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澳洲唐人街

澳大利亚 – 大洋评论:中国加码科技创新,你pick到机会了吗?-澳洲唐人街

澳大利亚 - 大洋评论:中国加码科技创新,你pick到机会了吗?-澳洲唐人街资料图: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氦冷固态实验包层系统(HCCBTBS)项目实验室内的技术人员正在对材料进行超声波探伤。(图/中新网)

【澳洲网特约评论员骆亚3月16日报道】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不让科研人员把精力花在评比、填表上,加强与各国科技领域合作……这是中国总理近日在记者会上就如何建设科技强国给出的一些答案。事实上,这只是北京当局“加码”科研创新领域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时期中国为鼓励科技创新累计减税超2.5万亿元人民币、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了今次中国全国“两会”的重要关键词、两会上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将“科研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这些举措透视出中国科技自强自立战略的决心坚如磐石。这一战略抉择既是对某些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后作出的应对,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切换跑道的历史必然。

由于现代教育始于欧美,西方国家一直是培养各领域高端人才的重镇。改革开放后,大量中国年轻人奔赴海外学习“文武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不少海外华人以及一些外籍人才也有心赴华施展才华,但囿于产业结构不够现代化、中低端产业占据市场主流、创新创造氛围不浓等原因,不少人的梦想未能照进现实。加之,中国人才评价体系一直被诟病不科学不灵活,针对海外人才的相关配套也不完善,不少人再次打起了退堂鼓。

近年,伴随中国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尤其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后,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产业机构得到明显优化。2019年、2020年全球外贸疲态尽显下中国依旧交出可喜成绩,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让中国制造“重拾”了竞争力。中国汽车在澳洲市场受欢迎,中国火车2020年“登陆”澳洲服务悉尼城市交通网络……这些佐证着中国制造正在褪去低端的标签。

为激发“鲶鱼效应”,在高精尖领域实现突破,中国近年不忘向外“借力”。一方面持续吸引特斯拉等新兴高端制造业赴华投资,一方面不断加大与国际科技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力度。2020年5月,中国官方发文支持与9个国家合作的几十个项目,其中便包括中国和澳洲联合研究中心的项目。

在海外看来,近年中国产业体系各种蜕变更像是铺垫期、准备期,“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2021年将是中国科技创新转换新赛道的转折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领域被列入未来五年的顶层设计中;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口号将有更多着力点;实现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仅有望再度降低海外人才赴华门槛,也将让他们真正来得了、留得住。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米特表示,科技一词频繁出现中国“两会”上,意味着很多区域合作伙伴将通过越来越多的协议(比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市场找到机会。但除了海外机构和企业外,包括留学生、华侨华人在内的海外人才,同样也将在中国pick到更多心仪的机会,并在交融共生中相互成就。

编辑:魏惟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