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澳洲唐人街

钢琴神童是怎样练成的 记李宣恒的成长经历

时间:2011-04-28来源:澳大利亚时报 作者:网管

点击:


 

 

 

 

被主流媒体誉为“钢琴神童”的李宣恒,今年刚满八岁。他的父母李运生与陈兰分别来自新加坡与中国湖北,他们在结婚的时候曾打算不生孩子,因为陈兰是独生女,喜爱安静,运生则觉得自己整天都和小孩打交道,不需要有自己的孩子。他们都觉得小孩生养容易但是教育难。教小孩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以轻率。所以两人婚后迟迟都没有孩子。二零零一年一个小生命意外的进入了这个家庭。刚怀孕时,两夫妻并没有难言的兴奋而是有些不知所措,担心生活上巨大的转变。直到宣恒出世,看到这个奇妙的小生命的第一眼,为人父母的爱才充满了心中。

宣恒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无论在家里,在教会都是歌声、琴声不断。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宣恒就没少听音乐。有次在一场交响乐音乐会中,妈妈坐在前排,当鼓声很大时,宣恒就在肚子里踢,鼓声一停,他就停,鼓声再响起,他又踢,就这样在妈妈肚子里闹了整场的音乐会。在医院出世的时候,宣恒就是听着爸爸李运生亲自录唱的大碟出世的。宣恒小时候,就会选歌听,如果正在播一首他不想听的歌,他一定会咿咿呀呀的投诉,直到父母选到他喜爱的歌曲才会停下来静静地听。

宣恒十个月开始走路,一岁半开始会唱一点他熟悉的歌曲并且音非常的准,每次唱地都是原调,从不换调。家里有三部钢琴,宣恒免不了会爬上钢琴玩,他从来都不会乱拍钢琴,只会用食指学着大人一个个音来弹。两夫妇从来都没有商量过要教宣恒学弹琴成为音乐家,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音乐融入了这个家庭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钢琴是宣恒从小的玩具,他的游戏经常是找高音,低音,找中央C。从两岁多开始,宣恒可以自己在琴上找到他唱的歌的一些音高,会了每个音符的名字后,他不看琴也会知道别人弹的音名。他会告诉你家里洗衣机正在发出什么音,街上车喇叭的音,杯碟撞击所发出的音并且乐在其中。

确定宣恒有绝对音高后,爸爸就开始正式用课本教他弹琴,认音符。虽然这样传统的识谱方式开始比较困难,初级阶段花时较长,但比起单靠听觉开始的音乐教育更具长远的意义。学生在单靠听觉的音乐系统中学习开始好像进步很快,一下子就会弹一些简单的曲目,但当上到五、六级时(特别是钢琴)就会停滞不前,再换成识谱学习就会非常的不适应。然而对从小就开始识谱的孩童来说,音符就是他们的音乐母语,比起那些识谱只是第二语言的孩童来说自然运用地得心应手,进步得快。单靠听觉的音乐系统学习的孩童模仿能力很强,但音乐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丰富的相象能力,就比如看电视可以清楚明白影像所传达的信息,但看书却可以带来以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如果在音乐中每个人都弹得一模一样,我们就根本找不到音乐的乐趣了。

刚开始的一、两年,两夫妇用了极大的耐心来教宣恒识谱,有时候宣恒好像全部都会看,有时音符的大小稍微不同,他又不会看了。有时这本书他会看,到了另一本书就又不会看了。直到四岁多才玩完全稳定下来,那时宣恒学新曲目就非常的快,一个星期学几首四、五级的曲目已不是问题。

四岁时宣恒开始一天练一两个小时的琴,很多身边的人,甚至学生家长开始会间接或直接的质疑:“为什么你们逼宣恒弹这么多琴?”,“你们不给他童年吗?”,有的甚至说宣恒真可怜。特别当头一次妈妈将宣恒四岁弹奏的五级曲目上传到YOUTUBE后,引起了全世界观众一些两极化的评语。有些人觉得这是家长虐待,每日打骂练习十小时出来的结果。有的却认为宣恒是莫扎特转世,有的甚至说宣恒拥有“上帝的手指”。对于一些难听评语,刚开始两夫妻会觉得愤愤不平,想去解释。但久而久之也就抱着平常心了。所以有人问为什么你们不把那些网上不好的评价删除掉呢?以后被宣恒看到会打击他的信心?但悠悠众口,解释得了这么多吗?现实社会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念的自由,但怎样面对就要有一颗智慧的心。宣恒不应该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里面,只要觉得自己是对的,不危害社会,坚持就会成功。这样的教育并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也不是每个人可以理解的。宣恒每天的练习是少吃多餐式的,每次练习只是半小时,到现在八岁了每天练四到五个小时琴,也只是最多每次一小时。两岁到四岁时有过为了不要练琴而罚站,但从来没有因此而挨打。四岁后已经成了习惯,根本不需要父母多说。难道小孩从小不要刷牙,长大不要读书也由着他们吗?难道长大了只会玩电子游戏就叫有童年吗?关于童年的定义,宣恒的父母也不觉得童年就只是在公园里玩沙,除了玩乐,让一个小孩在玩乐中学习生命中宝贵的音乐财富并产生浓厚兴趣,就几经是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现在宣恒喜欢表演,喜欢到世界各地去演出,也证明了父母的音乐教育方法是有效的。父母不一定要宣恒以后成为一位音乐家但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要他现在喜欢、热爱音乐,就会尽心栽培他,帮助他达成理想。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