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隔离生活让许多人不适应。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科学家是否能给人们一些建议呢?

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毗湿奴·南丹(Vishnu Nandan)和其他在北极的科学家在冬季只能依靠人造光工作和生活

为阻止新冠病毒的扩散,全球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封城禁足措施。这意味着许多人无法出门,享受自然光,特别是那些有健康隐患的脆弱群体,要在室内隔离3个月。这简直令有些人无所适从。

我们都知道阳光对人们健康和身心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北半球正是春暖花开,阳光灿烂的季节。 宅在家中,无法出门肯定对人们情绪和各方面产生影响。

但其实,每年都会有数百名科学家去北极或是南极进行实地科学考察。 他们往往在那里一呆就是3个月以上,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在漫漫长夜中完成考察任务。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这些科学家的经验是否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呢?

毗湿奴·南丹(Vishnu Nandan)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是一名海冰遥感科学家,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球观测科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南丹参与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移观测计划(MOSAiC)。

他们的团队由来自不同国家的60名科学家组成。南丹是队里唯一一名印度人。他们生活在德国破冰船RV极星号上。

他最近一次北极考察持续了127天,刚回到加拿大就赶上了封城隔离。

他向BBC国际台记者斯瓦米纳森·纳塔拉杨(Swaminathan Natarajan)介绍了他是如何适应北极寒冷、黑暗的严冬的。

  • 为什么自然光对我们生活如此重要?
  • 人类面临枯竭的六大自然资源都有哪些
  • 肺炎疫情: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 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如何锻炼和保持最佳状态

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毗湿奴所在的团队每天都步行前往现场实验室做研究

生物钟

在抵达极地地区后,探险队成员需要把表调到莫斯科时间。但人体生物钟可不像调表那样简单,它立即开始叛逆。

南丹说刚到极地时的最初几天,自己非常不适应。他怀念有阳光的日子。但很快就开始适应了,到最后甚至对黑暗“上瘾”了。

最近一次从极地考察127天回来后不久,南丹对BBC记者说,自己的生物钟乱了。有时候根本起不来吃早饭;而另外一些时候又睡得太早,或者半夜以后才入睡, 彻底打乱了节奏。

在南丹7年的极地考察生涯中,先后到过北极和南极地区15次。

由于没有日出和日落,南丹说有时他起床后觉得非常疲惫。

他表示,看着窗外一片黑暗,你的身体不想醒来。

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在北极用雪橇运仪器设备

睡眠与健康

阳光不但为人体提供维生素D, 还能改善人的情绪,增加幸福感。

如果没有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明显界限,身体的自然节奏会随之改变。

睡眠不好可以让人感到疲倦和烦躁,长此下去就会给人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北极从10月初到次年的3月底都属于冬季,只有黑夜。

南丹说,虽然他自己属于睡眠不多的类型,但缺乏睡眠还是让他倍感疲倦。

他说,如果没睡好觉但下午还必须要工作的话,就特别缺乏动力。

而外面的气温可以降到摄氏零下55度,寒风凛冽。

南丹对极地生活可谓很有经验,所以也很熟悉通宵是白昼的夏季。

南丹表示,当你24小时都处于阳光下的时候,早晨可能精力旺盛。但到了晚上,你就要垮了。

他说,如果自己半夜醒了,那就无法再入睡了。

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这艘德国破冰船实际上是一座装备精良的水上实验室

十分警觉

2月23日这一天,他们的考察船极星号打破了记录,一天就向北极行驶了156公里。

南丹说,以前考察船从未在极地这样恶劣的冬季到过这么北的地带。

放眼望去,周围一片冰雪茫茫。 这里也是世界最大捕食者动物北极熊的家园。

南丹借助雷达卫星和地面雷达传感器来测量海冰的厚度。

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北极熊对这些不速之客很好奇

有一次, 一只北极熊来到他们的驻地,开始玩一件设备。为了保障安全,他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和戒备状态。

船上还给那些值班者配备了来福枪,以防北极熊的袭击。

南丹说,如果你24小时处于黑暗中,你会变得更警觉。

在这种昼夜不分的特殊环境下,能建立起一种日常规律非常有帮助。

通常在早餐后,南丹和其他团队成员会下船到现场实验室去工作。

之后,他们会返回船上吃午饭,然后再到实验室中工作4个小时。

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在极地过圣诞节和元旦跨年

工休时间

冰天雪地特别消耗体能。南丹说,在极地考察的4个月时间里他掉了10公斤。

考察船上的厨房为他们提供正常饮食,有时甚至邀请科研小组人员自己动手做饭。

有一次,南丹为全队做了印度蔬菜香焖饭、菠菜豆腐咖喱以及烤鸡和烤鱼。

娱乐也很重要。他们每周有两个晚上有吧台,可以喝酒。在休息时还可以玩游戏等。

赶上圣诞节、元旦或是某人过生日,他们也一起庆祝。南丹就在船上赶上过一次生日。

但是,这种封闭式的生活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加上繁忙的工作日程,到了2月底,许多人都已经精疲力尽了。

澳大利亚 - 肺炎疫情:居家防疫日子难熬 北极科学家分享生存技巧 - BBC News 中文

<

p role=”text” class=”css-19db9gm-Copyright etq3yw90″>图像来源,Lukas Piotrowski

Downtime by a camp fire

从北极到封城

在南丹的科学考察船驶离北极后,他看到了第一缕阳光。

南丹说,他并不痛恨黑暗,因为对他们这些工作在考察船上的大多数成员们来说,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但当他回到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后发现,人们正生活在封城禁足的模式中。

像所有进入加拿大的外来人一样,南丹也被要求要自我隔离。对他这种有过极端环境中生存经历的人来说,适应隔离生活不难。

南丹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你可以在家运动,不必去健身房。网上有许多不错的视频,教你如何在家健身。

有些地方,人们仍可以每天出门一次做运动。但南丹表示,那些不能出去的人应该让自己动起来。

比如,南丹建议,可以在家从事一项活动或运动。

他还表示,这可能是我们一生中唯一比较清闲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同时, 南丹说,人们必须迅速学会在困境中生存。

“那就像生活的一次绝地重启,几乎跟世界末日一样,”他说。

【唐人街】Fb每日分享澳大利亚精选新闻,让你随时随地知道澳洲最新 @玩乐、@移民、@生活资讯:https://www.fb.com/news.china.com.au/

【欢迎新闻爆料,洽谈合作!】微信订阅帐号:news-china-com-au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给TA喜欢
共0人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生命探索

    澳大利亚 - 新冠病毒疫情加速QR码技术革命 - BBC News 中文

    2021-1-25 21:55:23

    生命探索

    澳大利亚 - SpaceX火箭单次发射143颗卫星,刷新“一箭多星”世界纪录 - BBC News 中文

    2021-1-27 20:50: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