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菜博物馆。(图/《成都日报》)
《成都商报》报道,在成都,有一座博物馆,可以让你空着肚子进去,打着饱嗝出来。
这就是位于郫都区三道堰镇内,既是中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三级博物馆的成都川菜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是一个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占地40余亩,藏品6000余件,走到门口就能闻到各种食材的香味。走进馆内,川菜、川酒、川茶、川戏、川派建筑、川式园林……川西民居建筑构成新派古典园林风光。
追根溯源
这座博物馆要把川菜讲明白
“随着川菜的发展,川菜馆遍布全球,用一句夸张的话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川菜。”成都川菜博物馆馆长张辉强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川菜行业虽普遍繁荣,但也是花开千朵各表一枝,没有一家餐厅可以代表川菜,也没有一家川菜馆可以从文化历史的层面来展示川菜。“说实在的,大家对川菜文化的了解真的不够深入,包括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和川菜厨师。”张辉强问记者,川菜是什么时候有的,经历了哪些发展演变?四川是什么时候才有辣椒的?郫县豆瓣为什么是川菜之魂?为什么抄手皮是方的,水饺皮是圆的?麻婆豆腐要用几年的郫县豆瓣酱来制作?宫保鸡丁怎样吃才正确?“正因为我们要追根溯源这一系列问题,所以建立了川菜博物馆。”
说到川菜博物馆的建设,就不得不提到川菜博物馆的老馆长——芶德。在建设博物馆之前,他就是一名厨师,他怀着满腔传承和弘扬川菜文化之心,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于川菜文化研究和传承保护事业。筹备川菜博物馆用了20余年,博物馆自2005年开始破土兴建,最终于2007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正式开馆。
在当时,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博物馆,川菜博物馆属第一,且创建性地将厨房摆到了大厅中央,建立了川菜行业首个透明式厨房,把刀工火候、色香味形给游客零距离呈现,这在当时是对传统餐饮业厨房不能见客的颠覆性创新。
动态感受
除了看厨师怎么炒,还可以亲自上去炒
成都川菜博物馆作为成都的一张旅游名片,是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吃货们尽管敞开肚皮来。
该馆内,有互动体验式川菜项目,游客不仅能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经典川菜,还能听到厨师讲授川菜文化、传授传统川菜的烹饪技艺,全方位感受川菜刀功、火候及成菜过程,感受川菜“炒菜不过油、不换锅,芡汁现炒现兑,急火短炒、一锅成菜”的特点,并通过鼻闻口尝,体验川菜的色香味形器以及“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五味调和,百味生香”的丰富内涵。
为什么要在博物馆内设置这样的体验项目呢?张辉强告诉记者,传统博物馆为公众的呈现方式多为“静态”的“冷参观”,川菜博物馆想要打破静态,将原来的中餐厅改造成互动体验区,把美食吃进肚子里,让川菜文化烙印在心中。
静态参观
古人用什么做菜、装菜、炒菜
来到典藏馆,可以看到从战国至现代的3000多件川菜饮食器皿,这些藏品在使用功能上可分为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从材质上可分为青铜、牙骨、陶、瓷、铁器、木、竹等。另外,藏品中还包括了与川菜有关的文字介绍和书籍、图稿等。川菜原料展示区内,有采用清朝特制方法进行独家手工酿制的“川菜之魂”郫县豆瓣,还可以让观众现场体验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郫县豆瓣的传统制作工艺。
敬灶王是四川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民间,灶王司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全国最大的灶王祠内,可以让游客感悟“一餐一饭,来之不易”,珍惜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
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则展示了一系列先辈们曾使用过的石磨、碓窝、风谷机等,充分还原旧时农村的生活场景。
馆长荐宝
●清代康熙年间的馆窑泡菜坛——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纹泡菜坛
这件川菜博物馆收藏的藏品由坛体和坛盖两部分组成。整件器物以天蓝釉作底色,开光画青花山水人物,坛底有“康熙年制”四字楷书款。该器制作规整,一丝不苟,胎质洁白,青花发色自然、沉稳,具有典型的“清三代”特征。山水人物画仍然沿袭明末风格,采用董其昌山水画布局“远山、中水、近人树”,画面流畅、飘逸,此画风曾经因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喜爱而流行一时。
其中,天蓝釉是取“秋水共长天一色”“雨过天蓝”之意,深得中国儒家思想“宁静、幽远”之味。而开光则是指在器物显着部位,勾勒出长、方、圆、菱形、云头、花瓣等形状的栏框,其内再绘花卉、图案,有突出主题的作用。因这种方法有如屋内开窗见光,故名开光。整件藏品做过一定修复,但因存世量稀少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作为川菜菜系文化中较有代表性的盛食器,更是难得。
●灰陶泡菜坛
这就是汉代的泡菜坛子,称“双唇罐”。当时四川人已经懂得了用水密封来保存食物的这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方法,和现在的泡菜坛子是一样的原理。
编辑:黄植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