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中国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在5%左右,承诺比去年提供更多的财政资源,以抵御通缩压力并减轻对美国提高贸易关税的影响。
该目标包含在一份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周三的年度会议准备的政府文件中,这是中国的象征性议会。

中国还计划在2025年将预算赤字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的4%,高于2024年的3%。
经济学家指出,考虑到该国面临的经济挑战、房地产市场危机、通缩和不断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重复设定5%的目标将是雄心勃勃的。
中国还在与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贸易战中苦苦挣扎,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实施了20%的整体关税,该措施于周二生效,中国随后对美国农产品征收了15%的关税。
北京计划今年发行1.3万亿元(2860亿美元)的特殊国债,较2024年的1万亿元增加。地方政府将获得发行4.4万亿元特殊债务的权限,较2024年的3.9万亿元有所增加。
“目前的目标符合共识,”澳新银行的中国高级战略师薛澔彭表示。
“我们继续关注特别债券在后续会议中将有多少用于购买房地产和土地。”
李强总理将在周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详细介绍中国在未来一年的政策。
与特朗普政府的日益加剧的贸易战威胁着中国的经济支柱,其庞大的工业体系在家庭需求持续疲软和包袱沉重的房地产行业崩溃的背景下,正变得越发脆弱。
特朗普还对一系列国家施压,其中一些国家自认为是坚定的美国盟友,这威胁到了北京在其经济模式中建立的数十年全球贸易秩序。
中国官员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出台政策,向消费者增加收入,减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
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呼吁北京进行长期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采取更深层次的措施,审查税收、土地和金融体系,以编织更强的社会安全网。
自给自足与创新
这种压力是在战略上从房地产开发和低成本制造转向高科技领域的自给自足与创新之际提出的。
电动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和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已在全球舞台上引人注目。
“在不利外部环境的背景下,通缩压力日益加剧…刺激国内家庭消费需求是关键优先事项,”康奈尔大学的贸易政策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主管艾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
“一次性方案可能会在边际上有所帮助,但持久性措施提供收入支持和加强安全网至关重要。”
去年的中国5%增长率,仅在政府推行晚期刺激措施后得以实现,虽为全球速度最快之一,但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却体会甚少。

军事乐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 session 准备演出。
尽管中国每年拥有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许多人抱怨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因为雇主为了保持外部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价格和经营成本。
面临国内需求疲软以及美国的更严峻条件(每年向其出口超过4000亿美元商品),中国生产商别无选择,只能急于开辟其他出口市场。
他们担心这将加剧价格战争,挤压其盈利空间,并增加新市场中政治家们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加高贸易壁垒的风险。
自特朗普于1月就职以来,他的政府已对中国商品增加了20个百分点的进口关税,最近的10个百分点的增加于周二生效。
“我们担心他们还会再加10%,”制造学校书包、玩具熊、文具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戴夫·方说,“这将是个大问题。”
然而,法兴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阿丽西娅·加西亚-埃雷罗表示,技术愿望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是“竞争优先事项”,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对中国避免经历日本的长期停滞将至关重要。
“这一创新驱动对增长的切实影响,特别是通过生产力的提高,目前尚未显现,”她表示。
“虽然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很重要,但中国必须解决其基本不平衡的问题。”
与路透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