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公布的预算案将揭示澳大利亚现行政策导向带来的严峻后果——经济困境与社会压力正持续加剧。评判政府的终极标准在于施政成果而非承诺。这份预算案将成为阿尔巴尼斯政府三年来经济与公共政策失序的集中体现。最具说服力的数据是:在此期间,澳大利亚人均可支配收入跌幅位居发达国家之首。
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与财长吉姆·查默斯自上任伊始便持续推行干预主义政策,罔顾财政纪律与经济审慎原则。其政策版图上充斥着资源浪费、自相矛盾与膨胀的公共债务,最终在全球持续不确定性中放大了澳大利亚的战略经济脆弱性。

阿尔巴尼斯政府财政失控的核心在于支出与税收的双重激增。尽管标榜财政纪律并宣称实现两次盈余,但自2022年5月胜选以来,澳大利亚总债务已攀升680亿澳元。目前联邦总债务达9560亿澳元,仅本年度就新增420亿澳元。
现任财长查默斯在财政挥霍方面”青出于蓝”,通过其”价值观资本主义”愿景将经济困境强加于数百万民众。政府规模的急速扩张扼杀了企业活力,抑制了投资意愿,拖累了经济增长。传统上作为经济韧性基石的中小企业,正承受能源成本飙升、过度监管与”护理经济”劳动力争夺的三重压力——过去一年新增岗位中83%来自公共部门及政府资助的护理行业。
激进的监管议程更使局势恶化:考虑欠周的劳资关系改革过度强化工会议价能力,牺牲了企业灵活性、竞争力与生产率。国际投资者日益认为澳大利亚监管环境充满变数且成本高昂。
“政府的财政失策暴露出对纳税人的蔑视,以及依赖中央经济计划的致命自负。”
能源领域已成重灾区。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与对煤炭天然气市场的直接干预,导致能源价格急剧攀升。民众非但未获得承诺的每年275澳元能源开支节省,反而平均多支出逾千澳元。制造业、农业等能源密集型产业遭受重创,企业被迫减产、倒闭或转嫁成本推高通胀。澳大利亚最后一家大型塑料制造商Qenos与唯一建筑玻璃制造商Oceania Glass皆因能源价格压垮而倒闭。
澳大利亚唯一长钢材生产商Whyalla钢铁厂近期也因能源成本失控进入破产管理,仅靠24亿澳元政府救助金维系其虚无的”绿色钢铁”转型。若Qenos与Oceania Glass也打出”绿色”旗号,或许同样能获得本应用于战略行业的纳税人巨额补贴。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但政府的政策反复与经济管理失当更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声誉。主要评级机构已就赤字与债务问题发出降级警告,这将推高政府、企业与家庭的融资成本。
在税收因通胀攀升与大宗商品涨价而显著增加之际,支出增速却两倍于收入增长,导致债务膨胀、公共部门扩张与政策型经济停滞。这种追求短期政治利益的做法,牺牲了稳健可持续的政策取向。
澳大利亚亟需重归审慎经济管理、提升生产率的改革与财政纪律。但令人忧虑的是,政府与反对党均未展现出重振经济的意愿与能力。距离大选不足两月,堪培拉仍在NDIS开支暴增、畸高所得税税率等关键议题上保持沉默——这些与移民政策、监管措施共同催生的住房危机,正持续剥夺年轻一代的发展机会。
更令人不安的是,政府虽屡次承认面临”二战后最复杂战略环境”,却始终缺乏清晰的国防能力建设路径。宏大政治愿景终将撞上残酷经济现实,本次预算案将印证:现行政策正将澳大利亚推向更深刻的经济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