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出国,留学,移民似乎成为当今中国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不管是出来的,没出来的,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当你问他们为什么想出国,想移民的原因的时候,听到理由最多的不外乎环境,教育,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公平程度等等。
对我来说,出国的目的是开眼界,增视野,体验多元文化。当人路走多了,见多了,懂得在遥远的地方,还有这样一群人,以这样一种方式生活着,与我们不同。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这样的文化差异与不同的时候,才会变得更自信,更宽容,更客观。
1
我在澳洲参加了一次印度婚礼
最近,我很荣幸有机会在悉尼参加了一次印度传统婚礼,非常难得的体验。
加长悍马
一周庆典中的一天:
印度的婚礼习俗,一般至少要连续庆祝一周。由于新娘是我的同事,我们全组有幸受邀参加了其中的一天庆典。更加幸运的是,新郎信仰的是锡克教,新娘信仰的是印度教,所以当天的庆典分为两场带有各自浓郁宗教信仰的传统婚礼庆典,让喜欢体验的我大呼过瘾。
总体来说,带有宗教色彩的婚礼更加严肃一些。另外,测出我对印度食物的容忍度的极限为连续两顿!
新郎到达:
按照印度的习俗,新郎要骑着大象到来。悉尼弄不到大象,只好骑白马当王子了!新郎的装束以金色和红色为主,不知道是不是象征财富与幸福。
高头大马,红罗伞盖,新郎一脸的幸福。
手握金刀,意气风发。
这大概是他们传统的鞋子吧,很有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不知道是什么习俗,新郎与一个小男孩同乘一匹马。让我想到江浙一带结婚习俗,要有个小男孩拎着马桶走在最前面。嗯,拎马桶这事儿,我小时候干过。
当音乐鼓点响起,一堆人立刻随着节奏扭了起来,载歌载舞,向会场进发。尽管只是从停车场这端到另一端的短短路程,但是大家的热情与喜庆真的是打动了我。
一位跳着加入人群的来宾。
所有人都是高举双手,不停的跳着,把幸福和喜庆带给新人。
来宾姑娘们的莎丽,色彩缤纷靓丽,显得每个人都身材修长。
在这个新郎驾到的仪式中,新娘一直没有露面。很期待看到我同事做新娘的样子。
锡克教仪式:
当天的第一场婚礼庆典是锡克教习俗的。所有进入会场的男女来宾必须脱鞋,用头巾将头发包住。
会场入口的拱门
大厅中央端坐一位锡克教长老,接受所有人的跪拜,为新人祈福。他手上拿着类似中国道家用的拂尘。拂尘挥摆,将福气带给大家。
三位乐师主持婚礼,并一直在唱着我听不懂的歌,曲调悠扬,非常有异域特色。
看着眼前的情景,突然有种古丝绸之路的穿越感。
婚礼的习俗和那些祝福的乐曲话语我都听不懂。大体的过程是新郎先入场,在接受了一段长老的念念有词之后,新娘在家人的簇拥下入场。
我能猜到的几个环节是一根粉色的丝巾,将新郎和新娘连在一起,大概是象征两个人的结合。然后新人围着长老转了四圈。每一圈之前都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同时在转圈的过程中长老的亭子四角都会有人护送,将新人传到下一个人手中。
与西方习俗不同的是,在转圈的过程中,一直是新郎走在前面,新娘一直用手攥住丝巾的一角,跟在丈夫身后,大概是东方社会男尊女卑习俗的体现吧。
本来我是坐在会场的后面,只能拍到别人的背影。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鼓起勇气走到前面,混到当天的专业摄影师里,拍了个过瘾。
印度教仪式:
在短暂的上午茶结束以后,接下来就是印度教习俗的婚礼庆典。印度教的婚礼庆典感觉更加随意一些。会场中央是一个木制的亭子,上面正中两把椅子是新郎新娘的,地面上还摆放了一些器具物品,让我想起中国婚礼习俗中的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带来的寓意。
印度教的神,Ganesh
新娘在姐妹们的引领下,乘坐由叔叔和兄弟们抬着的轿子入场。看着端坐在亭子里的新郎,眼中是满满的爱意。
整个婚礼由一位长得像甘地的大叔主持,一个多小时嘴基本没停过。语调可以参考印度流行歌曲的调子。根据发的介绍,印度教的婚礼过程有12项之多,每一项都有不同的寓意。比如,交换花环,两个人合戴一条项链,向火盆里撒种子等等,向神祈福。
两人一起踩地上的七个圆球,象征一起走过七步,不是作诗,而是表达一起承担责任。
这一次的婚礼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没有醉醺醺的觥筹交错,连所提供的早餐午餐都是素食,印度辛辣的咖喱口味也不适合我的中国胃。但是,整个仪式体现的就是对新人的祝福,对神的虔诚。
其实,
这才是我移民澳洲的最重要原因,
经历体验不同的文化,
开拓视野,变得更自信,
更宽容,丰富自己的人生!
【作者信息】
Nan大煮干丝 17年的澳洲生活,从懵懂的留学生修炼成不靠谱的奶爸,糟心的老公,但是骨子里还是个长不大的理工男。踢球,摄影,写文章,玩儿视频,只为拒绝油腻。沏茶,斟酒,坐稳,咱们们聊聊大煮干丝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