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日:华人眼中的自己和澳洲 – 澳洲唐人街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2020年,有65万华人生活在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日这天,几位来自不同世代的澳洲华人与ABC中文谈起了自己眼中的华人身份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日:华人眼中的自己和澳洲 - 澳洲唐人街

阿德莱德大学历史系终身荣誉教授颜清湟

Iris Zhao

从澳大利亚1973结束年“白澳”政策,越来越多华人来到这里安家立业,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在2020年已有65万华人生活在澳大利亚。

长久以来,华人的身份文化和澳洲社会价值观碰撞交融,这种冲击对每个华人家庭来说都并不陌生。在澳大利日,几位来自不同世代的澳洲华人与ABC中文谈起了自己眼中的华人身份和脚下的这片土地。

悉尼才有“红烧豆腐”

阿德莱德大学历史系终身荣誉教授颜清湟1968年就因为偶然的教职机会来到南澳生活,那个时候他还在和太太讨论三年后去新加坡教书,因为在阿德莱德太难找到华人食物。

“1971年阿德莱德只有300、400个华人,主要是学生。我们买米要到希腊人的店里。”

“那个时候我快三十岁了。经常被当成学生,整个大学大概只有几百个亚洲留学生。”

“在白澳政策下学生念完书就要回去,不能停留。直到1973年,劳工党上台,白澳政策取消。澳洲也开始实行多元文化政策,门打开了。”

“最初就是一批马来西亚的专业人士像是医生、护士、会计移民。这和马拉西亚1969年反华事件有关。”

“70年代末,有很多柬埔寨、越南的华人难民过来,很多都不会讲英语,就做华人吃的东西卖,像是豆腐、豆干这些东西。我们才有东西好吃,以前都没有红烧豆腐。我只有去悉尼的餐馆才能点红烧豆腐吃。”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日:华人眼中的自己和澳洲 - 澳洲唐人街
孩子挥舞澳大利亚国旗
(Getty: Adam Pretty)

虽然饮食上澳洲让颜教授“水土不服”,对于澳洲“平等主义”(egalitarianism)和“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的价值颜教授却十分认同。

“移民社会,大家的根本都不在这边,所以会发展出“平等主义”。”

“我刚刚来的时候,等级的观念还是有的,就不习惯用名字直接称呼教授,一年后才改口。”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引入的多元文化的概念,让我觉得在这里要分享,华人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是被排除在外的就不会有这种身份认同感了。”

1973年,颜教授参加筹建了南澳中华会馆,希望能对本地华人的发展有所帮助。

“创办会馆的时候,不管从什么地方来的华人我们都会接受,还有华人和当地人结婚我们也会接受他们做华人。多元文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你从哪里来”

城市规划师艾丝黛拉·庆 (Estella Qing)是在墨尔本出生长大的第二代华人。

父母80年代从上海来到澳大利亚,刚刚硕士毕业不久进入职场的艾丝黛拉在采访中对ABC表示,她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是澳洲人还是中国人这种身份的问题。

“我父母对中国的评价很高,他们对自己长大的地方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是他们前30年生活的地方。”艾丝黛拉说。

“我知道有些朋友当遇到有人当面问他们从哪里、家里是什么背景时会感到很难过。他们会觉得我出生在这里是澳大利亚人,你有什么权利说我是从其他地方来的。

“但我觉得这有点傻,澳大利亚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国家,太多人都是来自其他地方。当有人来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觉得很高兴,因为这表示有人对我有足够的兴趣,愿意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觉得一个人从一个国家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然后在这个新国家出生的子女很难会自然而然地认同自己是澳洲人。”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日:华人眼中的自己和澳洲 - 澳洲唐人街
艾丝黛拉和朋友们
(supplied)

“当你来自一个很老的文明,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澳洲身份认同的同时,你出生的国家也会伴随着你。所以我觉得不能说因为出生在澳大利亚我就只是澳大利亚人,这种想法太简单化了。”

