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澳洲唐人街

澳大利亚 – 10个共享经济9个“凉了”,怪兽充电却成了,为什么? | 澳洲唐人街

2017年5月,国民老公王思聪发了一条朋友圈,上面写道:“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2021年3月,怪兽充电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如今赴美上市,成为“共享经济第一股”。

这场着名的吃翔赌局,结果已经很明显,四年过去了,不知道王思聪的翔有没有准备好,毕竟亿万网友都守在电脑前,等着观看直播吃翔。

回看王思聪当年发那条朋友圈的时间,是早晨5点06分,想必是一边拉着翔,一边玩着手机,心血来潮才搞了个吃翔赌局,没想到一语成谶,共享充电宝还真成了。不过说实话,在2017年的时候,王思聪唱衰共享充电宝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在那个共享经济人人喊打的年代,有几个项目是靠谱的呢?

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全都是扯淡,割了投资人一波又一波韭菜。最厉害的还要属共享单车,好家伙,不仅烧了投资人的钱,还割了用户韭菜,排队退押金的人连起来,都可以绕地球一圈了。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在一片“凉凉”的共享经济领域,居然有一个细分赛道活了下来,那就是共享充电宝,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可比共享单车强多了,不仅把商业模式跑通了,而且确确实实能够盈利。那么问题来了,共享经济十个有九个“凉”了,为啥共享充电宝却成了?这到底是门什么生意?

本期视频是直击IPO系列第三篇——怪兽充电,每周解剖一家IPO公司,洞察投资先机。

大家好,这里是见闻研究所。

2021年的3月13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共享经济第一股”。无独有偶,另一家做共享充电宝的企业小电科技,早在去年就向创业板递交了上市材料,但是因为几场专利官司,导致上市辅导期被延长,这次大概率要被怪兽充电抢先上市了。

要知道,这几年,共享经济可是把整个社会弄得“一地鸡毛”,各种项目,该黄的黄,该凉的凉,唯有共享充电宝活了下来,而且发展势头很猛。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共享充电宝这个细分赛道比共享单车更早诞生,作为最早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成立于2013年12月,而最早的共享单车企业摩拜,成立于2015年1月,足足晚了13个月。

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早年的发展,不温不火。然而,到了2016年,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成为了投资圈的风口。这时候,共享充电宝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资本疯狂入局。一夜之间,满城尽是充电宝。

不仅如此,头部玩家还开始烧钱补贴,搞起了价格战。用极限的低价来抢占市场规模。这波操作,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想当年摩拜和OFO掐起来的时候,不也是同样的套路吗?现在想想,还真是怀念当初那个统统一元的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啊。

在如此惨烈的价格战背后,一批中小玩家纷纷倒闭出局。

经过多轮洗牌,共享充电宝行业基本形成了“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而其中的“一兽”就是指即将上市的怪兽充电。从创立到冲刺IPO,怪兽充电仅仅用时4年,天眼查信息显示,怪兽充电成立于2017年4月,在“三电一兽”中是最晚出现的一家。

然而,在不具备任何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怪兽充电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4.4%,位列共享充电宝行业第一。那么问题来了,怪兽充电是如何做到后来居上,成为行业老大哥的呢?这就要从创始人团队说起了。

怪兽充电的创始人叫蔡光渊,80后生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加入了联合利华,一干就是7年,一直做到了全球品牌发展经理的岗位。

随后又分别在新元素和优步中国等多家知名企业里担任品牌和营销方面的重要职位。

而说到怪兽充电的诞生,则是源于一次糟心的手机充电经历。

多年前的一个冬日,蔡光渊在上海静安寺附近处理完公务,拿出手机准备打车回家时,手机却因为没电,关了机。为此,他找了多家商户恳请对方能帮忙充会电,但都被一一拒绝,最后,百货商场里的一位柜员答应了他的请求。在那里,蔡光渊充了5%的电,才如愿回家。

