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邦达农美术馆展览《共思》邀艺术家与自然共创

新邦达农美术馆展览《共思》邀艺术家与自然共创

伊莎贝尔与阿尔弗雷多·阿奎利赞夫妇耗时数月与公众共同完成这件巨型作品 (图片来源:Zan Wimberley)

攀爬本达农美术馆后方陡峭的伯拉旺小径至三分之二处,我已气喘吁吁。

此刻正与众多艺术家、作家及公众一同参与新南威尔士州南海岸达拉瓦尔原住民领地上的特别活动——本达农新展季”共同思考:与自然对话”的开幕周末。

新邦达农美术馆展览《共思》邀艺术家与自然共创

本达农邀请访客如同艺术家般认知并学习美术馆所处的自然环境 (图片来源:Jacquie Manning)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暂作停歇,聆听原住民守护者乔尔·迪夫斯与乔丹·托马斯讲述他们保护这片神奇土地的工作。

艺术家凯格·德索萨与罗伯特·安德鲁亦同行其间,身后是波光粼粼的班格利河(肖尔黑文河)壮阔展开。

新邦达农美术馆展览《共思》邀艺术家与自然共创

本达农美术馆附近的班格利河(肖尔黑文河) (图片来源)

阿奎利赞夫妇虽留守美术馆,但四位艺术家过去一年均在此驻留创作,参与丛林徒步,与原住民守护者及自然资源团队深入交流。

基于对这片土地的调研与思考,他们为”共同思考”展览创作了全新委托作品。

恰如这场丛林徒步,这些作品充满惊喜、令人回味,足以让你屏息凝神。

‘深邃知识与永恒时光’

听迪夫斯与托马斯讲述本达农千公顷丛林中十余种生态系统时,我不禁将德索萨、安德鲁与阿奎利赞夫妇这三组生机盎然的参展作品视作另一种生态系统。

“共同思考”展览邀请我们重新审视常被忽视的人与自然联系,思考协作、互惠与深度倾听的价值。

新邦达农美术馆展览《共思》邀艺术家与自然共创

阿奎利赞夫妇运用再生纸箱创作,呼应菲律宾移民”巴利克巴彦”传统——向家乡寄送物品箱 (图片来源:Jacquie Manning)

三组新作与希腊裔澳大利亚视觉艺术家蒂娜·斯特法努、泰裔新西兰艺术家索拉维·颂萨塔亚及西澳中部的马图原住民社区作品共同展出,后者两幅大型协作画作构成展览的叙事框架。

本达农策展与教育总监索菲·奥布莱恩视马图画作为展览基石:”它们展现了最古老、最持续的人与自然协作,蕴含实用、可持续的文化智慧,凝结着深邃知识与永恒时光。”

德索萨、安德鲁与阿奎利赞夫妇的场域特定作品,邀请观众投入时间与关怀,重新思考本达农景观的启示。

新邦达农美术馆展览《共思》邀艺术家与自然共创

马图社区作品《马图米利·恩古拉(此处皆为马图家园)》作为展览框架作品之一 (图片来源:Zan Wimberley)

奥布莱恩认为,这正是1993年亚瑟与伊冯娜·博伊德将这片”创作之地”赠予国家时所期待的相遇。

“多数驻馆艺术家处于创作过程中,这种能量自带方向。正如博伊德夫妇所言:我们应搭建观众与艺术家对话的桥梁,不仅展示藏品或风景,更要彰显艺术家的价值与声音。”

与自然协作的邀约

奥布莱恩与联合策展人柏琳·巴斯琴以与自然协作为展览起点——在丛林中运营美术馆、艺术家驻留与活动项目,每日都需直面自然挑战。

“我们时刻在与自然直接协作,无论是洪水、山火、丛林徒步,还是当下出没的蛇类。”奥布莱恩说道。

新邦达农美术馆展览《共思》邀艺术家与自然共创

本达农不仅是美术馆与艺术家驻留地,更是千公顷野生动物保护区 (图片来源:MANA Creative)

策展人受”协作产生新知”理念启发,思考人们如何在本达农创造新认知。”自然必须成为我们的协作者,这是我们持续对话的对象。”

艺术家们以迥异方式回应”与自然协作”的命题,作品充满喧闹与混沌,却各具灵性。

时光印记

罗伯特·安德鲁抵达本达农首件事便是赤足涉水。”当双足没入河水,即刻能感受到积极的能量反馈。”这位以大型机械装置闻名的亚伍鲁族艺术家说道。

其新作《新眸—故土》突破既往风格:”从文字语言回归口述传统,这本质上是个故事。”故事主角正是肖尔黑文河,或曰艺术家对它的感知。

通过多次探访,安德鲁与本达农文化联络官杰罗姆·科米萨里及原住民长老诺埃尔·”努克”·韦伯斯特共同记录河流影像。在美术馆25米巨墙上,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给TA喜欢
共0人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旅游、娱乐

    认识"痛风哥"后 这些澳洲短跑新星同样值得关注

    2025-4-4 6:38:52

    旅游、娱乐

    维多利亚灯光秀盛大开幕,但当地居民对票价颇有微词

    2025-4-4 7:58:04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