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秀如老人今年93岁,一生从事祖国森林保护工作,谈起五、六十年前的事儿,她仍旧记忆犹新,侃侃而谈。阙秀如老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曾经漂洋过海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在省师范学院任教,他教的博物课包括生物和自然地理,几十年省里许多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是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祖父对子孙要求严格,教导他们知书达理。阙秀如从小受家庭熏染,喜欢诗赋,勤敏好学,从小学到中学都班里的前一、二名,她学习成绩优秀,兄弟姐妹多,家境也不富裕,上学都是靠奖学金,1948年考入厦门大学农学院。
福建农村
1949年福建解放时,她是名大学生,跟做工作队去了农村,开始参加农村土改宣传工作。工作队多是解放军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才能取得农民的信任。那是一个在山脚下很大的村落,村里有一两百户人家,山里常有残余土匪出没。南下干部老李为工作队组长,他们只有五、六个人,要到各家去发动群众,农民对土匪即恨又害怕,土匪头子叫嚣,蒋介石要反攻大陆。当时阙秀如只有20岁左右,还是年青姑娘,开始跟着老李挨家挨户地访贫问苦。在一位农民家里,告诉他要把土地分给每个穷人,农家的主人将信将疑,土地能够分给我吗?千百年土地是农民所盼望的宝贵的资产,工作组意识到按尽快分土地,对缴费建立政权的重要性。
阙秀如和工作组的成员对土地进行了细致的丈量,在丈量土地中,农民说最大的一块地是一家地主所有,地主同土匪有联系,是当地恶霸,人们都怕他,他的家在山后面。老李说,“我们代表人民政府,去把他叫来,向他宣讲政策。” 老李又看了看几个工组的成员问道,“谁能去一趟,让他来。”阙秀如说,“我去吧!”
“挺危险的,说他们家还有枪、有庄丁,你自己去通知他不怕吗?”
“没关系,我能完成任务。” 她回答说。老李解下身上的手枪,“带上它吧,万一有事呢。”她想带上枪,更容易引起怀疑,还会有危险,而且也不会用枪,于是摇摇头说,“不用,请放心。” 阙秀如说,那时候年青,想着为了人民工作,什么都不怕。
她一人上了路,翻过了一座山梁,来到了地主家,大门紧闭,敲了半天,才有一个庄丁模样的人打开门缝看了一眼,见是一个年青的姑娘,问道,“你来干嘛?” 阙秀如说,“我是工作组的。”庄丁把门关上了,过了一会儿又开了,他说,“老爷请你进去。” 她进了大院,看到地主坐在太师椅上,旁边一个庄丁拿着枪站着,他挺了挺胸,毫不惧怕的说,“工作组叫你明天去一趟。”恶霸正了正身子,看到只是一个年青的小姑娘,“你是工作组的?” 阙秀如点点头, 讲完政策和要求,然后一转身向大门走去。第二天恶霸地主自己来到了工作组。后来,其他人问,你一个人去,也不带枪不害怕吗?她说,我如果带枪,庄丁土匪就有理由开枪伤害我,不带枪,就更容易完成任务。后来她说,实际上一生也没有打过枪。工作结束后,在全省的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一等模范工作者。
长白山林区
一九五一年九月政务院决定建立中央林业部,阙秀如一九五二年分配到北京,那时候,没有福州通往北京的火车,先乘船,再坐汽车,然后转火车。白天怕飞机轰炸,汽车都是晚上开,她在山路上颠簸了两天,然后乘火车,花了10多天时间才到了北京。当时部长是林业专家梁希,各方面的工作都刚刚开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过去没有,既无资料又无书籍,什么是虫害和病害都不知道,阙秀如他们两个农业病虫害防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一群中专生开始了这项工作。
50年代初,林业部在东四六条,阙秀如住在胡同里一家四合院的小耳房,房间小的只能放下一张床。北京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一个人南方长大的姑娘,开始了在古都的生活。她一心想为国家森林保护和开发做些事情,老科长说,他们都生长在南方,中国这么广大领域,应去北方的森林里看看。刚刚到林业部一个月,他们同科学院的林业专家刘先生一起去了辽宁,他们背着大行李包,来到林区,第一次在东北大森林里看到,高大的落叶松伸入天空,树木最主要的天敌是松毛虫,不同的松树生活在大江南北,北方有油松,南方有马尾松,东北有落叶松,而松毛虫却都生活在这些不同的松树上,吸吮着树木的营养。小时在南方只知道垂柳,它羸弱、纤细,倒垂的柳枝,清风徐来,随风而动,婀娜多姿。而在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少雨,冬天严寒,夏天炎热,北方的树木如馒头柳、金丝柳和黄柳往往高大、强壮,如同矛盾先生在《白杨礼赞》里描述的:北方的树,只有足够高大,才可以不被狂风刮倒;只有枝桠紧抱在一起,才能经受暴雨的洗礼。
调查回来后不久,基层报告,说东北辽宁一大片森林树叶黄了,快死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求林业部派人去调查和帮着解决问题。那时森林保护处只有两个大学生,其它都是中专毕业的年轻人。阙秀如说,我去吧!科长点点头,第二天她独自乘上了去辽宁的火车,二十多个小时后到了歪头山车站。现在看到这个站名很好笑,想象当年一定是个荒凉的地方。
下了火车已经是下午,还要有30里的山路,秀如背着一个挎包开始向林场方向走,一路上没有看到什么人,农户也很少,路两边是茂密的森林和杂草丛,看到农户家都挂着破盆、锈铁丝圈等圆圆的东西,有的人在门口用石灰划着白色的大圆圈,到底是为什么呢?
