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本国也有一个相当的衡量指标,即银行票据掉期利率(bank bill swap rate,BBSW)。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期,该指标也传达了相应的货币市场恐慌信号。
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十年祭。市场交易员回忆起当时的市场恐慌情绪依旧是心有余悸。但是,同样的事情目前却再次发生。LIBOR-OIS利差已经上升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澳洲的银行票据掉期利率亦是如此,并且还在持续攀升。
例如,外汇远期汇率和政府债券等回购利率均处于高位。
据统计,澳洲银行2/3的融资和BBSW绑定,而BBSW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近30个基点。由此可对银行各类贷款(如房贷)的息差造成明显的“挤出”效应。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由于“扛不住”而先后提高房贷利率高达17个基点。
对于规模较大的银行而言,如果不是迫于监管机构的压力,上调利率恐怕也是早已为之。
回溯过去,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期,短期利率的飙升市场会体现出相应的恐慌。即如果投资者借款给雷曼兄弟、花旗银行、麦格理或西太银行等金融机构,极有可能发生30或90天内无法回收贷款的情况。
目前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澳洲本土银行资本金充足。按照相关规定,银行必须持有数十亿的安全资产,在发生挤兑风险的时候,银行可以通过马上出售安全资产予以应对。
尽管如此,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已经远比十年前更为复杂。对于澳洲而言,货币市场过度依赖于复杂且不透明的全球金融体系无疑是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