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向美发话:执政地位是「红线」 布林肯称联络盟友应对港台疆问题 https://t.co/fJW2G5J7tW pic.twitter.com/cZThrQv5yd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March 21, 2021
中美对话失败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会散了,留下了一些疑问。观察人士认为,对话结果,美中双方其实早就预料到了,但是,失败到这种地步,恐怕很难预料。后果,更难预料。
美方把话说在前头
说早就预料到了中美对话不会成功,因为美国自从确定这次在其本土展开两大超强对话后,就定下了框架:在美国本土谈;否认这是中方所说的战略性对话;否认这是还会有后续的对话,有没有后续,要看中方有没有实质性行动,种种。
在距离对话开幕不到24小时,美国国务院宣布制裁24名在美国眼中涉及破坏香港自治的中港高官,最后这一着,对话会开幕后从杨洁篪的发言中才感觉出它引发的效应,北京很愤怒。
就是说,华盛顿有备而来,一切都是公开的,把话说在前头,姿态非常强硬。是的,这是两超强在拜登时代第一次接触,但是,美国是有条件的。
美国在做出中美对话的决定后,紧接着就有两个大动作:
一个是拜登总统主持的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在内的四方联盟峰会,峰会主题,地区安全,目标直指中国。
一个是在对话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紧锣密鼓访问日韩。在东京2+2对话会上,美日最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可谓很强硬,很罕见,强硬,点名批评中国,罕见,因为日本通常极少公开抨击中国,从新疆、西藏、一直批到香港、台湾,然后抨击中国在东海在南海的扩张。
美日联合声明,制裁中港高官,都发生在对话会前24小时,美国摆好了姿态,把该说的说出来,把该做的做了,中方已经接到了通告。
中方为什么要去阿拉斯加
那么,在中国这方面这时候其实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选择,美国开出的条件这么高,把这次两强对话的重要性贬得那么低,美国在世人面前一次一次地揭露中国人权问题,中方代表团难道还要去美国赴“鸿门宴”吗?
中方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中方在看到美日联合声明后,对日本进行了咒骂式地抨击,指其“狼狈为奸”,“附庸美国”等等,好像日本背叛了老朋友似的。在美国公布制裁24名中港高官后,中方也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但是,中方还是决定了要去阿拉斯加。
为什么,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特朗普时期美中关系剧烈对峙,拜登上台后出现短暂的喘息空间有关,中方不是不清楚美国两党对中国有高度共识,就连亲北京的学者也认为中美对峙会越来越严重,但北京一直对拜登政权抱有某种期望,哪怕是微弱的希望,获得喘息,以时间赢得空间。
中国还没有到完全摆脱美国的时候,北京一方面觉得自己很强大,但一方面也觉得自己还不够,这从习近平几周前一方面说时与势在中国一边,一方面警告美国是中国头号威胁可知。
杨洁篪去年七月赴夏威夷与布林肯前任蓬佩奥对话,结果是灾难性的。这次对话,这是与美国拜登政府的首次对话,不可错过,能争取多少算多少。
亲北京的媒体透露,北京虽然对这次对话不报太大希望,但希望这是一个开头,希望有后续,这就是华尔街日报披露出来的中方希望拜登与习近平在四月份的一场峰会见面,中方还希望通过对话取消特朗普的对华关税。
中方对拜登政府似乎有种向好的理解,比如,拜登在宣誓就任后几小时,提到他与习近平以前的交往,官媒就有不少渲染和猜测,拜登与习近平虽然很晚才通电话,但是一打两小时,似乎也很特殊。但是,中方似乎忽略了拜登与奥巴马时期那个副总统拜登已判若两人。
他说习近平根本不懂民主,这句话其实很严重,拜登说普京是刽子手,这句话也很严重,给人感觉,拜登对威权统治者其实很强硬,中方似乎忽略了这些信号。
在对话开场,中美双方发生激烈争执后,有分析称中方是有预谋的,就是要利用这样一个场合,向美国挑战,换句话说,中方就是要砸锅,这似乎不太合乎逻辑?
另一种解释似乎更站得住脚,对北京来说,确保首次对话会进行,本身就是一个胜利,无论如何,哪怕忍气吞声,也要与会。
杨洁篪为什么会爆发
问题可能就出在北京忍到最后一刻的时候终于忍不住了?
