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甫一发布,迅速在社交媒体上霸屏,人们纷纷为这位传奇歌手点赞。
截至发稿时,这首歌曲登上多个音乐播放软件的热搜首位,相关话题刷屏各大社交平台,“罗刹海市”这一词条的抖音播放量更是突破了3.6亿。
“罗刹海市”词条抖音播放量突破3.6亿。抖音截图
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我以为刀郎封刀了,原来他是在磨刀。
崭新回归,刀郎用音符写下自己磨刀十年的一字一句。
歌词取材《聊斋志异》 被指“炮轰”他人?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加微信FCJH522,看更多内幕好文!不难发现,《罗刹海市》的歌词取材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同名故事《罗刹海市》。
这篇故事的情节很简单:
话说中国两万六千里之外有个罗刹国。某日,一位叫马骥的中原人去罗刹国经商。他发现罗刹国人长得都奇形怪状,且以丑为美,以丑选官。在这个美丑颠倒的地方,人人对长相俊美的马骥避之不及。后来马骥把脸涂得漆黑,大家反而交口称赞,该国国王还因其“貌美”封他为官……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古往今来的文人基本都认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假借“怪诞史”书写“胸中垒块”的孤愤之作,是典型的讽刺文学。而《罗刹海市》这首歌取材聊斋,再加上部分段落用词辛辣,如“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等,因此许多观众认为,《罗刹海市》也必然是一首意有所指的讽刺歌曲。
其中,又鸟指“鸡”,马户指“驴”,勾栏指的是“青楼或戏院”,泛指“混迹青楼等娱乐场所的男男女女”,公公指“太监”“蜂王尾上针,最毒妇人心”、“蝇营狗苟”、“牝(pin)鸡司晨”“一丘之貉(he)”……
有人解读刀郎是在抨击如今华语乐坛的“虚假繁荣”,有人认为他讽刺的是流量文化下的“以丑为美”,更有人开始对号入座,认为歌词直指一些乐坛同行。
刀郎和主流歌坛的那些恩恩怨怨,人们略知一二,所以尽管歌词表达得曲折隐晦,但看客大多能领略其中滋味并会心一笑。
确切地说,刀郎和内地歌坛诸大咖之间,谈不上恩怨两字,因为恩怨通常是双向的,而刀郎留给大众的只是受尽欺负的印象。比如他的歌风靡大江南北,却被批“不具备审美观点”“没什么品质”“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倒退”等等。
术业有专攻。大咖们一言九鼎的评论让人不明觉厉。但是多年以来,没有人认真地回答过一个问题:如果刀郎的歌真的那么不堪,那么又是什么让老百姓如此着迷呢?
面对新歌引发的争议,刀郎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沉默。几位大咖也一声不吭。刀郎的沉默是他一贯的调调,正如当年他被围攻时同样沉默是金;平日极尽高调的大咖集体失语,则可能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谁回应谁可能就是那“马户”或“又鸟”。
有一些声音说,不要把刀郎的新歌和私怨联系在一起,那样是对中国流行音乐的低估。这样说显得格局比较大,不光是言说者格局大,同时也显得刀郎格局大。加微信FCJH522,看更多内幕好文!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说刀郎在创作这首歌的过程中,内心丝毫没有波澜,从不曾想起十几年前的那些辛酸往事,我是不信的。
承认有私怨的成分无损于这首歌的成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刀郎因为私怨创作了《罗刹海市》,在完成个人表达一吐胸中积郁的同时,作品超越了私怨,具备了讽时喻世、针砭时弊的深刻。
昨日,网传刀郎回应来了:
1、本人出道20年来,高调从艺,低调做人!本着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立足娱乐圈!
2、歌曲《罗刹海市》、《颠倒歌》均为即兴作品。歌词内容为本人对音乐、对人生真切感悟,不针对任何第三人,切勿对号入座!
3、上述作品词曲作者均为本人,网传词作者为郭德纲icon老师,曲作者为赵本山老师,均为不实言论!若给两位老师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本人深表歉意!
若有人将歌词内容与娱乐圈歌手强行对号入座,只能在此深表遗憾!
本篇文章来源于: 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