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痛心!
这个月初,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聚餐,
却没想到最后却以
9口人全部中毒身亡收尾…

而就在这周一,
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致命的“毒物”,
竟然就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
不起眼的这些食物!
所有澳洲华人都要注意了!
01
一家9口人全部中毒死亡…
最近几天,
黑龙江一家人的遭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也给所有的澳洲华人敲响了警钟!

10月5日早上,
47岁的李女士和丈夫老张去亲戚家聚餐,
到了饭点,亲戚拿出了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酸汤子”
招待众人。

(网络配图)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
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
是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的特色小吃。

(网络配图)
因为制作过程不算复杂,很多当地人都经常会自己在家做。
推广
但谁曾想,就这么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
就吃出了要命的问题…

(来源:中新视频)
当天聚餐时,家里的9位长辈都吃了这个“酸汤子”,
而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就没有吃。

(网络配图)
结果吃完没多久,
这9位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
并且情况迅速恶化,
家人赶紧把他们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但他们当时还不知道的是,
悲剧才刚刚开始…

(来源:红星新闻)
接下来几天,几位老人就没离开过医院,
直到10月10日,医院宣布,
经抢救无效,
其中7人陆续死亡。

10月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
到了10月19号周一,
最后一名中毒者,也就是47岁的李女士,
也抢救无效身亡…

2个星期的时间,
一家9人,
吃了“酸汤子”的全部身亡!
无一幸存!
简直让人痛心!
(来源:红星新闻)
而李女士的儿子花了高昂的治疗费,
也没救回自己的双亲…

(李女士儿子发起的众筹,来源:红星新闻)
在接受采访时,李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
在母亲抢救期间,医生就告诉他:
“99%的肝部都已经完全损坏,
可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李女士的儿子怎么都想不通,
就因为去吃了一顿饭,
父亲母亲怎么就双双去世了?
为什么就偏偏父母吃的那份酸汤子就出了问题?

(来源:红星新闻)
而在经过黑龙江省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多天的采样检测后,
终于揪出了“真凶”——
米酵菌酸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
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
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从而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那么,这个米酵菌酸到底是什么来头?
为什么能一下就夺走9条人命?
02
“真凶”米酵菌酸,究竟有多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
米酵菌酸毒素是
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网络配图)
首先,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
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
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一旦误食含米酵菌酸的食物后,
会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
产生严重损害。

(网络配图)
根据摄入量,轻则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无力,
重则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抽搐、
甚至休克死亡!

更严重的是,一旦中毒,
还没有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达40%——100%!
2010年至今,
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而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
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
包括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作的食品。

具体来说,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

(来源:央视新闻)
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都要注意。

(来源:央视新闻)
这些食品在制作时最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产生能致命的米酵菌酸。
同时,这些食物对保鲜的要求很高,
一不注意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网络配图)
像上文中夺走了9条人命的“酸汤子”,
据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这份“酸汤子”不仅是家里自制的,
而且还在冰箱中冷冻了近一年!

(来源:新京报)
在食用之前,还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一段时间,
简直就是给这种致命毒菌酸创造了
“完美的繁殖土壤”…

(网络配图)
悲剧发生后,国家卫健委也发出提醒,
让大家谨慎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度恐慌,
因为产生米酵菌酸的椰毒假单胞菌也有挺多“弱点”的,
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会大量繁殖,产生安全隐患。

(网络配图)
首先,
不是任何「发酵制品」都值得担心,
像馒头、面包、酸奶、酸菜、醪糟之类的在制作时会使用发酵剂。
而发酵剂里含大量发酵微生物,会形成优势菌群,
避免了米酵菌酸这样的致病微生物繁殖。

当然,最好的还是
不要在家做自然发酵的米面制品。

其次,大家要牢记的是,
高温、潮湿是产生米酵菌酸的最佳环境!

(来源:新华网)
因此,在外面购买的容易产生米酵菌酸的食物,最好是当天买当天吃。
如果不能及时吃的话,
一定要放冰箱里冷藏!
避免食物长时间放置在高温、潮湿的环境里。

(来源: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如果有任何变质或者异味现象,就立即扔掉,不要再吃了!
千万别为了省一点小钱把身体搭进去!

(网络配图)
特别是澳洲现在开始入夏,
食物变得难以保存,也更容易一不小心就变质。

像是华超里能买到的袋装湿河粉,
一定要放冰箱冷藏,并且及时吃完。

(网络配图)
还有木耳和银耳也不要久泡,

并且及时食用,最好不要过夜。

我知道,
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是咱们华人一辈辈沿袭的传统,
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

(网络配图)
面对一些不确定是否变质过期的食物,
我们会安慰自己说:
“没事,就吃一次不要紧”

(网络配图)
面对年轻一辈们的劝说,
许多老年人反而会表示:
“都吃这么多年了也没事,
扔了多浪费”

(网络配图)
然而就是这样“节俭”的心理,
让我们总舍不得扔那些过期了但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的食物,
一些变质、发霉的食物也总觉得切掉坏了的部分就能继续吃…
于是,在无形中,
增加了病从口入的风险…

(网络配图)
前有可能致癌的黄曲霉素,
现在又是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
悲剧不仅让我们感到痛心,更要让我们引以为戒,
注意饮食安全!
今日结语
一场悲剧,
让我们认识了致命的米酵菌酸,
也再次给所有华人敲响了警钟!
勤俭节约是美德,
但身体健康更重要!
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节省”,
把安全搭进去!
编辑:甜橙材料来源:中新视频、新京报、央视新闻、红星新闻、中文国际、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问题征集
你在澳洲生活都遇到了哪些疑惑,或有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家可以将这些问题发送给我们,我们将邀请专业人士在即将上线的新平台上帮助大家解答,敬请期待吧!
来自群组: 澳洲生活居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