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小费习俗日渐流行

在澳大利亚的餐厅里,越来越多的食客正被一种”注视式付小费”的新现象弄得局促不安。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这种被称为”小费监督”的做法,指的是当顾客结账时,服务员不仅手把手指导如何输入小费金额,还会全程注视顾客的选择过程。

从屏幕上预设的5%至25%选项,到”自定义”或”拒绝小费”的按钮,顾客的每个选择都在服务员的注视下完成,仿佛在接受一场”道德考验”。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Swinburne大学支付系统专家Steve Worthington教授指出,这种令人不适的做法在澳洲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支付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视觉监控’。你的一举一动都被看得清清楚楚,这让人感觉隐私受到了侵犯。”

他补充道,随着澳洲加速迈向无现金社会,鼓励顾客支付小费变得更为便捷,但同时也让许多人感到”不自在和被监视”。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在澳大利亚,小费传统从未像美国那样根深蒂固,毕竟这里的最低工资标准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随着生活成本持续攀升,结账时的”默认小费”选项正悄然成为新的行业惯例。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悉尼的单亲妈妈Anna表示,过去外出就餐从不主动支付小费,但现在越来越常感受到”被监视”的压力。

“当服务员紧盯着你时,真的很难拒绝支付小费,这种感觉既难堪又令人愧疚。”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墨尔本有顾客反映,部分餐厅的POS机甚至用颜色标注小费比例——绿色代表20%-25%,红色表示5%-10%,选择”不付小费”就像在公开宣称”我很吝啬”。

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表达不满:”这里是澳大利亚,不是美国,我们不搞这套。”

“现在连外卖都要收小费,简直越来越过分。”

也有人表示:遇到频繁”强索小费”的店家,以后就直接拉黑。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尽管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但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确实比以前更常支付小费了。

根据Zeller金融公司发布的《2024年澳大利亚小费报告》,去年全国平均每笔小费金额达25.20澳元,同比增长25%。

其中维州居民最大方,平均每笔39.50澳元;昆士兰人以32.20澳元紧随其后,远超新南威尔士州的16.90澳元。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为餐饮业辩护。

澳大利亚餐饮协会CEO Suresh Manickam表示,他并未感受到小费增长的趋势,反而认为有所减少。

对于”小费监督”现象,他强调:”顾客不应感到压力,服务员通常会礼貌地移开视线。”

澳小费文化引争议:网友陷"给与不给"两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两位市场营销学教授通过分析3.6万笔交易发现:被”监视”支付小费的顾客,再次光顾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他们建议餐厅:”想要培养回头客,就应该给顾客’安静支付小费的空间’。”

您在外出就餐时是否遇到过被服务员盯着付小费的情况?

本文探讨了澳大利亚日渐兴起的小费文化及其引发的争议。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餐厅采用”小费监督”方式,即在顾客结账时全程注视其支付小费的选择,这种做法让许多消费者感到隐私被侵犯和道德绑架。尽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支付小费的金额有所上升,但社会舆论对这种强制性的小费文化普遍持抵制态度。专家指出,这种高压策略反而会降低顾客忠诚度,建议餐厅给予消费者更自主的选择空间。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