对话会开场白,约好各自讲两分钟。布林肯一开场就很强硬,直指中国正在破坏规则,威胁全球稳定,布林肯再次强调中国在新疆、香港、台湾的不良行径等等,其实,布林肯自从被拜登提名,在国会听证时称中国构成21世纪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表述前后大体是一致的,声调一直很高,中方难道会感到猝不及防呢?唯一的解释是,一根稻草压倒了骆驼,中方跑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或不希望在开幕式开场白,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再遭一次“剥皮”,中方是最重面子的,现在面子全失。既如此,不顾一切反击。
布林肯和沙利文各自讲了两分多钟,杨洁篪一上来就讲了17分钟,布林肯和沙利文也没料到。杨洁篪逐一批驳布林肯和沙利文的说法,关键的有几点,第一,美国无权干涉中国内政,这指的是新疆、西藏、香港及台湾问题。第二,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并不怎么样,先说说非裔遭杀害的问题,自己管自己,不要责怪中国了。第三,美国是“网攻冠军”,第四,美国的价值观,不代表西方的价值观,更不代表全世界,不要再吹嘘美国的民主了。这等于间接地告诉美国,中国要在世界上开辟另一条路,中国路线也在世界上有市场。
王毅也讲了四分多钟,加上翻译,两人说了三十分钟,布林肯因为觉得中方严重超时,为公平起见,让记者们留下来,自己需要补充发言,他主要讲的是他听到的与杨洁篪描述的恰恰相反,国际社会对于美国重返世界还是很欢迎的。沙利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回击杨洁篪,就是说美国即使有了问题,也会不断总结调整,从而进步。
两人讲完了,请记者离开,中方也要补充发言,但美方认为,中方已严重超时,如果继续补充,中方将继续超时,又是另一种“不公平”,结果杨洁篪后面讲了一些话,火气很大,包括“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立场同中国谈话”,以及“中国人不吃那一套”等等。
杨洁篪的这番话很接近习氏风格,似乎把中方,把习近平的心里话倒出来了。就是要平视美国,平视世界,但是,杨洁篪早早准备好要在这个场合这么说吗,习近平授意他在此时爆发吗?值得打个问号。
为什么要说“严重超时”
杨洁篪的发言具有砸锅效应,也就是说他差点把对话会场砸了。随后,开了三次闭门会议,结束时,美方对记者说对话“艰难而直截了当”,中方走出会场不发一言,后来新华社早间新闻称“有益而有建设性”,中方强调了“核心利益”,双方似乎都不愿重提开场白那一幕。
这可能解释为什么中方在开场白之后的吹风会上强调“美方严重超时”,因为强调了美方严重超时,就带出了美方的做法“不合外交礼仪”,然后可进一步指责美国“挑起了事端”,把责任全砸在美国身上。
如果杨王早准备要砸锅,不是正好借着记者云集的国际场合达到了目的吗,何必找这么一个“严重超时”的借口,而且后来美国媒体计算显示,严重超时的是中方,不是美方,而且,网易第一时间公布了中美开场白差不多全部内容,后来从网上消失了,为什么?
中国代表团的初衷是砸锅吗?杨洁篪是奉习近平之命来下战书的吗?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杨洁篪的反应是爆发性的,既然已经爆发,就一不做二不休,狠狠打击对方。杨洁篪应知道,这样做,在中国国内是有市场的,这从他说的诸如“中国不吃那一套”已经成了网络经典,已经被制成红色衬衫可见一斑。但后果如何,中美关系从此走上什么路?就很难说了。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从中方要把严重超时强加于美方来看,中方是想以这一借口来淡化被美方形容为中方故意“作秀”和“表演”,是想把对话失败的后果砸在美国“挑起事端”身上。然后以激起的爱国主义狂潮来掩盖万里迢迢来到阿拉斯加,空手而归的惨败?
如果是这样,杨洁篪和王毅是否可能把事情做大了。
因为后果难测,德国『商报』就此评论,“美中关系迈入新的冰河时代”,美国之音报道称:杨洁篪发飙阿拉斯加或给美国对华政策增添新的变数,有网友担心,愤怒的美国将很快从中国的对手变成中国敌人。中国不会从中捞取什么好处的。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