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年公务员抱怨工资低 人民日报:辞职好了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分类:评论
发布于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16:10

【导读】最近这几天或许公众会觉得世道变了,因为媒体开始报道说,很多公务员过去一年在“八项规定”及其相关禁令之下干不下去了,纷纷要辞职。对比一年热过一年的国考热潮,这简直恍如隔世。

禁令年公务员抱怨工资低 人民日报:辞职好了

        一部分媒体认为基层公务员确实待遇低工作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并列举了种种苦闷的例子。媒体还发明了一个词叫“公diao”,字面看应该是“公务员diao丝”的意思。而大部分媒体,包括党中央喉舌《人民日报》,则不无冷笑:“他们要是想辞职就辞职好了”,更刻薄点的干脆用了《好走,不送》这样的标题。

        要我说,这事儿,没这么简单。我并不认为公务员辞职真的会成为一个潮流,这不过是媒体的大惊小怪罢了。很多时候,媒体根本没弄懂“禁令之年”对各个阶层的公务员到底有什么样的利益影响。

        试着分析下。首先,看看报道中公务员损失了什么。总结起来其实都不算什么——中秋的月饼没有了,逢年过节的贺卡日历没有了,几百上千块钱的过节费少发或者没有了,吃饭少了,旅游取消了,下属单位不敢送往年的惯例购物卡了……

        好,都算下来,能有多少钱?少喝点少吃点,能有多少实质损失?至于让公务员把铁饭碗扔了辞职不干?你当公务员都是小孩啊,随便闹情绪?

        还有媒体说是因为过去一年的各种禁令,使各级别尤其是基层公务员面临一轮轮的折腾,这还是开玩笑,你当之前党政部门的各种评比、考核、视察、学习就不折腾?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公务员群体最能适应的就是折腾。

        实际上,媒体报道中说要辞职的,基本上都是一直以来在公务员系统中就不怎么开心的部分群体的抱怨,这在每个行业都是如此,不单单是公务员;而且每年都是如此,不单单是今年。

        他们几乎都是非领导职务的年轻基层公务员,未婚,并非京城部委或者大城市公务员(这类年轻公务员还指望着各种诸如经济适用房的隐形福利呢,一套房子抵过无数年工资),也并非机关公务员(机关比基层更容易解决职位,要知道很多乡镇公务员一辈子都熬不上一个正科甚至副科级)。

        如果这个年轻公务员又并非本地人,没有可帮助到他的关系网络,而且多增了生活成本,那么这个基层年轻未婚没职位的公务员的工作,其实暂时来说,最大的福利不过是未来预期的社会地位而已。

        因为上述公务员所得不多,由此少发一点福利对他们的影响就很大。但实际上,他们虽然抱怨最多,但也是八项规定下受损最少的,因为本来就没多少隐形利益可言。

        比年轻公务员好一些的,是已婚的公务员。你会发现,中小城市一个公务员跟老师或者银行、电信部门员工包括当地商人子女组成家庭的很多,这是因为公务员直接待遇不高,但隐形的地位不错而这在中小城市的社交网络中尤为重要。所以夫妻双方一个负责地位,一个负责经济。否则都是普通公务员,各单位每年随的份子钱就够你受的。

        他们在八项规定的各种禁令之下,虽然也同样利益受损,但是最难受的不是减少吃喝少拿卡,而是这种禁令导致他们办一些事不方便,和由此导致的社会优越感降低,越是小地方,越讲究“面子”,对内对外都是如此。

        同样类似的,还有已经退休的公务员。虽然原单位少组织了几次退休人员旅游,领导年底慰问少发了购物卡和几桶油,但毕竟不是大事。最大的失落,依然是觉得“面子”上受损。

        我认为,“禁令之年”真正切实受损的,其实是那些众人羡慕的油水部门的中层以上职位的领导,以及省厅和市局里的实权部门公务员。

        为什么?因为只有这些实权单位,才真正的有很多福利可发;也只有这些部门,才有人送礼,而且其少发的和少收的也才会数额庞大到让他们肉痛。

        按照此逻辑继续推导下去,实权部门公务员发的福利其实都不是大头。掌控着千亿甚至几千亿资金的关键岗位的领导们,是更大的受损者,因为大量贪腐就也是由此而来的——如果去年无数餐饮业纷纷亏损的话,那么当初没有亏损的时候他们挣的钱,必然也有一部分可能作为利益输送,惠及相关官员。

        而上述这些人,显然不会直接站出来抱怨什么。甚至有报道提及,一些“清水衙门”的公务员,看到这些实权部门公务员受损严重,反而心里平衡了一些——要知道,肯定有一些人当初为了进这些实权部门是花了很多“成本”的,现在不能如期“收回”,别人看来自然也很有快感。

        实际上,受损最直接、最严重的,还不是他们,而是一批当初基层的佼佼者——如果搜一下新闻,你会发现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省直机关违规借调人员的清退工作,各地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员被退回到原来的基层部门——他们当初都是原单位的佼佼者,因为优秀被上级单位借调数年,甚至在省城结了婚买了房,就等着慢慢熬出一个省直机关的编制。结果突然面临此等政策,回原单位肯定没有位置了,别说仕途,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

        至于最广大普通公务员的态度,我想只可能是:等着看吧。谁都想知道,禁令之年的高压,到底能持续多久;以及,它将是量变,还是质变。

来源:搜狐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中国新闻

谷俊山打算把北京数十套大房子送给谁?

2014-1-24 12:13:07

中国新闻

谁上了春晚?

2014-1-24 12:15:2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