪。

图:纪录片

但雪掩盖帐篷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实在太异常了。

直到下午4点,情况还是没变好。

在C3营地的日方队长井上治郎,紧急呼叫小分队下撤。

谁知,下撤都有困难。

顶峰被乌云笼罩着,风雪遮盖住他们的双眼,能见度极低。

图:纪录片

他们四处徘徊。

已经无法分辨方向。

井上治郎立马让他们就地待着,把剩余的食物聚集在一起,努力熬过这段时间。

诡异一幕再次出现。

晚上10点15分,风雪突然骤停,月光冲破了乌云,洒在雪地上。

图:纪录片

万物都静了。

突击小分队趁机上路,赶紧跑回C3营地。

5人死里逃生。

梅里雪山早就暗示了它极其危险。

好胜的人类却不以为然,还在帐篷里庆功。

他们破了攀登梅里雪山的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登顶的欲望也达到巅峰。

他们不愿放弃。

04

登顶分队其实有19人。

但有2人在劫难降临前,因为各自的原因,留在了大本营。

逃过了这场亡命之旅。

一个是中国登山队教练,金俊喜。

图:央视网

元旦前。

他突然右臂发麻,日方的清水医生诊断后,确认是血栓。

经过大家商量,他返回了大本营。

负责二线联络工作。

另一个是中方联络官张俊。

因为工作性质,他每隔天就要返回BC大本营,把进度稿分发到中日的大总部。

图:纪录片

元旦那天,他刚好下山。

张俊下山时,其实已经感觉不妙。

风雪非常大。

能见度低到离谱。

图:纪录片

他花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才返回了大本营。

直到出事前,他都被困在原地,无法再次上山。

最终,侥幸逃过一劫。

1月3日晚。

无心睡眠的张俊,和当晚值班的李志云,用对讲机聊了会天。

张俊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诀别。

“现在能见度怎么样?”

“可能不到10米。”

“雪埋帐篷埋到多深了?”

“已经到1米2左右了。”

图:纪录片

张俊吓坏了,连问是不是真的,李志云在那头呵呵笑了起来。

只是玩笑。

每次回忆到这里,张俊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崩溃。

第二天7点。

张俊打开对讲机,联系山上的17人。

结果谁也没回应。

图:纪录片

17部对讲机鸦雀无声。

张俊急了。

他顾不得穿多几件衣服,就冲到外面,抓着对讲机疯狂叫喊。

“听到请回复!听到请回复!”

图:纪录片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时,“轰——”的一声传来。

是雪崩。

图:纪录片

这个雪崩的威力,连大本营都感受到了震动。

大本营里的所有人都冲了出来。

拿着对讲机,呼叫山上的人。

图:纪录片

一时间,风声、叫喊声、哭声响彻了梅里雪山。

他们不敢想。

昨晚还活生生的队友,怎么今天就失踪了呢?

05

当机立断。

大本营的成员立马通知了体育局、云南省登协、国家体委、国家登山协会,请求支援。

等待期间,所有人都寝食难安。

只懂瘫在原地,不停流泪。

1月6日,梅里雪山搜救队率先到来。

图:纪录片

分析地形后,发现无法前进。

1月9日,中国登山协会派出的4名精英也抵达。

但最终也因恶劣天气,不敢贸然前行。

直到1月16日,西藏登山协会的6名骨干到来,众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尝试上山。

突击过程中,远在日本的登山协会成员也到来。

一众人紧张进行搜救行动。

图:纪录片

然而,暴风雪越来越猛烈。

就连常年居住在梅里雪山山脚的藏民,都无法分辨前路。

后来,甚至出动了直升机。

图:纪录片

陆空夹攻,却仍毫无所获。

再后来,他们才知道,那年遇上的大雪,是梅里雪山近年来最大的。

1月25日。

搜救行动宣告失败。

通过直升机拍摄的场景,基本可以判断17人所在位置发生了雪崩。

经过长达23天的时间,活命已经不大可能。

图:纪录片

远方的家属,听闻了搜救结果。

有人一夜病倒,很长一段时间只能躺在床上,靠氧气袋养着。

图:纪录片

有人当场昏倒。

醒来后,精神涣散,谁也认不得了。

图:纪录片

有一位队员叫斯那次里。

他是登山队里,后来加入的藏族成员。

年仅26岁。

出发前,母亲哭着央求,让他不要上山,但还是没有劝下来。

图:纪录片

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

多年后,搜查队找到了登山队的相机。

洗出了一张斯那次里的照片。

那一次,他在营地休息,抬头发现了梅里雪山的壮丽。

他让队员拍下照片。

还赞叹道:“这个地方太美了,跟天堂一样,我都不想回去了。”

