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几乎消失了,你知道吗?
此前,与归君在《社区让我妈给我打电话不让我回》一文中,讲了自己同学的一个亲身遭遇。
他身在低风险地区,老家也是低风险地区,但是老家的社区,是真的不欢迎他,通过他妈做他的工作。
宣传 ” 过年别回家
“,初级思路是对异乡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中级思路就是上面我同学遭遇的,通过家人施加压力;那么高级思路呢?
今天,我还真看到了一个:
视频的开头,一个男子开着车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在回家的路上了。
打麻将的妈妈说:今年你就别回来了。
儿子不敢相信,妈妈说:碰 ……
儿子:什么?
妈妈大吼:我说,今!年!过!年!别!回!家!
然后 rap 开始了:
今年过年别回家,自个儿待着吧
打工人就那几个钱
不如给自己花
亲戚你都认不全
管姑姑叫姨妈
今年过年别回家,自个儿待着吧
母胎 solo 这些年
估计也习惯啦
今年过年别回家,自个儿待着吧
回家隔离半个月,假期全做检测啦
……
但是儿子还是想回,妈妈不耐烦了,让爸爸劝。爸爸更扎心:
别回家,你说你回家能干嘛
收入被后浪暴打
网抑云倒是行家
……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真的要气炸了,这都是些什么虎狼之词?
怎么会有如此无耻、恶心、低智的宣传?合着你们都没有亲爹亲娘?或者你们年纪一把了,都没有儿子女儿?我真的已经骂开了。
你们往年可不是这么说的啊?以前不都是 ”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
吗?以前不都是团团圆圆才叫家吗?有个网友说得好,这不是抽《常回家看看》的脸吗?
就地过年,是民众为疫情防控做出的自我牺牲,哪怕不能像杭州、义乌等一些地区给就地过年的务工者发钱,也至少可以说几句温暖的话吧?再不济,闭嘴可以吧?
这么讽刺打工人,有必要吗?非必要不讽刺,可以吗?
不过,我很快被打脸,或者说他们很快打了自己的脸。
rap 唱完后,画风斗转,后面开始煽情了,用一系列的 ” 心里话 ” 和 ” 大局观 ” 否定了前面的表演。
尤其是这四句黑白字幕,算是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你是不是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这才叫高级感。
到了这里,算是拿捏住了春晚的精髓。
其实,中国的老百姓,大都是十分单纯朴实的。不用这么卖力的、挖空心思的宣传,他们也早已经用行动响应了号召。
最近,便有一个数据悄悄冲上热搜:超七成农民工就地过年。
准确来说,调查显示,在受访的 53107 名农民工当中,有 77.61% 的人,选择留企或留城就地过年。
这个数据,也可以从今年的春运数据反映出来。如果今年的春运,还配称作春运的话。
还在准备回家,或者已经回家的异乡人大概都有这个感触:很多航班、车次被取消。
比如与归君,就被取消了两次。直到开车前的一小时,我还能随意改签。
我在回家的高铁上,亲眼看见入座率不到一半:
一路上,我一个人享受一排座位,连个聊天的都没有。这样的春运,反正我生平是第一次遇见。
所以,与归君还是想劝一些营销策划,以及文艺工作者,不要做太过分的宣传,我们已然低估了民众的自觉性。
如果采访我,我倒是想说一句:
低风险地区之间,政策(国家层面的)和条件都允许的话,能回回、该回回,不要有任何的负罪感。
要勇敢地、理直气壮地和层层加码作斗争。
想家,想爸妈,想儿女,都不是罪,而是最基本的人性。
这不可耻,而是可爱。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