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弗拉德以37岁的年纪,成为这家本土企业92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
在IBM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子公司92年的历史中,尼克·弗拉德是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
他当时年仅37岁。
弗拉德坦言这个前景令人却步,他深切感受到责任重大。
如此年轻就担任董事总经理,最困难的一点是赢得这家科技公司年长且通常经验更丰富的员工的尊重。
虚心提问成为破冰之道。
“关键在于以谦逊的姿态寻求他们的经验、见解和观察,”弗拉德在本周的《与老板对话15分钟》播客中说道。
他表示:”我发现只要以谦逊态度请教,向他们袒露面临的业务问题或绩效挑战,并寻求建议,就能获得支持。”
点击下方收听,或在苹果播客、Spotify等平台订阅《与老板对话15分钟》。
以下是主持人莎莉·帕滕与弗拉德的访谈节录。
尼克·弗拉德: 我清晨6点前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步行去社区咖啡馆。
我热爱咖啡,但更重要的是在新南威尔士州乡村长大的经历教会我,成为社区一员、与邻里熟稔相知的归属感。这种人情味让我反复光顾那家咖啡馆。
你会和常客们聊天吗?
当然。无论是熟客、咖啡师还是服务生。这是与社区成员建立私人联结的机会。记得童年时,那些推动集体利益而非追逐私利的社区楷模最受敬仰。我始终以他们为榜样。
职业生涯中有哪些转折点?
事业中期时,我正担任CEO幕僚长,获得绝佳的高管发展机会。那是2014年左右,面临工作选择时,我决定优先考虑感情生活。
完成MBA学业后,我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她获得澳大利亚财政部职位,促使我移居堪培拉。
我为一位出色的上司工作。选择能真正赏识你、在你尚未看清自身潜力时就能激励你的领导者至关重要。
当时可以自主选择上司吗?
那次确实可以。
很惊讶你在相当年轻时就会考虑追随什么样的领导、如何助力职业发展。
完全正确。我会思考与谁最投契?钦佩谁的领导风格?本能地判断哪类上司值得共事。这些因素都影响决策。
如果重新选择,你会始终把家庭和个人情况置于工作之上吗?
我认为卓越的领导者首先要有条理的人生。与员工进行全方位沟通很关键——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生活秩序与平衡,从而展现最佳工作状态?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条建议是?
就任IBM澳大利亚负责人时,我兴奋地致电所有前任CEO求教。
安德鲁·史蒂文斯的建议令我难忘:要做让团队感受到进步的领导者,而非让人如芒在背的上司。
若能持续向团队展示目标进展并庆祝成功,我相信最能激发员工潜能。
当进展不顺时如何处理?毕竟企业运作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
首先明确沟通对象。
对一线员工和管理团队需采用不同沟通策略。
对领导层要营造教练文化——不是揪着指标不足说教,而是让他们明白:辅导员工提升绩效、克服挑战是更高要求。
第三是亲力亲为。领导者要主动投身最具挑战的处境。
办公室最让你反感什么?
本能地厌恶团队冲突。我着力缩短冲突持续时间,延长高效协作周期。
可用自嘲式沟通:”对此我不太了解,但容我提几个笨问题。能否换个角度思考?”
定下基调:”现在进入头脑风暴模式,任何想法都值得倾听。”作为领导者,这种干预能降温矛盾,奠定更好合作基础。
所以你常提”笨问题”?
经常如此。通过承认自己不如对方专业,可以说:”帮我理解你为何这样判断?我真心求教以增进认知。”
这招很管用。
工作中最不喜欢什么?
老生常谈——时间永远不够。作为结果导向者,这很困扰。达成目标固然欣慰,但现实是无法事必躬亲。
我正在突破的领导力课题是:如何通过他人实现规模效应。
从专业人才到领导者的转型,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出任IBM澳新总经理时多大?
37岁。
如何应对?这个年纪确实很年轻。
确实。在澳大利亚分公司92年历史中,我是最年轻的掌舵者。
这令人敬畏,责任之重大让我感受真切。
如何管理那些资历更深、司龄更长、可能比你更懂行的同事?
关键在于如何让他们认同使命。要清晰传达企业愿景,以极度谦逊的姿态汲取他们的经验智慧。
我发现只要谦逊请教,坦诚业务难题并寻求建议,就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你观察到哪些关键AI进展?将如何造福社会?
量子计算有望解决社会议题令我振奋——无论是气候建模、新药研发还是材料科学。
具体而言,AI能帮助量子研究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编写量子应用代码。
你对AI持乐观态度还是有所保留?
人类的创造力总能驾驭技术改善整体生存状况。我确信新兴技术能解决当前全球性挑战。总体持乐观态度。
AI和通用人工智能解决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还需多久?
最多三到五年。
AI已增进对地球的认知,助力研究者和气候科学家采取有益人类的行动。
例如IBM与NASA马歇尔太空中心的合作:通过近地卫星网络获取海量地理空间气候数据,AI能以对话形式帮助研究者快速获取精准信息。
通用人工智能是否意味着AI将超越人类智能?
这是我的理解。
我们接近这个临界点了吗?
确实。我认为已非常接近。
但这也可能是个永远差一步的目标——随着AI进步,理论家总会把通用智能的标准再提高些。
如果不做现在的工作,你会选择什么?
我关注丘吉尔奖学金。希望深入研究某个社会问题——通过国际院校沉浸式学习或海外实践,将洞见带回澳大利亚造福大众。
具体想解决什么社会问题?
帮助澳大利亚偏远地区居民更好地接入数字经济,拓宽进入科技行业的职业通道。
这位37岁就掌舵IBM澳新的年轻领袖,展现了谦逊求知与锐意创新的完美平衡。从社区咖啡馆的人际连接到量子计算的科技前沿,他始终秉持”通过他人成就事业”的领导哲学。在AI革命浪潮中,他既怀抱技术乐观主义,又保持清醒认知——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个人才智的闪耀,而在于激发集体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