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 呦呦鹿鸣:这个贪官被抓之后还在忽悠我们 | 澳洲唐人街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Photo by Vitezslav Vylicil from Pexels 文 / 呦呦鹿鸣 我曾。。。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border="0" src="https://news.china.com.au/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29120504-6013f9f0d0414.jpg"/></p>

Photo by Vitezslav Vylicil from Pexels

文 / 呦呦鹿鸣

我曾在这里引用过严复先生的断语:” 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纷纷世事证明,这句话着实一针见血,历久弥新。比如,今天偶然看了一段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专题片,题为《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中的第四集《严正家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茂才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个曾主政三地的干部,即便已经被北京查办了,即便是作为专题片中的腐败典型在电视上向全国人民忏悔了,仍然在玩弄忽悠大法,说着言不由衷的假话。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严复先生,诚不我欺。

澳大利亚 - 呦呦鹿鸣:这个贪官被抓之后还在忽悠我们 | 澳洲唐人街

先看事实。按照专题片中的介绍,张茂才腐败有个特点—— ” 全家齐上阵,贪污父子兵
“。一个行贿者说,换届中,张茂才对各个位置明码标价,由儿子收钱,他被收了两百万,却连一个回声都没有。张茂才两个儿子,一个张剑,一个张轩,生活奢靡,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在外收钱毫不避讳。大儿子张剑,第一次腐败收钱就拿两百万,出门要坐头等舱,自己雇了司机保姆,在夜总会挥金如土;二儿子张轩更夸张,买衣服一次就花掉了数十万元……
他们所有的钱,都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挣的,而是 ” 靠父亲的权力去来钱 “。

澳大利亚 - 呦呦鹿鸣:这个贪官被抓之后还在忽悠我们 | 澳洲唐人街

然后,诸君,来一起看看张茂才这个大贪官是怎么说的:


觉得年龄大了,也快退了,所以放松自己,也就是为儿子孙子们来考虑,说给他们留点。实际上也就是觉得好像有点亏欠他们似的。”

 

听这段话,感觉就像是:一个心怀愧疚的老父亲,因为常年为国家辛苦工作,日以继夜,无法照顾家庭,不得已进行一点小腐败,来弥补教育的缺失。

这哪里是什么贪官?这分明就是一个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好干部、好父亲啊。

听得我真是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是,这位张茂才同志,就这么面不改色地述说着、述说着。真是久经演场,功力深厚。

恐怕,连专题片的制作者,似乎也进了这位张主任的话语圈套。专题片解说词说:

张茂才并非从一开始就不注意约束自己和家人,但随着职务的晋升和年龄的增大,对自己和家人越来越放纵
……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张茂才和妻子高明兰对吃穿其实都并不太讲究,住的也是比较老旧的普通小区,受贿所得的钱财主要都花在了儿子身上。”

澳大利亚 - 呦呦鹿鸣:这个贪官被抓之后还在忽悠我们 | 澳洲唐人街

看吧,这两段话,听起来的感觉是这样的逻辑:张茂才同志原来还是很注意约束自己和家人的,后来,年龄大了才对家人开始放纵,钱财也主要花在儿子身上自己也没得啥
…… 这和张茂才的解释本质是一样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诸君,别上他的这个当。我在专题片中就注意到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
张轩中专毕业后,他父亲就安排他上了警校,毕业之后又通过他的关系,安排他当了警察,应该说一路走来都是走后门。他步入社会之后,他的父亲也已经提拔到了一个很高的官职,一些老板、官员就开始围绕着张轩进行围猎。”

第二个细节:”
张剑还没参加高考,张茂才已经为他获取了一所大学的保送名额,大学刚毕业就给他办好了北京的就业和落户。张剑到新西兰留学,张茂才夫妇通过地下钱庄汇去好几百万供他花费,从新西兰回国后,张茂才又帮他安排到了国企。”

换言之,张茂才在两个儿子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权腐败的记录,特别是早期,当张茂才权力还并不大的时候,就已经去给儿子安排保送,办理北京就业、落户,安排体制内工作,多少
” 北漂 ” 用尽全力拼搏都无法得到的,张茂才给儿子轻松拿到了。

张剑得到一个大学保送名额、一个北京户口、一份北京的工作,中专毕业的张轩得到警察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另一个本来应该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年轻人、另一个本来应该留在北京工作的人、另一个本来可以在北京落户的人、另一个本来应该成为警察的人,失去本来通过自己奋斗就应该得到的位置。这是贪腐官员家族对平民的剥夺。