图:纪录片

一语成箴。

他真的永远留在了梅里雪山。

06

死去的人已经长眠。

但活着的人,却开始了长达23年的救赎之旅。

这个人叫小林尚礼。

当年因为回了老家,没有来得及参加梅里雪山活动,侥幸逃过一劫。

然而,死者名单中,却出现了他两个好友的姓名。

搜救行动失败后,小林尚礼代表京都大学山岳协会,慰问两个好友的家人。

其中一个好友父亲的话,深深刺激着他的神经。

“短短21年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

图:一条视频

小林尚礼不愿接受,前不久还在一起谈天说地的人,怎么就没了?

1998年7月18日。

梅里雪山附近的藏民,发现了疑似登山队的遗体和遗物。

图:一条视频

这个消息传到了小林尚礼耳边。

他随即赶往梅里雪山,和中方成员一起进行搜查工作。

图:一条视频

仪器;

衣物;

给女友的情书;

定格在1点34分的手表;

标高停在4900米的高度计;

还有10具残缺不全到难以辨认的遗体……

小林尚礼静静看着,竟感觉了一丝亲切:“你们终于回来了啊。”

图:一条视频

回到日本后,小林尚礼产生了很多疑问。

“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梅里雪山究竟是怎么样的存在?”

“如果无法理解他们的死去,我今后该如何活下去?”

这些疑问潜伏在他的脑中,导致他茶饭不思。

17人的离世已经成了他的心结,严重影响到他的生活。

不久后,他辞掉了工作。

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再次来到梅里雪山。

图:一条视频

这一次,他直接住进梅里雪山山脚的明永村。

每隔一两周,他就和村长扎西出发,到梅里雪山搜查。

直到2019年。

他已经搜查了超过30次。

基本确认了16名队员的身份。

奇怪的是,队医清水久信一直下落不明。

07

23年前。

当小林尚礼提出,要独自前往梅里雪山搜查时,所有人都反对。

“你可能会被当地藏民杀死!”

小林尚礼心里明白,当年中日登山队的举动,让藏民怒不可遏。

但他始终放不下。

他非去不可。

1999年4月。

他按计划来到永明村村长家。

当他还忐忑不安时,意外发现了村长家门口的柱子写着“小林你好”。

图:一条视频

他许久站着。

眼泪渐渐挤满了眼眶。

23年来,扎西村长一直协助小林尚礼。

图:一条视频

几乎每次上山,都陪同在旁。

图:一条视频

渐渐地,小林尚礼和扎西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每年如期而来。

扎西家也给予最大的帮助。

住在扎西家时,小林尚礼观察到,扎西母亲每天都会从村子中央的水渠打水。

那条水渠源头是明永冰川的融水。

是附近藏民的生命之水。

图:一条视频

小林尚礼恍然大悟。

那时,他才终于明白,梅里雪山被藏民封为神山的含义。

登山者只求征服的快感。

却不曾在意过,登山这个行为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图:一条视频

写到这,我忽然想起,小林尚礼和扎西村长的一次对话。

那是1999年。

两人在一次搜查行动结束后,前后走着下山。

小林尚礼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好奇:“关于攀登梅里雪山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扎西听到后,非常愤怒。

“对我们来说,圣山就如同父母一样。如果是你们日本人,有人踩在你们父母的脑袋上,也会非常生气吧?”

扎西的话,震慑了小林尚礼。

同时,也震慑了我。

是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被征服欲操控,渴望将一切压倒在手下。

追求上山下海。

食用飞禽走兽。

都不过是潜意识中,对力量的追求。

然而,当一个人只看见自己的欲求,就容易忽略掉周边的一切。

对登山队而言,梅里雪山只是一个挑战项目。

但却是当地藏民世代信奉的神明。

1990年那场山难,给我们的启发,除了对大自然抱有敬畏心外,也许还应该有尊重与理解。

当征服欲来临,我们需要自问3个题目。

这是好的吗?

它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对他人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正如小林尚礼说道:“看到梅里雪山,我眼里除了它的神秘壮丽,还有雪山脚下宽广土地上的种种事物。”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着方,可联络。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