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26岁,一个人来澳大利亚旅行。从下定决心到准备签证材料到买机票不到一个月。

 

身边有朋友惊叹我的执行力,可能是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习惯,领导总是推着我往前走——“包包,你要先落地再去设想这些问题,不然你永远也执行不了。”于是当想法决定的刹那,问题什么都抛之脑后了。

在等下签证的期间,我下单了很多一次性的旅行装,也在着手准备更为细致的攻略。虽然前一周是在朋友家,但是第二周毕竟是第一次在国外一人行,于是起了想法在某红薯平台寻找搭子。也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五一期间想要出行的独行伙伴还不少,因此直接owner了个群(指创群,编者注),作为群主让伙伴们备注了自己名字出行时间加地点。这个群帮助了不少伙伴找到了出行的搭子,我们一起沟通哪家银行visa卡好用,保险买哪个,有些没考虑的问题也在这个群里沟通解决了。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群里最峰值的时候是64人

 

与此同时,我也找到了我在墨尔本出行的搭子,奇妙的是,我们竟出身在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区,出行时间还相近,我们感慨缘分来临,真是比谈恋爱还有缘!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01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我的第一站城市是阿德莱德,这是一座澳大利亚的“二线城市”。我好奇问我朋友当地比较特色的食物是什么?她给我的答复是,这里的人吃世界各地的食物,韩国菜、中国菜、印度菜、白人菜(英国那些brunch)。的确,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大国,本身对文化有着非常高的包容程度,随处可见不同肤色的人,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建国”的文化有着比较敏感的设定,相较于国内的“国庆”,建国本身带有着“诞生”的喜悦,但因为移民国家有着对原住民的侵略色彩,因此在话语体系里,它本身又不该被过度赞扬,这形成了极为矛盾的灰色地带。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博物馆有关殖民历史的照片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包容体现在对不同职业的尊重上。一次和朋友去店里购买零食,前面排队的人迟迟不挪步,我以为是她在等待其他同伴,于是想进一步上前,朋友随即拦住了我,她告诉我在澳大利亚大家看到服务员如果在忙其它事情(比如清洗台面等),会保持一段距离等待她,这样不会给她造成压力。

这个小事情其实也蛮让我受冲击的,大家都谈国内节奏很快,但这件事让“慢”有了更为具象的落地,它体现在尊重对方的合理工作以及保持适当的耐心,与此对比,也希望国内因为外卖时间紧张而要闯红灯的外卖小哥事件能够更少一些。

 

而对于职业的尊重也体现在不同岗位的薪资待遇上。有不同的朋友都告诉我,在澳洲,优秀的蓝领工人工资堪比大学教授,这样的经济状况似乎让更多人可以在不考虑经济问题和世俗期待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要&喜欢”的岗位,也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在新华字典上流行的那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看到的“画作”,主题是“抢劫”,美术馆讲解员介绍这幅作品非常“澳大利亚”,即便面对抢劫,画作里的人都是一副“不用担心、小事一桩”的表情

 

其实我也在思考何为“体面”的工作?在老家的时候,父母认定我考上公务员是体面的,来到大城市,大家认定在大厂当白领是体面的。但我想,我是同样敬佩那些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人们——“体面”本不应该由“身份”而定,而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因为职业获得幸福感,多大程度在利己和利他的平衡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可能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生活在一个环境里时间久了,我们会认定在一个环境里的架构体系或者外界周遭的评价体系它是“对的”,亦或者多多少少被牵引着去满足这个环境的期待。但是当你行走在不同的文化里,在承认原有环境评价体系之前,你可以倾听到更多的声音,也能更加寻找到你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很可贵。

是的,我们在旅行中寻找超越环境的更加自由的自我。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02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出发来澳大利亚,另外看了一条攻略是,来澳大利亚不允许带任何食物以及种子(我给朋友带了茶叶需要额外报备),理由是澳大利亚是一个生态非常特殊的国家,它必须保持生态的独立性。我在飞机上认识了一位在马来西亚念大三同样独自旅行的女生,在飞机穿越中部大陆的时候,她指着云层下光秃秃地貌给我看——“曾经殖民者引入了野骆驼还有野马,他们现在就在中部这块疯狂繁殖,当然还有袋鼠,只是你可能看不见,但你可以感受下他们的地貌,非常有特色。”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飞机上拍到的中部荒漠图

 

穿过中部广袤的荒漠就到了南部的丰沃的居住区。澳大利亚的CBD(指中央商务区,编者注)很少,多数的居民区都是自建房小别墅,只要站在稍微高一些的地势,比如车行驶在高架的坡陡处,人就可以看到更为宽广的地形。

朋友说,有个地方,可以让你心胸更辽阔,那是一个能让你“哇三十秒的地方”,于是我看到了有生之年最美的日落。

当落日的余晖以穹顶式的将天地覆盖,将我和我的周遭包裹,那么一刻有着想要落泪的神圣感,如果可以,我愿意每天下午坐在这里,即便是发发呆,不想任何事。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我坐在日落下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是澳大利亚的理念。

有生之年,我第一次去了没有围栏的动物园。在小心翼翼中我摸了一只小袋鼠的背部(因为大袋鼠不敢哈哈),还摸了考拉,实证考拉的毛会比小袋鼠更硬一些。

在这个动物园里行走,很奇妙的,我们并不彼此害怕了,袋鼠宝宝可以把头埋进我的手心里吃零食,我也可以在他们拉得满地粑粑的地方找可以下脚的地方。

也许在某些时刻里,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都可以放下兽性,我们本来也不必如此害怕的。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在这里,自然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让我忍不住去贴近它。去大洋路的路程中,因为舟车劳顿我困得不行,但沿途的山脉和原野都是我不曾见过的地貌,我的多巴胺在奋力支开我的双眼。这里的山都是低矮的丘陵,但不像国内东部沿海的丘陵地势满是山林树木,澳洲的小山丘一环套着一环,光秃秃的都是绿色的草坪原野,只有几颗或几排树在山丘的某一侧树立着,而在山丘的脚下,风吹草低见牛羊。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而澳大利亚的沿海因为洋流的原因(如果有伙伴能替我解释下),是真的做到了水天一色,当我伫立在十二使徒前面,氤氲的水汽将景色包裹,我多么希望能化身在海滩起飞的海鸥,飞向遥远的印度洋。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好了,写到这里似乎它更像是一种场景的描述与感慨,诚然,旅行的片刻意义很难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去承接,但当那些细碎的新奇的时刻里,心房被不断放大,我知道它就是难忘的。最近看到了一句话,非常喜欢,叫“爱具象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爱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意义。”旅行是在秩序的生活里添加诗意,添加陌生感,本身路途是无意义的,而感知本身即是意义。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来找我喝喝酒(虽然我的酒量很菜),我们一起聊聊这趟旅行和人生。

 

26岁,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

▲ 作者:腾腾

“用有限的生命去感受无限的世界”

给TA喜欢
共{{data.count}}人
人已喜欢
旅游、娱乐

墨尔本知名旅行社突然倒闭! 大批旅客到机场才发现根本没订机票! 近25万澳元打水漂, 假期泡汤

2023-12-29 11:41:00

旅游、娱乐

在马来西亚看到很多被“割”的中国人,那帮人吃相真难看

2024-6-18 9:52: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