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担心去工业化似乎有些奇怪。但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显示出政府在这方面的担忧,并且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2月,工人们在江苏省的一家工厂里制造钢条。 图片来源:AFP CONTRIBUTOR#AFP/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每隔五年,中国政府都会在春季发布新的五年规划,提出关键的经济政策目标。今年的规划纲要包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新目标:保持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基本稳定”。
世界工业大国担心去工业化,这看上去有些奇怪。要知道,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还提高了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但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目前不甚明了的是,中国政府是否有合适的政策工具来应对这种挑战。
随着国民收入增长,较富裕公民在医疗健康和娱乐等服务方面的花费增多,大多数国家的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都在下降。在中国,这一比重已从2010年的32%下降到2020年的26%。就中国本身的情况而言,这并不构成问题,而且这一比重仍远高于美日等其他大型经济体。
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发生的背景。在大多数经济体,制造业的生产力往往高于服务业,中国的情况可能尤其如此,中国的工业部门大部分都与全球供应链融为一体,而服务业仍然受到严格保护。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的数据,中国服务业的封闭程度在全球数一数二,与俄罗斯不相上下。2020年,特别是在数字服务的贸易限制程度方面,中国在50个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哈萨克斯坦。
值得称道的是,中国的监管机构越来越意识到缺乏竞争是一个大问题,最近针对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 简称﹕腾讯)和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简称: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监管行动就表明了这一点。目前尚不清楚此举是会带来生产力的真正提高,还是仅仅以牺牲阿里巴巴关联公司蚂蚁集团(Ant Group Co.)等创新者的利益为代价,来支撑大型国有银行这类拥有广泛政治人脉的企业的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直接扶持制造业的战略也是好坏参半。与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达成新的贸易和投资协议将有所帮助,提高基础研究支出的五年目标也将起到推动作用。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汽车行业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中国政府激进的民族主义做法也在疏远主要的贸易伙伴,而这恰逢中国整体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达到峰值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在过去几年急剧趋于紧俏:2020年末,城镇就业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为1.4,高于2017年的1.1。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成本压力较其所习惯的水平大大增加的情形可能不远了。
在半导体、航空和其他高成本的高科技领域,中国政府似乎也越来越致力于实施国家主导的进口替代战略。这可能最终会催生一些真正的全球竞争者,尽管与日本、韩国或台湾不同,中国目前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过程中,不得不绕过美国主动设置的障碍。但这也可能反过来产生一大批受娇惯的、专注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同时从出口商那里抢走日益稀缺的资源。
中国经济在从疫情中复苏后已经全速前进,尽管2月份出现了小插曲,但中国的工厂部门在整个2021年可能会继续展示其实力。但是,要想进一步保持竞争力,中国政府可能还需要做出一些艰难的政治决定。其中的关键是:减少对不断萎缩的劳动力大军的流动限制,让他们能更轻松地更换工作地点以找到最适合的岗位,同时修复与海外大客户的关系。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着方,可联络。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