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澳洲唐人街

品一杯珀斯的上海咖啡

时间:2010-09-02来源:澳大利亚时报 作者:Luna

点击:

怀揣我们的宗旨—-帮助西澳的华人及华人的朋友们了解彼此,这期,《走进西澳》栏目又如约与大家见面了。

在珀斯住了三年多,生活习惯渐渐被改变了。 从留学的时候,为了熬夜赶论文,自己冲速溶卡布基诺,到学校贩卖机里2刀的摩卡,再到后来在shopping center 里累了一天后嘉奖最忌的black & White,喝一杯咖啡已经渐渐超越生理需要,而成为一种心理需要。这就像宝宝喜欢衔着奶嘴进入梦乡;小学生手背上被印上一个“笑脸”就能高兴一整天一样。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却从来没有走进过珀斯的咖啡馆,静下来品一杯这里的咖啡。

要静心做好一件事情原来也不那么简单。喧嚣的城市在清晨渐渐睁开她迷蒙的双眼。珀斯市中心,穿着黑色正装,快步穿梭于斑马线的行人越来越多。稍后,办公室就会响起接连不断的电话声,会见客户的讨论声、寒暄声、学校的铃声,商店为了揽客夸张的音乐声……珀斯人接待客人的时候通常会问:“请问您想要咖啡吗?要加牛奶还有糖吗?”通常自己调配的咖啡既经济又实惠。然而,最令我羡慕的场景,却发生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当我匆匆拎起论文,狂奔在通向学校的路上,偶然发现有一些人,正悠然地陷在柔软的大沙发里,任凭阳光洒在她们脸上,耳边响着轻轻低诉的爵士乐,静静地看着书或者思索着。那里没有夜晚迷离的灯光,没有酒精的刺激,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却是有着天堂般的宁静。

位于William街的申家坊,在珀斯北桥华人餐馆聚集区里静静彰显着它独特的气质。半掩着的门栏,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颜的女子”,静静等候着客人们的到来。整个店堂以咖啡的色调为主,任凭灯光的温柔、红木的古朴以及玻璃的高贵肆意渲染。精致的甜点安躺在“水晶”橱柜里,得意地诱惑着宣告:“eat me!”。墙面上永恒经典的黑白老照片缓缓讲述着近1个世纪前的中西合璧,与店里的胶卷装饰、唱片机、老式电话等互相呼应,无不提醒众人“Where the story happens”。

店主申先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说:“上海在三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了中中西合璧的历程。其中东方文化的元素主要来自于明清时期的装修及家私陈列。而西方的元素则是一种海派的晴朗、时尚和开放。”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特有的历史地位使海派文化别具一格。中西文化融汇是其明显的特征。这一背景又影响了上海的家庭装修,使其形成豪华而不失纤美,务实而又浅透灵秀,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用心做,尽全力,注重细节。”就好比,申家坊中那故意夸张拉长的椅背,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延伸;中国明清时期的浮窗,仿佛能望见20年代的上海;灰色的砖墙,用艺术的抽象寓意着“石窟门”已经向各位顾客敞开,欢迎进入慢慢体会。然而,要是“有心者能道出这些‘名堂’,当然设计者的一番苦心就不会被辜负;要是不能体会,也没有关系。其实除了认真地沉下来做事以外,包容更是重要的。有什么能比让客人感受到一个愉快的就餐环境更重要的呢?

当英国殖民文化入住上海之初,下午茶的概念渐渐浮出。那种讲究的茶具、精致的点心、以及各式各样的漂亮器皿以及洋装、高雅的坐姿和谈吐在电影或小说中出现时,曾让人如沐春风过。而如今的西方年轻人平时更爱去咖啡馆。它可以是好朋友周末聊天聚会的场所; 可以是作家寻找灵感的地点;可以是孤单的人寻找临时温暖的港湾;也可以是带来商机,谈成合同的幸运地。常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约定:“我们在哪儿碰头呢?”“就在你公司附近的Fusion吧!”不能否认的是,当一杯荡漾着深棕色浓香的咖啡端来,加上一个充满情调的愉快场所,真的有助于放松心情,谈成合同,成就梦想,带来商机。

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申家坊才一直努力融入澳洲主流社会。“谁说华人做的咖啡就不如当地人好呢?“其实心态很重要,”申先生说,“如果很多老外是凭借他们的‘face’卖咖啡,那我们就是凭借专业的技术、到位的服务和优雅的环境来取胜。我以前在赌场做事,一沉就是15年。现在开咖啡店,求得不是多赚钱,而是一份用心经营自己事业的感觉。我们的每一道菜,每一份甜点的配方都是反复研究过的。每一次,当一块蛋糕成形,你会觉得像婴儿在你手中出生的感觉。”今年,才开张1年多的申家坊已经入围“没有酒牌”的亚洲餐厅评比(Gold Plate Award of unlicensed Asian restaurants)决赛。此次比赛的评分很细致,都是由饮食界专家对餐厅的饮食、服务、卫生、环境等方面反复审核后综合评分的。

在我看来,申家坊的成长其实也对在西澳生活的年轻人有很多提示意义。融入主流社会,使自己的生活逐渐“升级”是很重要的。如果想练习英语,能不能不要总在中国餐厅打工,而去意大利餐厅试下呢?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