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生娃前后,变化有多大</strong><br />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做过的一项研究:
研究人员找来12名从事自行车、长跑或铁人三项的男性国家级运动员,以及12名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的男孩,让他们分别完成同样的运动项目,并测试乳酸水平(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心跳。
结果发现,这些小男孩的抗疲劳程度跟专业运动员相当不说,运动后的身体恢复速度,还比运动员要快一些……
这也难怪,为啥陪玩一下午,娃仍然生龙活虎,而咱们的老腰已经快累断了,而且半天都缓不过来……
这也难怪,为啥老母亲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带孩子。
这也难怪,为啥“娃”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生个娃,堪比整容
生娃前,妥妥的小仙女,皮肤细腻,气质优雅,时刻都光鲜亮丽。
生娃后,面色暗淡,全身浮肿,什么精致啊、美丽啊,统统都抛在了脑后。
这位也是,生娃前,头发、妆容、配饰、衣着都打理得一丝不苟。
生娃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干净的衣服,但就在临出门前一秒,被吐了一身,求此刻她内心的阴影面积……
生娃前,窈窕淑女,身姿曼妙。
生完后,脂肪日渐增多,腰也看不见了,估计绕地球跑个两圈,都很难再现当初的风采吧。
生娃前,“头可断,发型不能乱。”在镜头前,始终都要美美哒。
生娃后,发型?哪有时间梳什么头发,反正现在已彻底沦为幕后,出镜的只有我宝。“来,宝宝看那里,照相了啊,笑一个!我宝最好看了。”
生娃后,觉永远不够睡,活永远干不完
生娃前,好不容易挨到休息日,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只要天不塌,爱谁谁!
生娃后,天塌了。早上6点半(这还算晚的),前一天晚上怎么都哄不睡的娃,比闹钟…都…准时地…起来折腾…我们了。
生娃前,基本上就是逛吃逛吃的节奏;
生娃后,莫名地就是困、很困、相当困。
生娃前,不管几点睡,我睡的都是一个整觉,瞧这精神的模样;
生娃后,不管几点醒,我睡的都是一个“零散觉”——娃醒我醒,娃睡我也不一定能睡着,看这是有多疲惫。
生娃前,我走到哪儿,手机就跟到哪儿;
生娃后,我走到哪儿,娃就得抱到哪儿。
生娃前,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生娃后,走过最远的距离,就是卧室-厨房-客厅-厕所。好玩的项目?嗯…就是做家务,“负重拖地”算一个。
生娃后,我们任娃“宰割“
生娃前,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惬意怎么待;
生娃后,娃是惬意了,我却被生活扼住了喉咙。
生娃前,论谈判、论讨价还价,Who怕Who;
生娃后,我碰到了一个更厉害的“高手”,他不让我动,我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生娃前,和闺蜜勾肩搭背,说走就走;
生娃后,身上挂满了“树袋熊”,我就是那棵巍然不到的“大树“(主要是负荷太重,动不了)。
生娃前,是个被人宠溺的小公举。
生娃后,地位直线下降,我被真正的小公举当成了“玩具”,打脸、抠眼睛、拧鼻子……娃对我动起手来一点都不留情,真正做到了稳准狠。
生娃后,我们的“品味”变了
生娃前,手里抱的是玫瑰;
生娃后,手里抱的是“千金”。再也不敢潇洒走一回,为了娃,我开始“惜钱又惜命”。
生娃前,手里捧的是大果汁、小确幸;
生娃后,果汁再甜,也甜不过我娃的臭脚丫。
生娃前,一身珠光宝气,还不忘喷点香水;
生娃后,除了衣着低调和朴实外,身上还挂满了娃的口水;
生娃前,葡萄美酒夜光杯。
生娃后,围着屎尿屁团团转还不算,时不时还会搅一搅、闻一闻……
生娃后,孩他爹也变了
生娃前,我就知道先生内心住着一个小公举;
生娃后,我得恭喜他,梦想成真了。
生娃前,俊男靓女;
生娃后,时不时就会觉得一阵恍惚——“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生娃后,世界似乎越来越小了
生娃前,咱的夜生活那叫一个丰富。
生娃后,画风突变,漆黑孤独的夜里,只剩下我和娃在“鬼哭狼嚎”,宝宝心里实在是苦……
生娃前,放纵不羁爱自由;
生娃后,彻底被困在了家里,愁啊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生娃前,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生娃后,我的整个世界都是娃的。
唉,当妈可真不容易!
如果说,当妈前对自己的期待是“下得了菜场,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养育出牛娃”;
那么现在,对自己最大的期待就是——
活着。
其实当妈后,都变得更美、更强了
当妈后,除了变胖变丑变累外,难道就真的一无所获吗?
立陶宛摄影师瓦伊达(Vaida
Razmislavičė),用照片记录了33位妈妈生下第一个孩子前后的肖像照,主题为“成为一名母亲”(Becoming A
Mother)。
他独辟蹊径,将镜头对焦在妈妈们的眼睛、嘴角和神态上,为她们拍下了两张特殊的“证件照”。
透过这组对比照,我们发现,有了娃以后,妈妈们都变了,变得更温暖照人了。
尽管摄影环境不一致,光线有些变化,但从这组照片中,还是能很明显地看出,妈妈们起初都是一脸严肃,有了孩子后则变得眉眼带笑,脸部线条也更加柔和了。
正如瓦伊达所说的那样:“做母亲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充满了快乐、痛苦、疲惫和爱。”
之前,《纽约时报》收集过一些女性当妈妈以后心态上的变化。我觉得,这些变化一定都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了容貌上。
网络博主Joanna Goddard说:我看每个人都像看孩子。
有宝宝之前,我对一切都斤斤计较。
但有了宝宝后,我知道在99.9%的情况下,别人的情绪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婴儿和小孩又哭又闹,是因为他们饿了,累了,无聊了,或者害怕了,而并不是因为你。
这在成年人身上也适用。大多数人都过着你想象不到的复杂生活,他们经常是饿、累、无聊、害怕的状态,所以他们才会有粗鲁的表现。
这些想法会让陌生人的情绪,和陌生人一样变得更可爱。
毕竟,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孩子。
出版人、作家Carla Bruce-Eddings说,我开始欣赏我的身体。
我很少,几乎从来没有,爱过我的身体。我总觉得我手臂太粗,脸上表情太僵硬,腿型不好看,姿态也不好看。
不过当我怀孕时,一切都变了。
分娩对于我来说是地狱般的体验。直到宝宝出生时,我都不认为我能成功生下她。这让我对我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我前所未有的强大。
当妈妈是在坚持与屈服之间的不屈不挠。现在我意识到了,原来我的身体可以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
当我对我的身体不满意时,我会重拾这个信念。
的确,孩子的出生,让我们多了一重身份——母亲,从此,我们的身上,多了一根软肋,但也多了一层铠甲。
在养娃的过程中,我们虽然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也收获了很多欢声笑语;
我们虽然放弃了很多兴趣和爱好,但也得到了孩子那暖暖的爱和甜甜的吻;
我们虽然磨掉了很多棱角,但也迎来了愈加平和自信的自己。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