那时候,摩拜、ofo等共享单车正在疯狂地跑马圈地,巨额融资纷纷涌现,共享经济的欢呼声也达到了高潮。作为优步上海最后一位总经理,蔡光渊因为那段尴尬的经历,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加入这场共享浪潮,做一个共享充电宝的创业项目。

蔡光渊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道:共享充电宝是很传统的事,是优步教会我如何把传统的事情用互联网的形式做出来。当然,优步烧钱很严重,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创业不能过分烧钱,要回归商业本质,要精耕细作。

从优步离职后,蔡光渊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第一步就是组建创业团队。怪兽充电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与“豪华”的创业团队不无关系。

据公开资料显示,怪兽充电COO徐培峰曾担任美团众包总经理,CMO张耀榆是蔡光渊在优步的同事,CTO李晓炜在进入怪兽充电前,曾在途牛网任研发总经理一职。此外,怪兽充电其余高层人员也大多是科技大厂出身,例如其财务负责人就来自阿里巴巴,供应链负责人则来自华为。

要说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非徐培峰莫属。

为什么说徐培峰是怪兽充电的关键先生?

纵观当时行业的局势,小电、街电等先入局的选手早已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种背景下,新成立的怪兽充电连生存下来都是很难的,更别提超越那些头部品牌了。

但是凭借对市场的观察,蔡光渊和他的团找到了一部分被人忽视的区域。数据显示,当时大众点评囊括3000万家商家,共享充电宝头部玩家最初争夺的点位主要是餐饮场景,而在零售、娱乐、公众设施等场景,渗透率还是很低。

怪兽充电就是瞄准了这块空白市场。

曾经担任美团众包经理的徐培峰,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美团工作的经历,使他拥有了丰富的商户资源和地推经验,帮助怪兽充电迅速占据了这块空白市场,这也是怪兽充电能够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

说完了怪兽充电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再来看看怪兽充电同样豪华的股东团队。据招股书显示,在机构投资者中,阿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6.5%;高瓴持股11.7%,顺为持股8.8%,软银亚洲持股7.7%,小米和新天域均持股7.5%。其中顺为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可大有来头。顺为背后的掌舵人可是雷军雷布斯啊。

如此豪华的股东团队,让怪兽充电获得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怪兽充电的早期产品,都是由小米、紫米共同设计和研发的,然后由工厂代工。在小米生态链的帮助下,短时间里就构筑起了品质壁垒。起初,市场上流行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大多数是一个充电宝只有一根线,要么只能给安卓充电,要么只能给苹果充电。

而蔡光渊和团队则敏锐地捕捉到了三线合一的市场机遇,就是一个充电宝拥有三条线,同时满足安卓、苹果和Type-C的充电需求。他们立马就研发出了这种产品,并迅速推向市场,这种快速的反应,主要得益于小米生态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这就是怪兽充电能够后来居上的另一大原因。

刚刚给大家介绍了怪兽充电的创始人团队和股东团队,这么豪华的配置,不禁让人感慨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是话说回来,商业的本质是要赚钱的,那么怪兽充电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这里先告诉大家结论,不是。

为什么呢?

因为它的护城河非常浅。

如果你仔细翻看怪兽充电的招股书就会发现,它的业务模式非常简单,用五个字就能说清楚,那就是“租赁充电宝”,这也就导致了它的收入结构非常单一,营收中大部分来自共享充电宝收入,占比高达95%以上。这就意味着它只能依靠一条腿走路,相比收入多元化的企业,它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差的。

除了它的业务模式过于单一之外,它的财务数据也不尽如人意。

深扒招股书后,你会发现:

2020年怪兽充电实现营收28.1亿元,较2019年的20.2亿元增长38.9%。

2020年净利润为7540万元,较2019年的1.666亿元大幅下滑55%。

营收在增长,利润却在下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化的现象呢?