所以,2013
年退到二线的张茂才,并非什么到了晚年才开始腐败,而是从一开始,从权力还不怎么大的时候,从骨子里就开始腐败。他的儿子从小泡在特权腐败之中,长大之后才如此肆无忌惮,毫不避讳地声色犬马、到处收钱。

他们是父亲权钱、权权交易的工具,而不是目的——这是我与专题片的不同认识。

专题片中有一个细节被突出:张茂才 ” 对吃穿其实都并不太讲究,住的也是比较老旧的普通小区 “,还被强调这是 ”
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这不可避免地给很多普通听众的一个观感:这说明张茂才本人并不怎么贪腐。

可惜,这同样是一个错觉。即便在同一个专题片中,也可以找到相反的细节:

专题片另外还介绍,这两个儿子到了父母家,见到合心意的东西就直接拿走,招呼也不打一声,致使张茂才夫妇后来不愿意再给儿子家里的钥匙。张茂才说:”
毕竟是我和你妈的家,对吧,你要拿东西,你可以,你告诉我们,想要什么都可以,但你自己拿,不喜欢这种做法。”

这段细节本来确实可以用来说明亲情破裂,腐败并没有换来好的家庭关系,符合专题片关于 ” 严正家风 ”
的主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老旧小区的破房子里,有什么东西,会经常让两个声色犬马、奢靡无度的人 ” 合心意
“,能入他们的 ” 法眼 “,让他们不辞辛劳地亲手带走呢?

大概率是一些贵重的东西。背景是经常有人上门送礼。

这些东西可不是给儿子的。张茂才后来也不愿意给他们钥匙了。

所以,别说自己是为了儿子弥补亲情才腐败了,也别说自己老了才腐败了,张茂才本人的贪欲同样也是很大的。住在老旧小区里,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遮掩。

《论语》中有段对话。孔子说:” 我还没有看见一个刚正的人。” 有人回答说:” 申枨应该是刚正的人吧。” 孔子说:”
申枨也有欲望,怎么能刚正呢?”(子曰:” 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 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张茂才的欲望,仅止于 ” 快退休了,弥补儿子 ” 吗?我不信。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这世间每天发生的各种奇葩事,何止千万?但是,要洞察其中的人生成败得失,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
” 诚 “” 伪 ” 二字。

用这两个字去观察国家大政,

可以看到公与私的区别;

用这两个字去观察产业产品,

可以看到巧与拙的距离;

用这两个字去观察个人人品,

可以看到善与恶的分野。

诚与伪,是一个人处事的根源。张茂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作伪,担任一地一把手时,在台上自然是振振有词,对纪律、初心大讲特讲,实际上在台下却是处处伸手,把一切都变成交易、生意。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这就是两面人的人生。今天,他落马之后在专题片里仍不老实,仍然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甚至还给自己打造心疼儿子的人设。这就是很无耻。

当然,在无所不在、任意妄为、肆无忌惮的特权滋养下,许多人早就没有了羞耻之心,人生字典里早就没有 ” 诚 ”
字,表演起来毫不脸红
,这个时候我们再和他们谈什么耻感,实在奢侈。

所以,劝他们知耻、向好,是没有必要的。

我在呦呦鹿鸣写了那么多文章,有一个规则:不打 ” 死老虎 “,只打 ” 活老虎 “。今天破例了,写了 ” 死老虎
“,但我想诸君应该能理解到:本文的核心并不在 ” 老虎 ” 本身,而在专题片的观众朋友们。

那些 ” 老虎 ” 们在官场的倾轧及其高楼的起塌,我并不那么关心,我只希望朋友们睁大眼睛,避免堕入 ” 张茂才 ”
们的忽悠大法。他们尽可以继续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挖坑,但是我们不跳。呵!到今天了,信息社会了,这些贪官还想骗我,没门。

20210127 呦呦鹿鸣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文学世界

澳大利亚 - 河北隆尧祭最严“返乡令”:干脆叫亲人不要回来 | 澳洲唐人街

2021-2-1 2:50:21

文学世界

澳大利亚 - 发现50多万自费的药其实都在医保里,他把医院告上了 | 澳洲唐人街

2021-2-1 3:09: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