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仍未从新冠的阴影中苏醒,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于澳洲华人,还有一直以来无法回避的文化隔阂。在各大公司的高管会议上,总是很少看到华人的面孔。同时,让人欣慰的是,已经出现不少“80后”,“90后”的优秀华人,正在积极的融入澳洲社会,勇敢展现华裔的风采。
针对在澳华人的职场发展,本文作者走访并采访了10位华裔职场代表,提炼出核心观点和底层逻辑,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采访了10位澳洲华裔职场代表,发现。。。](https://cdn.china.com.au/wp-content/uploads/2018/12/pexels-photo-196648.jpeg)
只有努力,并不能走得更远
今年不到30岁的Sherry, 秀外慧中,曾是一名中国留学生,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商学院。之后拿到绿卡,任职于本地银行信贷部门。
但当她走进我们约定见面的咖啡厅时,脸上露出失落的神色,让人不解。
她说,和她同等资历的两位同事,不久前都得到了晋升。Sherry的工作其实更努力,但并没有得到提拔。“基本上,他们都是主动和老板谈判,争取升值加薪。”
很快,她仿佛想开了,说道,“这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一直以为只要业绩好,总会得到认可。好吧,你自己不主动,什么都不会发生。”
澳洲职场,只有努力并不能走得更远。亚裔更是在通往管理层的道路上苦苦挣扎。
研究和咨询机构 Cultural Intelligence 发布的亚澳领导力报告显示,仅仅不到5%的亚裔澳大利亚人成功晋升为高管, 其中成为CEO的仅为1.6%。
这就是大家或许都听过的“竹天花板“。
都是“天花板“惹的祸?
针对澳大利亚的职场文化,某知名金融机构高级产品经理Steven谈到了“自己决定自己的职业道路”。澳洲职场的沟通相对直接,你想要什么,需要自己争取。如果你不主动,别人更不会为你上心。
重视自我推销和果断的直接沟通,也是盎格鲁领导风格的特点,却不是亚裔的强项。根据澳洲人权委员会的报告,61%的亚裔由于需要遵循西方领导风格,感到压力。从小成长于亚洲文化背景的人,倾向谦卑,尊敬长者和保持沉默,而这常被西人理解为缺乏自信。
忽略培养的沟通和领导能力成为他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国际著名制药企业亚太区销售主管Tarsi 认为,职场天花板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需要社会,组织和个人多方努力和平衡。海外华人也需要关注自身,比如表达能力薄弱,不愿意表现自己。
你不需要和别人一样
Cultural Intelligence发布的亚澳领导力报告,作者之一Christine Yeung认为,“任何组织的生存都离不开多元的理念,而多元的理念往往来自鼓励每个人具有独特性。”亚裔和欧裔在工作风格上有显然差异。亚裔更擅长解决问题,更为含蓄,而欧裔更具备号召力,更加直接。
他呼吁,“你并不需要看起来或听起来像他们一样。”
对于华人在澳洲职场感到难以融入的困惑,本土顶尖快消品企业市场经理,国际教练联盟PCC认证教练Jackie提出了主动做文化输出。她说,“跨文化沟通的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人际沟通的底层逻辑,好奇心和互相平等。”
“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融入而去尬聊那些不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澳式橄榄球。你也可以主动分享,让对方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样在享受交流过程的同时,也能不断激励自己做更多的输出。”
西人对华裔职场新人的建议
记者专门采访了一位在中国商业领域有丰富经验的西人,他说,澳洲职场期望大家分享观点,主动提出改进意见。他建议留学生和毕业生:
-
多观察当地的社交和商业文化。
-
走出舒适圈,参与同事的咖啡谈话。
-
勇于发言,重在参与,不要害羞。要相信,比起差异,大家有更多共同点。
-
真诚的帮助同事完成复杂的项目,建立信任,积累人脉。
-
组织一个中国春节的聚会,娱乐休闲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曝光度。
海外华人需有清晰定位
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未来也仍然是澳洲经济的重要引擎。大量澳洲企业都有意识的提拔华人负责中国市场甚至亚洲市场的业务,这为那些拥有良好双语能力和过硬业务素质的华裔提供了机遇。
前奢侈品行业的金牌销售Janice谈到,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强大购买力,出单率会很高。因此会说中文的销售,业绩都不会太差。
曾经在本土保健品上市公司担任跨境业务负责人的Becky认为,海外华人需要了解自己,找到可以发挥特长的工作。市场营销相对柔性,不像编程,会计等工种,有明确的行业准则,因此和中国相关的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天花板”也许只是一个自我强加的概念?
一年半以前,Becky离开了已升至亚洲区市场总监的本土公司,自创公司,为澳洲本土企业提供跨境出口的咨询和管理服务。在她看来,相比做职业经理人,创业更能让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成就感,也更开心。
“为什么要在’天花板’下?”Becky意味深长的说到,“天花板是自己定义的,你可以把它拿下来。在一些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华人心目中,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难道只有做CEO或政治家才是成功吗?”
近年来,越来越多已在职场奋斗多年的澳洲华人,华丽转身,自主创业,成为破解所谓“天花板”瓶颈的另一选择。
归根结底,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火花”
工作,长久以来被视为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内在标志。
中西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不断提高的签证门槛,新冠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威胁,第一代移民的职业发展注定不是一条易走的路。
电影《心灵奇旅》中有句台词引人深思,“我作为一个理发师也很开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查尔斯得鲁那样发明输血 。我会遇到像你这样有趣的人,让他们快乐,让他们看起来英俊。”
也许,忙忙碌碌在成功路上探索的你们,正如那条深处大海却苦于找不到大海的鱼。
也许,在第二故乡努力生活的那一刻,生命的火花已经被点燃。
牛年来临,祝愿你锐意进取,也保持自在!
关键词:海外华人 职场 跨文化沟通 竹天花板
作者:Vicki Wang 墨尔本大学国际传媒硕士
广告推送
有一技之长?来变现!有人工需求?找专家!
C帮
请浏览官网 https://cap.china.com.au 或
长按如下微信二维码图片扫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