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3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公墓)管理门张贴横幅,提醒民众注意防疫安全。(图/中新网)
本网讯,清明假期,疫情下海外华侨华人缅怀故人的方式与往年不同,虽然不能返乡祭祖,但他们通过“云祭扫”等多种方式寄托哀思。
为逝去的亲人点一盏香烛,向家的方向撒一抔黄土,给孩子讲述先人的故事……清明当天,瑞士苏黎世中国传统文化协会会长陆金莲在家中用这样的方式追忆先人。虽然已经旅居瑞士多年,清明祭祖依然是陆金莲一家人每年重要的家庭活动。
“行之愈远,乡情愈浓。往年我们一家人会去瑞士佛光山祭拜,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在家中祭奠故人。”陆金莲说,瑞士侨胞大多保留着祭扫的习俗,他们会在清明带着孩子去扫墓献花,或在教堂里为故去的亲人祈祷,又或者登高遥望,请浮云给故乡坟头上的嫩芽带去游子的哀思。
在法国北部加莱省省会阿拉斯市,法国侨胞和当地政要在清明前夕来到一战华工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活动中,中法友人们共同宣读一战华工缅怀辞,并为新设的介绍华工事迹的牌匾揭幕,纪念华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在马来西亚,为了防范疫情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清明祭扫规定,包括在义山扫墓的时间需控制在90分钟以内、每个家庭不得超过6人扫墓等。马来西亚华人严格遵守规定,扫墓程序一切从简,但祭祖的诚心依然不变。
家住马来西亚霹雳州实兆远的华人周邦建,在清明节前夕就前往霹雳州曼绒古田墓园扫墓。他说,今年只有他与太太两人前往,到达墓园即开始清理墓地、摆设食物及祭品,速速完成祭拜。“理解限制扫墓人数的措施是为了防疫,因此愿意遵守,完成扫墓的目的就好。”
为让公众更全面了解华人清明的习俗和文化,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近日推出一系列线上活动,介绍清明节起源、华人祭祖习俗等。虽然政府推出严格的祭祖防疫规定,华侨华人在遵循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前往新加坡各公共骨灰安置所和蔡厝港坟场扫墓。
阿根廷侨胞刘芳勇在清明前与在国内的父母通话,委托他们去家乡的先祖墓前祭扫。“往年清明我都会抽空回国,专程回乡下祭拜先人,今年因疫情不能回国,只能让父母代为前往。”
刘芳勇表示,阿根廷的华侨华人很重视传统节日,清明节不能返乡的一般都会委托亲属代扫墓。“还有一些侨胞的亲属埋葬在阿根廷,他们会在清明去墓园拜祭,献上一束鲜花,还有些华人会在自家阳台上烧些纸钱缅怀亲人。”
西班牙巴塞罗那青田同乡会会长周建虹则通过海外浙籍乡亲清明网上祭奠平台“云祭祀”,通过云献花、云上香、云点烛、写留言等方式,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为了满足疫情下侨胞的祭扫需求,多个侨乡推出“云祭扫”和“代祭扫”服务。江门开通网上祭扫平台,佛山不少墓园推出了免费代献鲜花祭扫等服务,福州开通了“清明纪念”网络祭扫平台。
“这种祭扫的方式满足了广大海外侨胞表达思念的需求,绿色环保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周建虹说,由于疫情原因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乡祭扫了,在“云端”祭奠使思念故去亲人的心情得到释怀。
新冠疫情中印尼华人清明节扫墓祭祖
“因为新冠疫情,今年已是连续第二年没有办法回乡扫墓祭祖了,只能委托老家的亲人代为打理父辈墓园、上香烧纸祭拜”。4日,中国传统清明节,年过七旬的二代华人郭居仁介绍着。
从印尼苏门答腊岛迁居首都雅加达已数十年的郭居仁,以前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回苏门答腊岛乡下扫墓,因为那里是先辈从中国漂洋过海到印尼的落脚地,有父辈的墓园。
延续中国的传统,清明节前后10天里扫墓是印尼华人一代传一代的习俗。郭居仁说,尽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回乡扫墓是他迁居雅加达后几十年不变的“遵循”。
去年3月印尼开始暴发新冠疫情,至今仍未得到控制。“因为疫情防控规定,连续两年的清明节回不了乡下”,郭居仁说扫墓大事只好委托乡下亲人代行。“老家亲人已传来视频,父辈墓园打理得干干净净”,郭居仁说愿祖先保佑子孙平安,也保佑疫情早点过去,生活恢复如常。
除了扫墓,清明祭祖是印尼华人延续超百年的传统。每年4月,从月初延续到月底的“春祭”,成为印尼华社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间。