“我完全不觉得在我身边有感受到国家主义存在。可能国家主义在澳洲的不同地方人们会有不同的认知。在墨尔本,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来自多元文化的背景。”

“我认识一些美国华人,我能感觉到他们有的时候会认为你或者是站在我这边要不就是站在对立面。在美国长大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华人,是美国人。这让我很惊讶。带着这样的想法长大,人们可能就会变得更美国,更有国家主义的想法,这可能和在澳洲长的华人不太一样。”

“我觉得这可能和美国历史更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更为固定有关。澳洲政府则经常强调多元文化,给人感觉多元文化是澳洲特色。”

但当下澳洲社会在艾丝黛拉看来与她父母来到澳大利亚的时候相比,公平机会尤其对于移民来说变少了。

“我觉得公平精神(a fair go),多元文化,平等主义,幸运的国家 (the lucky country) 都仍旧适合用来形容现在的澳大利亚。”

“但公平精神和平等主义对于在本地没有联系网的新移民来说,可能很难更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会需要学习澳洲的文化、社会运作的方式。”

爱国没有标准比较

在墨尔本已经生活了近20年的机械维修师王洋(Yang Wang )出生在中国,十几岁时随父母来到澳洲,对于王洋来说,澳洲对他第一个挑战就是语言。

“像我这个年龄段在国内长大的孩子们,当时上学的英文,和这边实际应用中的英文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在拿到了大学的offer以后我延期了一年入学,一方面锻炼自己认识这边的社会,把语言这方面好好练练,另一方面也是开始努力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攒学费。”

王洋感觉虽然当年的大学里中国留学生已经多起来,但自己却是所学的专业里唯一的华人,并且专业挂科率比较高。

“有一门课,原来200多人的教室,期末考完,进入下一年的课程之后,只有三四十人坚持下来了,剩下都回去复课了。”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日:华人眼中的自己和澳洲 - 澳洲唐人街
墨尔本的澳大利亚日庆祝活动
(ABC News: Elias Clure)

“对我们而言,语言上的难度更高一些。它涉及英语里的很多专用词,是平时我们平时不会使用接触的那种。”

除了学习以外,在最开始打工认识社会时,语言对他的挑战更大。

“我打过很多工,其中一个就是在本地洋人连锁餐厅里做后厨。”

“二厨就是本地老式那种发音,鼻音比较重,他交代的很多东西在我当时听起来很吃力,有的时候靠猜靠蒙,又怕做错了被人责备,当时在语言上着实遇了些困难。”

多年的学习生活中,王洋早认识了很多的本地朋友,对澳洲文化尤其是体育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喜欢游泳的他还曾希望有机会进入海边救援队。

“这边体育文化比较流行,虽然很多同事都是业余爱好,但很多人专业程度都已经接近半职业性了。但我们跟人家的专业性跟人家比还差好多。”

多年学习生活后,对于澳洲,王洋感觉已经很难离开。

王洋对ABC中文表示,“由于专业的原因,有想过去美国硅谷发展,但后来留下来了,有家庭原因,也有一些对比之后对未来的考量。

“当然也是因为对澳大利亚放不下,做比较的时候也会倾向于澳大利亚。作为学生时代就从国内过来的人而言,墨尔本给我的感觉更接近于故乡。”

王洋眼中的澳大利亚人都很澳大利亚。

王洋说:“最近山火之后大家自发的行为,能感受到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澳洲人就是比较直接,喜欢撸起袖子就干,口头上的宣传反而是不多见,能感受到大家实际上在做很多事情。”

“作为澳洲华人肯定希望这里的人们不管什么种族凝聚力都能更强一些,但对于爱国这件事真的是没有一个标准可以比较。”

原文链接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澳洲华人

澳大利亚 - 鼠年说鼠:“华人对鼠爱恨交加” - 澳洲唐人街

2020-12-27 10:45:50

澳洲华人

澳大利亚 - 珠算回归新州课堂 数学和文化双受益 - 澳洲唐人街

2020-12-27 10:57: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