这就牵扯到它的另一项财务数据:销售费用。

2020 年,怪兽充电销售费用为21.2 亿元,占总营收的 75.5%。其中,支付给商家的分成就高达 12 亿,同比增长 45.5%。这主要是高流量商家,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比例导致的。

众所周知,共享充电宝企业想把机柜放到商户里,商户是要收入场费和分成的,随着“三电一兽”对于商户资源的竞争愈发激烈,聪明的商户也开始逐步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据一位行业人士透露,一家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与某家全国餐饮品牌合作,一年的入场费高达几千万。

如此高的销售费用,必然压缩了怪兽充电的盈利空间。

既然成本这么高,那有没有办法可以降低呢?还真有,怪兽充电这次抢先上市,目的就是快速融资来跑马圈地,扩大市场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然而它的规模效应十分有限,并不能带来成本端的大幅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缺乏网络效应。

什么叫网络效应?

这里给大家做个科普,网络效应是指某个公司新增加的客户会带来更多的业务体量。例如淘宝网,有更多的顾客就会吸引更多的商家,而更多的商家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顾客。

但是,这种网络效应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并不明显。当一个顾客开始使用某种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时,这种使用行为并不会带来新的客户。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其实是比较辛苦的一个行业:它的客户不会自动扩张,而需要一个一个累积。

除此之外,怪兽充电还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那就是手机续航能力的提升。

随着手机厂商不断加快技术的研发,增强电池的容量。手机整体的续航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虽然目前一些先进的充电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是将来的某一天,一旦有突破性的进展,并且能够快速应用到手机上的话。这对于怪兽充电将是毁灭性的打击。连共享充电这个行业,都很可能被颠覆。

如此看来,怪兽充电的前景是非常堪忧的。

收入结构单一,点位竞争又异常激烈,缺乏网络效应,还有手机续航能力的提升这颗定时炸弹。

所以说共享充电宝并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个行业里,过手的流水大得像天文数字,但是最终真正到手里的,就只有针眼那么大”。

不过话说回来,主营业务赚不赚钱不重要,如果能够成功上市,到资本市场里割一波投资人的韭菜,这钱不就来了吗?而且,小电科技也在国内谋求上市,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未来,很有可能形成类似共享单车的双寡头垄断格局,如果这两家能够垄断这个行业,那么后续合谋搞一些骚操作,这钱不又来了吗?

视频看到这里,相信你对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刚刚聊了这么多,更多的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它的业务模式和财务数据。

视频的最后,我更想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谈谈这个行业。

说实话,我非常怀念厂商们大搞价格战的那个年代,充电一小时,只要一块钱。再看看现在,动不动就接近5块钱一小时,酒吧和夜店更是高达10块钱一小时。这波涨价,堪比抢钱。

不过,门槛极低的共享充电宝,只要敢涨价,就会吸引新的玩家进入。这次,新玩家的来头可不小,细心的小伙伴应该发现了,从2020年开始,大街小巷开始出现了不少黄色的共享充电宝。

没错,王兴带着美团杀进这个行业了。他极有可能成为“三电一兽”最大的竞争对手,真心希望,美团赶紧搞一波价格战,好好收拾一下“三电一兽”,看他们还敢不敢乱涨价。

除了涨价的问题外,共享充电宝还有一大问题,那就是信息安全。你仔细想想,手机的充电接口仅仅就是充电接口吗?它其实还是数据接口。

这就牵扯到了共享充电宝的黑产模式,有些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给你手机充电的同时,会窃取你的隐私,读取你的通讯录信息等等,有的甚至还能窃取你的账号密码,路子更野的,会在你的手机里植入木马,然后的操作,在视频里就不能说了,你懂的。总而言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黑产做不到。

说了这些问题,并不是要一棍子打死共享充电宝。而是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入更多的监管,让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厂商能够光明正大的把钱挣了,消费者也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用电需求,这才是我们每一人希望看到的。

最后,感谢你的观看,如果喜欢这期视频的话,别忘了一键三连。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着方,可联络。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