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华裔移民女性讲述自己三十岁后的重大人生选择
ABC News
或许很多人都在青春期的时候大胆“叛逆”过,然而最近网上一个话题引起了热议:真正的“叛逆期”可能会在30岁之后。
虽然古话说“三十而立”,意思是到了三十岁,人们就对自己的未来道路有个基本稳定的规划了,然而如今,我们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三十岁后大胆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找到了三位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女性,讲述她们在三十岁后的“叛逆”故事。
30岁转行:从老师到舞者
去年刚满30岁的魏丹给了自己一份很特殊的生日礼物:将中国的民间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改编成了一场现代舞表演,并登上墨尔本边缘艺术节(Melbourne Fringe Festival)的舞台。
也许很难想象,魏丹曾是科学老师,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同样来自中国的她一直以来都是别人口中的“学霸”,脚踏实地、循规蹈矩。这一看似突然的事业转型在魏丹看来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当时有些孩子对科学和数学就是没兴趣”,魏丹说,所以她就开始想办法将艺术融入到教学中,“后来发现效果很好”,大大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从那时起,魏丹自己也喜欢上了艺术。
魏丹9岁时失去了母亲,从那之后她一直在思考生命中缺失的这一重要角色。
后来她开始环游世界,在旅途中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和故事都画在日记本上。
“我在墨西哥遇到了一位妈妈,我将她画成一只大熊,因为她给了我很多温暖。遇到不好的人我会把他们画成毒蛇。”
这场边走边画的环球旅程让魏丹意识到,这不就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遇见不同的陌生人,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爱意,然后不停完善自己对于“爱”的定义。
回到墨尔本,魏丹把《小蝌蚪找妈妈》改编成现代舞并亲自表演。
演出结束后,好几位观众都留下来跟她进一步交流。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失去家人的经历。魏丹觉得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可以让人跨越语言和文化而建立更深的沟通。
魏丹对于自己身为亚裔女性,在西方国家从事艺术行业经历有着独到的看法。
“我听很多人说,[种族和性别等因素]会带来阻碍,但这些困境是否与亚裔女性的身份直接挂钩,还需要更多的观察。”
魏丹还有一个有趣的观点,那就是“不想融入这边的文化,那就不融入好啦”,但是也要对不同的文化保持好奇,毕竟每个文化,每个个体都很不一样。
魏丹回忆说,过去的自己也曾觉得 “白人的文化有什么了不起,讲英语的有什么了不起” ,因为中国也有很多很好的文化,尤其是在艺术方面。但是后来她打开了好奇之门,通过艺术看到了更多不同文化的魅力。现在不仅热爱西方文化,还爱上了印度文化。
“我基本最近每年都去印度,” 魏丹说, “他们的文化太美了” 。
单亲妈妈抛弃过往辉煌 赴澳“从头再来”
伊莎贝尔·张(Isabel Zhang)曾经是新加坡一家世界顶级市场调研机构最年轻的高管,负责亚太地区的所有市场,职业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33岁的时候,她毅然放弃了旁人眼中光鲜的事业,拎着两个行李箱来到了澳大利亚——一个箱子是她的,另一个是孩子的。
伊莎贝尔透露,刚来澳大利亚的六年,生活充满了艰辛。
来澳不久后,她就开始全职工作,并照顾孩子。虽然过得很辛苦,但她依然努力保证孩子每餐都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温热的食物。
伊莎贝尔说,她其实是一个很爱喝酒和社交的人,然而初到澳大利亚的那几年,由于工作和育儿的压力,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些。
如今她在澳继续从事跨文化营销传播及咨询行业,为了快速克服语言障碍并融入当地文化,伊莎贝尔也下了一番功夫。
“我逼自己从零开始,忘掉我的语言,逼自己只讲英语;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文化也从零开始,以西方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她说。
