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澳洲唐人街

政协委员提案防止「少男女性化」再掀中国女权论战 | 澳洲唐人街 中国新闻

【本报讯】针对全国政协委员「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中国教育部近期提出将更注重培养学生「阳刚之气」。这项政策引发中国网路论战,有人质疑「性别歧视」,有人则指批评者是「极端女权」。
中国教育部1月底公布相关政策公告後,这项议题随即在中国社群网站延烧。有人批评官方加深「性别刻板印象」,将助长「性别歧视」;但也有另外一群人认为,「女拳都疯了吗,这样都能打拳?」、「现在连阳刚之气都提不得了?」
过去一段时间,愈来愈多中国网友以「女拳」这个词,来形容他们认为的「激进女权支持者」。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近期也刊文分析,这显示中国的女性主义者在网上遭到「反击」。
报道指出,随着愈来愈多中国女性开始关注和坦率地说出生活中的性别歧视和不愉快经历,反对声也随之而来。有人指责并质疑她们加剧了社会撕裂。
例如,中国单口喜剧(脱口秀)演员杨笠去年8月嘲讽男性「明明为什麽看起来那麽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麽自信」的演出,便在中国社群网站间引发论战,甚至有人向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报杨笠「制造性别对立」。
报道也提到,与女权主义者多次交锋的知名人士,还有中国围棋名将柯洁。他曾将一名女星的生产比喻为「下蛋」、嘲讽女棋手相貌,和使用emoji表情符号讽刺女权人士是「女拳」等。
因此,当柯洁在去年5月被云南省提名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一些网友很快发起举报运动,向当局发送上述争议论战的截图。最终,柯洁并未入选。
BBC引述现居美国的中国知名女权运动人士吕频分析,如今中国支持和反对女权的声音不断变得「极化」。
但她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女权人士提出很多问题和政策性期待,长期没有被认真对待或获得回应,其中包括很多「制度性问题」,「中国本身是一个父权的政治,这些指责女权的人拥有的制度性支持,永远比女权主义者要多。」
不过,中国女权主义学者熊婧则认为,相比於很多其他权利问题,女权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合法性和存在空间。
她也提到,男性也同样是性别不平等受害者。「很多男性本身也因这种文化背负了沉重的期待,比如要买车买房、要挣钱,他们当然会有压抑,会有不满,但他们应该想一想,什麽才是真正需要改变的东西。」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