太阳慢慢地躲入山后,远处,整个山头都朦胧在落日的余晖里,阙秀如加快脚步,这时听见背后有脚步声传来,她有些害怕,这里有没有土匪呢?一个中年农村妇女赶了上来,看看她说:“你是外来人吧?姑娘,你要去哪儿啊?”
“去达贝沟林场。”
“那还有好长的一段山路了,我也是这个方向你跟着我一起走吧。”
“好。”阙秀如跟着大嫂加快了脚步,在路上大嫂说,解放后这儿就没有土匪了,这一带到经常有狼出没,那些门前的圆圈东西是防狼的。她跟着大嫂加快了脚步,在天黑的时候到了达贝沟林场。
到了林区,第二天就上山了,山路崎岖,对她来说每天上山下山很不习惯,她每天早早起来,练习爬山,上一段山路,再下来。在林中看到一片片的树叶子黄了干枯了,她搞清楚要是什么原因,是病害还是虫害,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人们都挺着急,期待她出个主意,因为是上面派来的。她在大学学过农业病虫害防治,根据自己全部的知识,运用农业的病虫害治理方法进行实践。几个星期后,找到了对林木病虫害的方法, 虫害控制住了。离开的时候,林场的人们十分感激,送她走了远远的一程。
闽南林区调研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林业保护基本是一片空白。他们这一代林业工作者对林业管理体系和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开发性和创建性的工作。1958年阙秀如来到福建工作,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林学院建立植物保护专业,那时候这个专业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她一边开展专业设置的工作,一边要去林区调查。
去林场不久,一天,一个工人说山脚下的一片松树林叶子发黄,松针一点点没有了,秃光光的。他们一同到了哪个地方,仔细观察发现在树叶里面,一条条黑色的毛毛虫正在大吃大嚼。看来是这种黑虫子把树叶吃光了,这种虫子发展得非常快,一片树林在几个星期树叶就啃光了,树叶干枯慢慢死掉了。怎么对付这种虫子呢,他们抓了几条放在桶里。带回去琢磨。阙秀如记得小的时候看到这种黑毛毛的虫子,心里都是很害怕的,现在看到这么一大片森林叶子都秃了,心里着急,就不顾的害怕了。她到林区只带了一两本技术书,那时国内几乎没有关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书,只有几本翻译苏联的书。松毛虫发生两代,身上长的毛对人也有毒害。有的地方老百姓还说它是神虫,既恐惧又敬畏。对付这种松毛虫,过去村民只有抓下来把他们打死,但是这一大片森林,那么多虫子,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阙秀如决定去林学院查找资料,她翻过了山坡走了几十里路到了城里的学校,在图书馆找来找去,只有关于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抄写了些资料,借了两本书,就急匆匆地返回林场。她兴冲冲地走在回林场的山路上,这时头顶突然一阵嗡嗡的声音,接着看到从远处飞来了几架飞机,当时国民党的空军拥有东南沿海的制空权,他们经常飞到大陆来显示武力。“是敌机来轰炸。”阙秀如看了赶快跑了起来,这时一位路旁边正在干活的大妈喊着:“姑娘,向这边跑。”接着大妈跑了过来,抓起她的胳臂,跑下了路,躲进了一个防空洞。敌机飞走了,她谢过大妈,又开始上路。检查了一下书包,还好,借的两本书和资料都还在书包里。
回到林场后,根据资料和农业的病虫害防治经验,先用农药来治理松毛虫,又买了农用的喷雾器,经过几次实验,终于把松毛虫制住了。以后把这些实践经验运用于国家发展林业专用药剂和专用的喷雾器。经过几十年摸索,一步步的从用农药治虫,到用专业林木药剂,又发展了到飞机治虫,生物防治,形成了一套全国森林保护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阙秀如的多半人生都是在大森林里渡过的。60年代初她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那里一年四季冰雪覆盖,只有一个多月气温能达到是十几度。就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那些树木开始吐绿,虫子也开始蠢蠢欲动。她是南方人不会在冰上行走,为了适应这一年有十个月都是冰雪的寒冷气候,她也吃了不少苦头,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大皮帽子,脚下穿着沉重的皮靴,在冰天雪地走路,一个跟头接着一跟头,她觉得为了祖国的森林保护,个人付出点儿辛苦,是值得的。她喜欢大兴安岭冬天满山白雪皑皑,茫茫无际的原野,洁白蜿蜒的山路,如缎似绸的小河,她满怀热情的为大森林的健康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去河南农村干校劳动了几年,还带着那些有关森林保护的书籍和资料。以后恢复工作后她写了十几本书和有关如何防治病虫害和树木保护的文章,多次获得了国家和部里的科技奖。
阙秀如那么热爱森林保护事业,一生为了保护大森林不辞劳苦。他们被称为新中国林业保护的创始人,作为中国林业的管理体制的奠基人之一,在他们步入古稀之年的时候,和老伴儿一起将多年收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宝贵书籍,全部捐献给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写了热情洋溢的信表示感谢。她说 “在森林保护工作中,我们都是满腔热情,不怕苦和累,能用我的知识和双手美化我们的祖国,点绿大好河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有诗赞曰:
历尽艰辛九十载,
踏遍密林万重山。
祖国林业绘蓝图,
千重绿浪郁葱葱。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