“每次被人嘲笑被人侮辱,我就是不会讲中文,” 她说。
虽然刚来澳大利亚的伊莎贝尔已经有了较充足的勇气和自信,但她还是遇到了一些带有种族色彩的经历。
因工作和职位因素,伊莎贝尔经常是会议上唯一的亚裔女性面孔,身为高管的她也不只一次被人问到是否是实习生。
“我[当时]坐在一位白人澳洲女孩旁边,就有人过来问我是不是新来的实习生,” 伊莎贝尔回忆说,“我都不觉得有解释的必要了,因为习惯了”。
生活上,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天她带着儿子乘坐电车,当时电车很空,她们离目的地也只有几站距离,于是她就让儿子坐在了特殊优先座椅上。
“这时上来了两个白人本地男士,五六十岁的样子,他们跟我说 ‘get your child off the seat’。”
她先让儿子坐到了后面的普通座位,然后用英语对这两个男人说,“你们说的是对的,但是我相信一定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吧?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据伊莎贝尔说,这两名男士当时有点震惊,因为他们可能并没有料到一个亚洲女性会对他们做出这样的“抗衡”。
“[我们的]文化里有顺从的特质,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可能会被想成是懦弱。”
伊莎贝尔最近和朋友们举办了一次非同寻常的生日派对——为澳大利亚山火筹款,同时也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社区表示支持及关切。
她们穿着超级英雄的服装,从墨尔本着名景点圣基尔达海滩一路走到商业区南雅拉,手举写着“团结(solidarity)”和“同理心(compassion)”的招牌,并向路人赠送免费拥抱。
看到澳大利亚出现一些由疫情引发的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和行为,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澳大利亚华人传播的是爱,不是病毒。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跟我们拥抱了,非常欢迎那种 ,” 伊莎贝尔说,那是一次很棒的体验。
Video Player failed to load.
张女士和她的朋友走上街头“送出”免费拥抱,为澳大利亚山火和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华人社区募捐。(Supplied:…
Play
Space to play or pause, M to mute, left and right arrows to seek, up and down arrows for volume.
张女士和她的朋友走上街头“送出”免费拥抱,为澳大利亚山火和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华人社区募捐。(Supplied: Isabel Zhang) (
ABC中文
)
从小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伊莎贝尔说,有时候中国人出国后可能会习惯一直呆在自己的圈子里,但其实应该多尝试走出这个圈子,跳出一些传统的枷锁。
“我一直都很为我的文化根源自豪,” 她说。
36岁离家 远赴重洋探索全新行业
来自新加坡的贾斯敏·林(Jasmine Lim)在澳大利亚工作生活七年了,目前她在维多利亚马会担任国际旅游高级经理。
“我20多岁时跟自己说,在30到40岁的时候,我一定要结婚,一定要有孩子,一定要买房子,可是我没都做到。我唯一做到的就是搬来了墨尔本。 ”
谈到“30岁后的重大决策”,林女士觉得一定是当年为了事业远走高飞。
在此之前,林女士一直都是跟爸妈一起生活,直到36岁那年,她收到了一份来自墨尔本的工作邀请。
林女士告诉ABC,赛马这项活动很多年来都是白人男性主导,近年来才开始渐渐多元化。初入行时,林女士对赛马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她说自己需要从头开始“补课”。
“赛马确实一直以来都是偏男性的活动,我记得直到不久前,女生都还是不准到马场的……好在这几年不管是澳大利亚主流社会还是赛马行业,都有努力发展多元文化的趋势,” 她说。
“所以我觉得如今的赛马行业变了很多。我们马会现在的主席也是第一位坐上这个位置的女性。”
林女士说,赛马现在很有包容性,如今很多赛场上甚至是女骑师要多于男骑师,马会里面也有很多女生会骑马,自己也会养马。
“我也很想鼓励女性们都穿自己的传统服饰来现场,比如华人的旗袍啊,日本人的和服啊,大家都会很欢迎你!有机会的话我觉得移民们都应该尝试一下。 ”
贾斯敏认为,亚裔新移民应该多体验一下新的文化。
“像赛马、澳网、澳式足球等很有澳洲特色的活动都应该主动去感受一下,” 她说。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