在正常年份,印尼百家姓协会都会挑选4月的一个周末在雅加达举行一场各姓氏共同祭祀中华始祖黄帝的“祭祖大典”。万隆等建有华人“百氏祠”的城市,也会举办集体祭祖大典。
各姓氏除了派代表参加以上大典,还会在各姓宗祠举行春秋两季祭祖仪式,春祭就是清明节所在的4月,秋祭在中秋节当月。据悉,仅雅加达就建有70多个华人姓氏的宗祠。
成立于1907年、已有110多年历史的棉兰“江夏堂”公所是印尼北苏门答腊地区黄姓华人的宗亲社团,该社团于1922年购置土地开辟义山、建立“江夏义亭”,拥有宗族墓地。每年春秋两祭习俗的延续成为当地黄姓族人与祖籍国故土文化连接的精神纽带。
该公所荣誉主席黄印华说,去年4月印尼政府实施大规模社区限制防疫措施,人们都出不了门,扫墓祭祖就停了一年。当前政府实行的是小规模社区限制防疫措施,“各家各户基本上都在清明节前去扫了墓”。
祖籍中国福建南安市的黄印华自1987年至2018年担任“江夏堂”公所主席。他说,华人是印尼社会最为自律的族群,大家都能遵守政府的防疫规定。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也让人们认识到遵守规定的自律对战胜疫情的重要性。
“虽然集中祭祖的仪式暂时没有了,但是各家各户在自家的祭祀还是有的”。黄印华说,慎终追远毕竟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价值观。
<
p style=”text-indent:2em”>
马来西亚华人:不“疫”样的清明一样的追思
又一年清明的清晨,在零星飘落的小雨中,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迎来了扫墓人流。去年清明期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来西亚各地义山不得不关闭。今年清明前夕,马来西亚政府在制定了扫墓标准作业程序后,允许部分义山开放。
义山是东南亚华人民间团体管理的坟地或公冢,占地三百多英亩的吉隆坡广东义山至今已有126年历史,二十余万逝者在此安息。去年因义山关闭“不得不在家上香祭祖”的林先生表示,清明是马来西亚华人最重视的日子之一,“去年不能来扫墓,总觉得不安心”。
还不到八点,已有扫墓者陆续进入墓园。义山工作人员说,和疫情前相比,今年清明前的两个周末前来扫墓的人流大约下降了九成以上。这一方面是因应防疫需要,政府限制每个家庭前来扫墓的人数并禁止跨州扫墓;另一方面也是义山出于防疫考量,早在清明前就通过媒体广泛呼吁,引导不少民众选择在清明前后利用非假日前来扫墓。“要是往年的清明,义山门口的车辆会堵成长龙。”广东义山主席李振光说道。
广东义山还未雨绸缪,早早就制定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当天天刚蒙蒙亮,义山工作人员就进行了消毒工作。民众在进入义山前需要扫码登记,并在进入后严格按照规定动线行动且保持社交距离。按照当地风俗,马来西亚华人在扫墓祭祖前要先拜土地神——大伯公。由于大伯公庙宇空间有限,广东义山今年不开放民众进入庙宇内祭拜,前来扫墓的民众排队经过庙前香炉上香,向神灵表达心意。由于广东义山墓园广袤,义山还特意安排20余位摩托骑手手持二维码在墓园中巡游,方便民众扫码登记。
在拜完大伯公等土地神后,扫墓民众或是前往墓园祭扫,或是在灵骨塔下的拜桌上焚香上供祭奠亲人。义山中处处可见提示防疫规范的歌诀:“不逗留,减风险;祭拜完,收拾好;戴口罩,勤消毒;一米距离很重要”,并以醒目字体提醒民众——“你平安,祖先安”。
在现场,前来祭扫的民众都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扫码登记。义山工作人员说,通过引导,民众在义山完成祭扫流程的逗留时间大大缩短,也减少了风险。
疫情下马来西亚华人的清明节,与以往不“疫”样,但李振光说,对华人而言,清明是感恩的节日,清明拜祭是对祖先、对亲人内心的拜祭,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据李振光介绍,广东义山近年来还大力提倡“环保清明”的理念。他说,依照传统风俗,民众前来祭扫时要烧化大量祭品;从绿色减碳的角度出发,义山不断呼吁民众减量焚烧,“清明带着内心来感恩先人就够了,并不是一定要买很多东西”。广东义山还鼓励前来祭扫的民众在祭扫结束后主动清理,带走祭品。“这既是为了给祖先和亲人安息之地一个清洁环境,也是增进环保意识。”李振光说,如今越来越多民众也都认同这一理念,会在离开时主动清理收拾。
马来西亚清明的礼仪风俗随时代而改良,在李振光看来,作为文化传统,清明的文化意义永远不会被抹杀。他回忆,年轻时随父母扫墓,父母总会给他买上一根甘蔗,在扫墓时,让他边啃甘蔗边听家族传统教育。
“义山实际上就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在广东义山服务多年的李振光颇富感情地说,“这里的墓碑记载着你是哪里人,你的祖先来自哪里,你的根在哪里!”保存住义山这个“据点”,就是希望能永远提醒下一代,不要忘了你来自哪里,你的根在哪里。这,亦是清明祭扫对马来西亚华人的意义所在。
编辑:魏惟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